首页 理论教育对照《标准》检视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对照《标准》检视高中英语教学的问题与优化措施

【摘要】:而对于上海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言,基于标准的教学无疑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性命题和主流趋势。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对照课程标准检视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确定并达成符合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并根据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的成效。

教育教学改革是实现教育转型发展的有效方式。纵观我国各个层面的基础教育改革,其时代特征是非常明显的,这也就意味着,每一次有计划的教学改革,都必然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而对于上海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而言,基于标准的教学无疑是当前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性命题和主流趋势。因此,在高中英语转型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通过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对照检视上海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存在的独特问题。

“基于标准”应当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的一个核心特征,或者说,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应当是一种基于标准的教学。之所以说课程标准是教学最重要的依据,是因为教学的目标来源于课程标准,检测教学结果的标准也是课程标准。而且当课程标准规范着教学目标,并成为检测教学结果的依据时,实际上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众多与传统教学不同的要求,事实上起着规范教学过程的作用。这意味着,既然新课程设定了课程标准,那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必然是基于标准的教学。

基于标准的教学,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第一,基于标准的教学,目标源于标准。在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学的目标不是来源于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而应来源于课程标准。教学的主题、内容以及活动都是由教学所要达成的目标决定的。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标准,把握对学生的总体期望,将标准具体化为每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并据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但从课程标准到教学目标,中间存在着一段比较大的距离。课程标准反映了对学生的总体期望,是课时教学目标累积起来达成的,从课程标准到课时目标的转化必须经过多重转换:课程标准,即一个学段结束后要达到的结果——年级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换言之,教师必须在充分、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对课程标准进行解构,再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对课程标准进行重构,形成课时目标。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先于教学目标存在,教学目标是根据教学内容确定的。而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中,源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先于教学内容存在,教师需要根据先定的教学目标开发、处理教学内容。教材只是用以支持教学的工具或资源之一,课程资源开发不仅是校本课程遭遇的问题,也是国家课程的实施题中的应有之义。但无论是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还是教材之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都必须基于预先确定的教学目标,也就是基于课程标准。

第二,基于标准的教学,教学评估先于教学设计。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中,评估代表着学生需要知道的东西,是与目标紧密联系的。教师的教学是从对学生必须完成的任务以及学生作业应有质量的构想开始,再到计划一系列的活动以保证班级中每个学生都能做这些事,进而获得对学生达成标准的证明。换言之,基于标准的教学是由关于学生应知和应做的共识来驱动的。为保证学生达成标准,教师必须清楚地意识到要展示成就,学生必须知道什么?能做什么?达成标准应有怎样的表现质量?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中,这些问题对于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能够指导课程内容设计、课程计划和节奏以及对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估。就此而言,明确学生在结束时能做什么,最终判断表现的指标又是什么,并对学生作出解释,是基于标准的教学的起点。这意味着,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中,评估的设计必须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

第三,基于标准的教学,指向学生的学习质量。基于标准的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来判断,教师们再也不能说“我课教得很好,只是学生没有好好学习”。良好教学的证据是达成了共同制定的标准,如果证据表明学生没有适当的表现,教师就应当提供额外的教学。在基于标准的教学中,对学生表现的评价是根据共同认定的表现标准来进行的,即对学生进步和表现质量的判断必须基于相关标准中所列举的表现特征。尽管不可避免地会存在因个人偏好产生的差异,但学生总是有理由肯定,被一个教师看成好的,也会被另一个教师看成好的;一个教师眼中合理的进步也会被其他教师看成合理的进步。学生也能运用这种特定的质量指标来引导自己的学习,判断自己的作业与进步。[4]

在笔者看来,基于标准的教学既需要理性的探索,也需要教学实践的改革。对于一线教师而言,落实基于标准的教学,最为关键的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的要求,对照课程标准检视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确定并达成符合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并根据标准的要求评价教学的成效。可以说,基于标准的教学实际上就是划定了教学的标准,只有圆满地实现了这样的标准,我们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高质量的。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六大方面的课程理念:第一,为提高学生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能力奠定良好基础。提高学生适应多元文化为背景的社会交际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英语课程是为此而提供的一种重要学习资源,英语课程改革必须关注并培养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所要求的英语能力,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交际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恰当的交际方式,促进思维发展,为他们进一步认识世界、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为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设计有选择性的英语课程。必须正视学生外语学习基础和发展要求的差异,遵循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英语教学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目标,又要尊重个体差异,使课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使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保障学生形成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格素养。第三,为学生提供具有生活性、时代性和文化性的课程内容。英语学习是知识积累和能力实践的过程,需要有合适的课程内容。英语课程的学习素材要贴近学生和社会生活的实际,要富有时代气息,要以提高学生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为目标来进行课程编制,以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终身学习。第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课程实施环境。外语学习缺少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其不同于母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所以必须优化英语课程的实施过程,重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英语教学要以语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强化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处理好学得与习得的关系,以习促学,拓展学习时空,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第五,为促进学生学好英语建立多元而有层次的激励性评价制度。改革英语课程评价制度是促进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措施,也是尊重英语学习规律的重要体现,英语课程评价必须注重英语听、说、读、写等学习目标的全面达成,实施评价的多元化,同时,还要从学生对英语学习不同发展要求的实际出发,实施有层次性的评价制度,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六,为教师适应英语课程改革创设新的专业发展机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英语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增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机能,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程评价制度等,保障英语课程改革顺利推进。

同时,《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要使得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语言实践活动,不但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和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而且拓展视野,汲取知识,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照《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笔者认为,在其规定的很多领域,上海市的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实际上已经落实得非常好,特别是对于以语言应用为导向的学科教学改革思路把握得比较到位,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比较浓厚,学以致用落实得比较到位,学生英语的听书读写能力培养得比较好。同时,通过英语学科的改革与建设,也较好地促进了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从OECD公布的成绩和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看,笔者上述基本判断是正确的。

认可成绩重要,认清问题更为重要。根据《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检视高中英语教学,笔者认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学急需关注的命题就是从文化的立场重构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价值观,特别是教学目标观。具体而言,就是要不断彰显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人文价值,通过英语学科教学丰富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既是落实《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必然要求,也是上海市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现状的现实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