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状况及优化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的基本状况及优化方法

【摘要】:故英语教学的规模不大,范围不广。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兴盛时期。国家把外语列为中学的必修课程,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学英、俄语教学大纲,并逐步由专门机构编辑出版了全国通用的英、俄语教材。从此英语成为高考主要的必考科目之一,这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外语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在我国已经具有了比较久远的历史。早在1727年,清政府就在北京开设了俄罗斯文馆,教授俄语,这是我国现代外语教学的开端。到1862年,在恭亲王奕的反复奏请下,清政府在俄罗斯文馆的基础上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开始教授英语和法、日等国语言。此后的40年是我国英语教学漫长的萌芽阶段。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宫中学堂章程》,开始兴办中学堂,并将英语列为中学堂的必修课程。这样,我国就开始了较为正式的中学英语教学。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学校课程标准》,将英语规定为中学的必修课程。1922年,南京政府效仿英、美等国,规定英语是中学的必修课,并颁布了第一个全国统一的纲领性文件《中学英语课标准》,其中规定了英语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简单的教学方法。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教育十分落后,有机会学习英语的人不多。故英语教学的规模不大,范围不广。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的中学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兴盛时期。国家把外语列为中学的必修课程,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中学英、俄语教学大纲,并逐步由专门机构编辑出版了全国通用的英、俄语教材。令人遗憾的是自1953年至1957年,因为政治上的原因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到不应有的排斥,在中学的开设面有所抑制。1969年及以后几年,部分学校恢复英语教学,但教学内容偏向政治化,教学方法相对简单。1977年,我国恢复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英语热”伴随求知热在全国迅速掀起。1979年英语高考成绩以10%记入总分,以后逐年增加,到1983年英语成绩以100%记入总分。从此英语成为高考主要的必考科目之一,这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这以后的十几年里,中学英语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我国英语教学史上的“第二次复兴”,是我国英语教学发展最快的时期。英语教学的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而且这种发展的态势还在继续。

审视近二十年来的中国中学(高中)英语学科教学,可以发现,这一阶段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在学科教学的很多领域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主要包括:其一,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英语教学的外语教育政策。如外语在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各类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职称晋升及出国进修对外语的要求等;第二,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在全国统编教材的基础上,近年又推出了中英合作编写的中学英语新教材,并出版了大量的教学参考书、补充读物及声像资料等,各地也根据实际开发设计了相应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一步完善了高中英语教学的课程体系;第三,各类师范院校外语专业为中学培养了一大批质量较高的教师,他们大都敬岗爱业,为提高我国中学外语教学水平做出了贡献;第四,全社会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为英语学习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第五,广大中学生学英语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目标明确,学习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