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新特征及未来发展优化探究

中国基础教育的新特征及未来发展优化探究

【摘要】: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呈现出诸多鲜明的特征,对于这些特征的把握,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设计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未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需要的是真正了解生命的“农人”,而不是流水线上技术熟练的“工人”,唯此才能回到教育的本真。一是需要“农人”耐心、细心的守护和引导。未来基础教育课堂的教学创新既要承认实然的历史发展,又要追求应然的教育理想。

当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经呈现出诸多鲜明的特征,对于这些特征的把握,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设计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整体思路。

(一)回归教育的本真

未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无论采取何种途径和方式,最终都要回到教育的本真上来。吕叔湘先生曾说:教育近乎农业生产,绝非工业生产。其区别在于,农业的对象是生命,工业的对象是材料和产品。未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需要的是真正了解生命的“农人”,而不是流水线上技术熟练的“工人”,唯此才能回到教育的本真。一是需要“农人”耐心、细心的守护和引导。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自然生长过程,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都需要一个周期。正因为如此,教学需要的是保护和引导,而不是强制、塑造。二是要保护和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的生命个体,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认知特点、学习风格和发展方式意味着差异教学正是教学的逻辑起点。三是要促进学生在身体、知识、智慧、情感、精神等方面得到均衡、全面的发展。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存在,教师所应做的就是要让构成这个活生生的整体的各个部分得到均衡的满足和发展。

(二)回到课堂教学的原点

近十年的课堂教学创新主要是在观念和行为两个层面展开,但空洞、抽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主张,或是粗浅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并不能根本性地改变课堂教学。未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的创新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和途径,最终都会回到课堂教学的原点和自身逻辑上来。为此应当认真思考和研究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重新认识“学科与教材”。教师对学科教材理解的准确度与深度是课堂教学创新的源泉和根据,这包括教师对学科性质、学科要素、学科结构、学科知识与学科能力等问题的重新认识。二是重新认识“知识与能力”。课堂教学创新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量”的删减和“质”的精选,应该关注学生在知识基础上发展能力的中介性条件,抓好教学中的以下几个环节:知识的结构化和组织化;学科思想的领悟;学科方法的训练;思维品质的提升;实践活动的设计。三是重新认识“学习与发展”。学生在课堂条件下有效学习和最优发展的实现机制,是课堂教学进程设计创新的基本依据。未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创新必须努力揭示课堂条件下学生发展的活动机制、学生有效学习的根本机制和学生学科能力发展的实现机制。

(三)确立平衡与协调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

当今课堂教学过于注重“有用之教”,而忽略了“无用之教”;过于强调知识和技能的教学,而严重忽视了思想方法的教学;过于追求“结果之教”,而轻视了“过程之教”。课堂教学的不平衡、不协调现象导致了学生发展的不平衡,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内在根源在于人们秉承一种以二元对立为特征的工具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突破这些瓶颈的关键在于确立多元与综合、平衡与协调的思维方式和教学方式,多元综合应是未来基础教育课堂教学创新的常态。

(四)在“实然”与“应然”之间进行选择

教育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教育观念和行为的矛盾、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现行考试评价体制聚焦点的不同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两难选择”。未来基础教育课堂的教学创新既要承认实然的历史发展,又要追求应然的教育理想。我们应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在现实条件许可的基础上朝着“应当做”的方向,认真思考并尽力做好“能够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