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探究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研究

探究英语学科的教学方法研究

【摘要】:当前,对于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基本维度:(一)英语学科教学的流派及方法西方的外语教学可以追溯到2500年以前,但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加以研究并逐步形成各种教学法流派,却是近百年来的事。(二)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对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过程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

英语教学研究中,讨论最多的也许是教学法了。英语教学法指的是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以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科学研究成果为依据,以英语教学实践为基础的,研究英语教学过程、探索和反映外语教学客观规律的学科。当前,对于英语学科教学方法的探讨,主要集中于以下两个基本维度

(一)英语学科教学的流派及方法

西方的外语教学可以追溯到2500年以前,但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体系加以研究并逐步形成各种教学法流派,却是近百年来的事。一百多年来,外语教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产生了几十种流派,它们在相互剧烈的竞争中相互促进,长期共存。主要的流派和方法包括:

语法翻译法——这一方法最早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是以语法作为教学基础,运用翻译手段来教授外语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进行人文主义教育以及发展智力。其特点是:重视语法教学;充分利用本族语,以翻译为学习的主要活动形式;重视读写,忽视听说。

直接法——这一方法形成于19世纪中叶的西欧,它主张把目的语和它所表达的事物直接联系起来,越过学生的母语,直接学习、理解和运用。其特点是完全用外语进行教学,建立外语和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强调模仿,养成习惯,以归纳法教语法,在口语基础上进行读写教学。

听说法——这一方法风行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以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以句型为纲,以句型操练为中心,着重培养听说能力和外语教学法体系。其主要特点是重视听说,兼顾读写;强调变换操练,养成语言习惯,以句型为中心安排教材、讲授知识、操练技能;注意进行语内和语外对比,教学重难点。

认知法——这一方法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卡鲁尔首先提出的。它是一种要求在外语教学中发挥学生智力、重视语言规则的认知作用,主张全面培养听说能力的外语教学法体系或学习理论

交际法——这一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西欧,80年代初期传入我国,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交际法是以语言“动能—意念”项目为纲,培养交际能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法体系。

自然途径——这一方法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爱尔温大学特雷尔和美国加州大学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克拉申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其指导思想。其特点是:教师尽量使用外语,扩大学生的自然语言输入,提倡听先于说,理解先于表达,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上述外语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都是由国外研究者提出的,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进程,这些源于国外的教学方法不断进入国内,不断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英语教学的现实进行融合,生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方式,比较著名的有张士一教学法、林语堂教学法、辩证综合法、华式结构功能法、外语立体教学法,“情意—情景—知识—交际—调控”五因素教学法、双重活动教学法、外语立体突破教学法等。[5]这些方法的存在,为国内中小学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依据与参考。

(二)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

对英语学科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是当前我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究过程中最为重要和核心的部分。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一线教师,开始用新课程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反思和重构原有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诸多新颖有效的英语教学改革思路,这其中既有教学理念的创新,也有教学方法的改革。

梳理当前关于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主要的观点包括:

第一,彰显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性和生命关怀。有研究指出,课堂是师生真情交融的场所,充满人文情怀的英语课堂是教师尊重学生学习的情感需要,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与提升的课堂;是充满教学魅力,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的课堂;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给学生创造了充分学习条件的课堂。[6]文化是教学中人文性的最重要体现,因此,彰显英语学科教学的人文性,必须注重从文化的角度重构英语课堂。有研究者认为,必须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文化教学使学生接触、认识英美文化,理解中外文化差异以及英语所反映和体现的文化价值取向,加深对英语本身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语言的效率,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7]

第二,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研究者们对英语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型的教学思路与教学模式。有研究者指出,英语是交流思想和思维的工具,对中小学学生开启心智、形成情感价值观、培养国际视野、促进个体潜能、发展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该研究者提出了“启智性”教学模式,认为要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主体,开发智力、发展思维,使之建构知识体系;要在听说读写技能教学过程中,通过体验、实践、探究和合作,发现语言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8]有学者指出,改进英语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该研究者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习的内因,决定了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可能和限度。如果学生没有主动性、积极性,教学就会失败。因此,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是贯彻学生主体参与的前提,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是发挥学生主体参与的主要途径。[9]有研究指出,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该研究者认为,当今,中学英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开始关注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但缺乏相应合理的策略,依然采用传统的词汇语法教学法,过多重视学生的语法能力,忽视了其语用能力的培养。[10]

第三,创新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例如有研究指出,信息时代的英语教学,应该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利用新媒体技术,有助于丰富英语教学的内容,转变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也有助于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