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推动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优化方式

推动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优化方式

【摘要】: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学科教学质量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要使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更好地承担时代与教育赋予的育人使命,除了英语学科教学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之外,还需要以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保障。

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直接执行者,也是学科教学质量的最终决定力量。自20世纪后半期教师专业发展概念明确提升后,如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断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重要工作,教师专业发展也同样越来越成为教师的使命与追求。在笔者看来,任何好的教学理念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劳动进行落实,任何好的教学方式都需要通过教师的劳动进行实践,这也就意味着,缺少了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提升,教学领域中的任何改革都将注定成为空中楼阁。因此,要使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更好地承担时代与教育赋予的育人使命,除了英语学科教学自身的变革与创新之外,还需要以英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状态,有研究者指出,教师的专业能力是保证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基础。从专业英语的学科特点以及教师能力与教学效果的关系来看,专业英语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的基本素养外,还应该在知识结构素养、教学能力素养以及科研能力素养等方面具备特殊的要求。因此,专业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应该强调复合型、应用型的职业发展特点,从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两个方面加强修养,以满足专业英语教学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笔者看来,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思考以及专业发展方式的构建,应该充分考虑教师工作的性质、教师工作的区域、教师个人的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的现状看,教师的专业知识与学历条件等已经不再是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各中小学在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师专业能力。特别是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之上,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笔者也能够感觉到,教学基本功也已经不再是大多数英语教师困扰的问题。基于这样的分析,融合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改革以及学科的可持续建设,笔者认为,当前推动高中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1.不断强化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

英语教师身份认同指英语教师对英语、英语教学的信念以及其对所承担的社会文化角色的确认和认同,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心理基础,影响着英语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改革的态度。20世纪末,受教师研究“社会转向”的影响,英语教师身份认同问题引起关注。21世纪初,为了应对英语教学专业化地位受到质疑和非本族语英语教师身份受到威胁等问题,外语界迎来了英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的迅速发展。调查显示,英语教师身份认同,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先进专业理念的形成和师德的提升,能够推动教师自觉优化自身的专业知识,能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6]在笔者看来,有没有作为英语教师的强烈的身份认同,决定了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因此,促进英语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不能仅仅将目光聚焦于教师专业知识的丰富、专业技能的提升。强化身份的认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首要工作。

2.不断转变英语教师的思维观念

语言类教师的思维观念包括教师的语言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等,它们影响教师的教学实践和课堂决策。教师思维观念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教育行为,而且对教师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有研究者通过实证调查指出,教师的思维观念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虽然教师的思维观念是高度个人化的,在形成一段时间后保持稳定。但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将隐含的思维观念外露出来,从而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实现专业化发展。该研究指出,教师思维观念是随着他们积累知识与教学经验的过程构建发生变化的。反过来,作为不断成长中的教师,在不断进行教学反思、积累知识与经验,努力完善自我并寻求正确有效教学途径。其间,教师思维观念也发生着变化,通过调整教学行为适应有效教学的需要。这种变化和更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来源。[7]在笔者看来,英语教师关于英语学习与教学思维观念是非常复杂的认知体系。教师也因为他们不同的语言学习经历与教学实践经验等原因,在不同发展阶段持有不同的学习与教学思维观念。总体来说,在教师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动态过程中,教师思维观念的变化与更新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关注教师思维观念的转型,是促进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之义。3.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的研究能力

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中小学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活动已有三十余年历史。在这期间,教师教育科研活动产生了一系列变化,主要表现为:在研究取向上,从一统走向校本;在研究目的上,从应用走向开发;在研究范式上,从定量走向定性;在研究问题上,从宏大走向具体;在研究动力上,从外推走向内发;在研究形式上,从单一走向多元;在研究成果运用上,从固化走向灵活。这些转变使中小学教育科研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使“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命题日益深入人心,并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准和基本途径。[8]从教师的工作性质与其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关系看,教师不仅处于极佳的研究位置,而且还拥有最佳的研究机会。因为教室本身就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教师可以检验各种教育理论,可以系统地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用改变原有的气氛与状态,他不是一个局外人,他可以掌握第一手的最真实的资料,从而作出恰当的教学行动。[9]因此,不论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需要,还是基于教师工作的性质与特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主动成为研究者,都已经成为中学英语教师面临的紧迫课题。在笔者看来,尽管教育研究的性质和教师队伍的现状决定了并非所有的教师都有成为研究者的必要和可能,但是,是否具有从事研究的能力,是区别优秀教师和普通教师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判断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开展的研究应该是一种基于实践的行动研究,通过把教学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用行动研究来探讨解决方案,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的优选路径。教师的行动研究源于教学并服务于教学,其根本旨趣是消解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对立,让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是教学“学术研究”的典型范式[10],也是更好地提升英语学科育人能力的必然要求。

总而言之,人的培养是教育的基本立场和最终归宿。从笔者本身作为一名一线中学英语教师的现实感受看,英语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已经凸显。英语教学的改革,需要面对的问题很多,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本书所关注的,实际上也是当前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如何通过个性化的英语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笔者看来,这是影响当前中学英语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

现代社会的进步,不断重构着教育的理念、内容和方式,其中的学生个性发展和人文素养培育日益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学科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和方式,挖掘英语学科教学中的人文素材,让英语学科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和丰富人文素养形成的有效平台,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使命。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界对于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关注越来越多,笔者尝试在中国期刊网上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可以搜索到2000年以来的相关研究十一万多条。梳理这些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对英语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学方法的探索和革新、教学的理念创新、教学某一领域(如作文、阅读、词汇)的专题性研究、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研究、新课程与英语教学研究等。但是从整体上看,对英语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问题关注较少,而这恰好体现了本书写作的价值与意义。

多年以来,尽管笔者也曾经写过不同类型的文章,开展过一定的科研活动,但是在相当长的时间中,笔者一直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只要把教学工作开展好,把学生的英语成绩提升了,那就是一名好教师。随着自己在教学岗位上历练的丰富和对自身工作认识的加深,笔者已经充分认识到教育科研活动对教学的提升以及对自我的提升的重要性。本书所记录的,实际上正是笔者主动参与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心路历程,所展现的是一名一线英语教师对教书育人工作的个性化思考。

【注释】

[1]刘长明.教育是永恒而崇高的育人事业[J].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6 71.

[2]康德.论教育[M].瞿菊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

[3]夸美纽斯.夸美纽斯教育论著选[M].任钟印,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张沉香.人的发展:大学英语教育的价值旨归[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2):115-117.

[5]郭菲.浅析英语教学改革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4,(23):3.

[6]寻阳.从教师身份认同看我国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J].当代教育科学,2015,(12):35-38.

[7]张宏娟.英语教师思维观念转变与教师专业化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3,(6):115-116.

[8]刘涛.教师成为研究者:急需澄清的三个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12):58-63.

[9]宁虹,刘秀江.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J].教育研究,2000,(7):39-41.

[10]文芳秋,韩少杰.英语教学研究方法与教学案例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