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裁判文书说理“千案一面”、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文书受众群体对司法的评价。笔者认为,裁判文书作为司法活动的最终产品,对说理的评价也应交由其受众予以评析,而受众对于说理的基本需求,也是完善说理所应考量的一个因素。裁判文书上网之后将接受受众的评价,而说理作为裁判文书的核心部分,是连接专业化法律技术与大众司法认知的桥梁,必将成为受众关注的重点。......
2023-07-18
为更直观地了解受众群体对裁判文书说理的评价,笔者通过访谈法官、当事人、社会公众等,并抽取了有的法院的实证调查数据,以对问题做进一步的说明。从实证调研的情况来看,说理现状与受众评价的“反差”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1.说理总体情况与受众期待之间存在差距
争议焦点归纳准确,水语言文字表述清晰,法律适用准确,说理易懂且繁简得当、有针对性等具体要求,是受众对裁判文书说理评价所持的基本标准。对此,D 法院曾对此做过一项问卷调查,笔者在此抽取有关裁判文书说理部分的调查情况予以说明(见表2、表3)。
表2 法律工作者关于裁判文书说理的评价(单位:%)[85]
表3 非法律工作者关于裁判文书说理的评价(单位:%)
从调查结果反映的情况来看,受众对文书说理的满意度不高,且对说理的评价因主体对法律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总体来看,法律工作者因具备专业优势,其对说理的要求和期待更高,在争议焦点归纳、说理易懂、法律适用准确、说理繁简得当方面,其满意度远低于非法律工作者。而就语言文字表述而言,非法律工作者的评价则低于法律工作者,对未受过法律专业训练的受众群体而言,语言表述的清晰、准确,是其理解专业化的说理内容的基础,故其对说理的语言表达有着更高的要求。
2.说理内容瑕疵降低受众接受度
说理的功能可否得以实现,前提在于说理内容的可受性。当事人是说理最主要的受众,其对说理是否认同可以管窥说理在受众当中的可受度。为此,笔者调取了所在法院近三年来因说理方面瑕疵而被申请再审的案件情况(见图1),结果显示,因说理瑕疵而导致申请再审的案件数量呈递增趋势。
图1 Y中院裁判文书说理不充分导致申请再审情况
这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是,当事人认为的说理瑕疵的具体理由是否符合立案再审的法定事由,还需要通过法院从专业视角予以审查,而对法院这一说理的专业受众而言,其对说理瑕疵又持怎样的评价?
笔者调取了所在法院近三年文书质量评查抽取的1548 份一审裁判文书,以其中存在差错的304 件案件为样本,对裁判说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见图2)。
图2 说理瑕疵主要类型及比例
以上各类错误类型中,“引用法条不当”是裁判文书说理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共出现21 处。而法律适用说理是判决说理的实质部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差错进行梳理,提炼出问题所在(见表4)。由上述分析可知,现实中影响裁判文书说理可接受度的一个很关键要素在于说理内容本身存在的瑕疵,这也是造成文书说理与受众接受度不高的因素之一。
表4 法条引用不当情况分析
3.说理表达方式同大众理解认知的冲突
裁判文书说理是运用法言法语,将法律事实向裁判结果过度的过程,用法律逻辑推演予以程式化表述,而文书说理所体现的司法理性和专业化品格,与一般大众化的思维表达和用语习惯有着较大的差异。这也是文书制作者与阅读者(非法律专业受众)之间障碍的原因。对此,笔者就裁判文书说理的接受度,对部分当事人及其他裁判文书受众进行了访谈,梳理了当前裁判文书说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见表5)。
表5 受众对说理的意见及改进建议列举
司法专业化决定了其必然以特定的话语体系表述意思,对于不具备此类知识的受众而言,难免会造成解读时晦涩难懂其意的情形。解决纠纷是裁判文书基本的价值定位之一,而表达方式差异造成的理解困难(暂不论表达内容方面出现的错误),极易使受众特别是当事人对裁判文书说理的效果评价降低。
4.说理规范化与创新探索的博弈
裁判文书说理如何更加透彻、清晰,易使受众接受,不仅是受众的期待,也是法官一直亟待解决的困惑。从裁判文书说理的发展路径看,大致经历了由不统一到逐步规范化的过程,规制其走向规范化的动因在于裁判文书样式的统一(见表6)。[86]在形式上,关于事实认定、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的说理集中于“本院认为”部分统一论述。
表6 诉讼文书样式及说理格式
[2]该规范性文件现已失效。
与此同时,说理叙述内容如何能被受众接纳,也逐步纳入裁判文书说理完善的思考范畴,并出现许多创新做法(见表7)。
表7 裁判文书说理创新做法及其评价
创新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受众对裁判文书说理的需求,并将部分因素融入文书说理当中,实践中也不乏异议之声,其中主要的顾虑在于说理一味迎合受众需求,是否会丧失了司法专业化的品格特质。
有关司法实务研究文集(下册)的文章
当前,裁判文书说理“千案一面”、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文书受众群体对司法的评价。笔者认为,裁判文书作为司法活动的最终产品,对说理的评价也应交由其受众予以评析,而受众对于说理的基本需求,也是完善说理所应考量的一个因素。裁判文书上网之后将接受受众的评价,而说理作为裁判文书的核心部分,是连接专业化法律技术与大众司法认知的桥梁,必将成为受众关注的重点。......
2023-07-18
基于以上对裁判文书说理的分析,以及从不同受众立场对文书说理的需求分析,都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文书说理机制的完善。诉讼制度的价值理念、程序设计无疑与裁判文书制作密切相关。公开是遏止腐败与不公的有效途径,如前所述,裁判文书说理可作为向外界提供监督司法的途径。......
2023-07-18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揭示当前我国刑事判决书的诸多缺陷,比如,说理要素不完善,未有反向说理设置,缺少证据的综合说理,缺乏独立量刑说理等。宏观方面,保持与司法改革目标方向上一致,注重内容与形式的辩证关系,强调规范性、指引性和操作性;微观方面,通过对判决书的事实部分、理由部分和尾部之修改,构建以说理为中心的刑事判决书新型样式。二者皆为驱动裁判文书说理完善的重要方面。......
2023-07-18
(一)对象分类裁判文书是浓缩司法审判过程的最终产品,既是产品,裁判文书必然要以其特定的功能满足受众群体的需要。表1裁判文书说理受众及其需求定位(二)特征分析对于上述裁判文书的受众,基于不同标准又可进一步分类。......
2023-07-18
(一)文书上网引发的主要担忧为了解文书上网后,法官们的个人真实感受,我们对Y 中院及其辖区两个基层法院的56 名法官进行了问卷调查(见表1)。......
2023-07-18
(一)判决说理不足的现状:以六起舆情刑事案件为例对近年热点刑事案件进行整理,发现判决引发的负面“后裁判效应”居多,引发正面效应的惠州“许霆案”是典范,而非常态。以李昌奎案为例,一审判处死刑,二审改判死缓,一时激起争议无数,争议的最大焦点仍在量刑上。民意调查显示,超过97%的投票者要求判处李昌奎死刑,只有1.39%支持改判死缓。表3判决说理不足与负面“后裁判效应”......
2023-07-18
通过对C市三级法院近半年来文书上网工作的调查发现,文书上网引发了法院对长期存在的同案不同判问题的担忧,并因此加快了统一裁判尺度的进程,但统一裁判尺度的主要方式不是推行案例指导制度,而是强化指导意见功能。目前,不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务界,对于同案不同判的认识均存在明显分歧。......
2023-07-18
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社会结构及其内部冲突问题,强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我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自诞生以来就重视劳动群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非常重视阶级斗争史和生产关系史,集中研究的一个问题就是农民战争,意图揭示封建社会中占人口多数的农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对社会史研究对象、意义作了有价值的部分说明,但远未建立马克思主义社会史体系。......
2023-07-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