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显示法院发出行政司法建议的重点在于个案型,对类案的整体解决、综合型问题的预防研判水平待提升。行政机关回函明确表示:法院并不清楚现阶段人社局的工作情况和人员安排,且法律并未具文予以规定;若机械适用法律,则会导致人社部门无法开展工作或受到相关部门惩处。......
2023-07-18
(一)顶层设计的制度变迁
扎根于中国土壤的司法建议制度,自诞生即刻上了本土化烙印,行政司法建议的成长契机也蕴含其中。
由表1 可梳理出司法建议生长的制度脉络:①既有肯定建议权法律层面的规范,也有软法属性的文本设计;②既见诸司法建议制度文本中,也能从其他规范文件中寻觅到其身影;③在最高法院强力推行下,司法建议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105]
表1 司法建议顶层设计文本变迁
续表
(二)基层智慧的实践探索
1.横向发展:类型化塑造
在顶层设计制度的规范引领下,各地法院的司法建议工作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主要表现为两点。①顶层设计规范引导契合地方实际的制度安排与努力,形成了司法建议制度成长的地方试验场(见表2)。②实践探索进程中,从不同的标准出发建构起了类型化模型,司法建议的广度渐次拓展(见表3)。
表2 地方制度文本梳理
表3 司法建议类型化特点
2.纵向深入:行政审判白皮书与备忘录
如果说司法建议最初的成长源于自上而下的推动,推动行政司法建议走向纵深的白皮书制度首先来自基层智慧的发现。地方法院通过政策试验创新的方式,通过互相间的竞争与政策模仿,在模糊的法律规范之下创设新的地方司法政策,已然成为一种制度惯例,司法建议迈向有“大司法建议”之称白皮书的过程便遵循了这一路径。自上海高院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始,各地方法院逐渐开展类似探索。2009 年,最高法院下发《关于在全国法院开展行政审判“白皮书”活动的通知》,并将浙江高院的“白皮书”转发各地,助推该项工作走向高潮。[106]共性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常态化公开发布,由召开联席会、座谈会到新闻发布会,公开水平不断提升;第二,内容不断完善,典型案例增添了新元素;第三,及时回应立案登记制与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的司法关切,积极推动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107]第四,与相关机关签订备忘录,持续推进司法建议纵深发展。[108]
有关司法实务研究文集(下册)的文章
实证显示法院发出行政司法建议的重点在于个案型,对类案的整体解决、综合型问题的预防研判水平待提升。行政机关回函明确表示:法院并不清楚现阶段人社局的工作情况和人员安排,且法律并未具文予以规定;若机械适用法律,则会导致人社部门无法开展工作或受到相关部门惩处。......
2023-07-18
个案型司法建议并不能替代裁判文书对涉诉行政行为合法性的审查和裁判。如行政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中,经审查认为本法第五十三条规定的规范性文件不合法的,不作为认定行政行为合法的依据,并向制定机关提出处理建议。......
2023-07-18
司法建议犹如履行,应为明天做准备,必须具备成长的原则。带着“敦促行政机关履行生效裁判”的使命,行政司法建议落地。是依然在发送数量上高歌猛进,还是以质量求实效,行政司法建议发送的限度在哪里,如何优化整合以增加其实效性等追问在继续。......
2023-07-18
(一)本土探寻对于行政司法建议发展过程中的困境,一方面需要直面的勇气,另一方面需要清晰纠偏的方向,对其生长机理的探寻有助于正确方向的厘定。但并不意味着行政机关必须采纳咨询意见。最高行政法院在每年向总统提出的报告中,可以反映不执行裁决或其他决定的情况。......
2023-07-18
只有从事审判的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才能作出司法建议,其他机关无权作出司法建议,即使作出的建议也不能称之为司法建议。积极参与社会管理,既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法院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司法建议工作开展的水平和成效是检验人民法院司法能力的重要标尺。......
2024-01-21
文章的最后为成本考量绘制出自由裁量权的范围,并主张对行政裁量权和司法裁量权在概念上作出进一步的统一,论证详实且逻辑清晰。这种论证方式为区分司法裁量权与行政裁量权的界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成本考量视角的选取也使本文对论题的论证更加集中有力。......
2023-08-09
司法建议促进医保基金安全管理李鹏飞肖波[2011年9月22日第5版]背景2010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医保基金刑事案件。浦东新区法院这份司法建议书的发送,推动了医疗机构及监管部门对利用医保卡骗取医保基金违法犯罪问题的全面整治,有效促进了医保基金安全的管理,是人民法院通过司法建议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实践。......
2024-01-19
中国目前的上访顽症,从本质上讲,是司法失效所致。既然中国已经制定了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法,那么,就是承认了司法在调解纠纷方面的主体地位。从原则上讲,中国政府已经明确了各级行政部门,在法律上不承担纠纷的调解职责。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不仅各级法院在结构上受制于各级政府,而且在司法审理过程中,很难摆脱行政的干预。即使司法判决了,有一方会感到极大的不公。现在,中国政府应对上访潮,基本上还是靠行政网络。......
2024-01-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