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回首行政司法建议的成长脉络梳理

回首行政司法建议的成长脉络梳理

【摘要】:(一)顶层设计的制度变迁扎根于中国土壤的司法建议制度,自诞生即刻上了本土化烙印,行政司法建议的成长契机也蕴含其中。①顶层设计规范引导契合地方实际的制度安排与努力,形成了司法建议制度成长的地方试验场(见表2)。自上海高院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始,各地方法院逐渐开展类似探索。

(一)顶层设计的制度变迁

扎根于中国土壤的司法建议制度,自诞生即刻上了本土化烙印,行政司法建议的成长契机也蕴含其中。

由表1 可梳理出司法建议生长的制度脉络:①既有肯定建议权法律层面的规范,也有软法属性的文本设计;②既见诸司法建议制度文本中,也能从其他规范文件中寻觅到其身影;③在最高法院强力推行下,司法建议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105]

表1 司法建议顶层设计文本变迁

续表

(二)基层智慧的实践探索

1.横向发展:类型化塑造

在顶层设计制度的规范引领下,各地法院的司法建议工作迈入了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主要表现为两点。①顶层设计规范引导契合地方实际的制度安排与努力,形成了司法建议制度成长的地方试验场(见表2)。②实践探索进程中,从不同的标准出发建构起了类型化模型,司法建议的广度渐次拓展(见表3)。

表2 地方制度文本梳理

表3 司法建议类型化特点

2.纵向深入:行政审判白皮书与备忘录

如果说司法建议最初的成长源于自上而下的推动,推动行政司法建议走向纵深的白皮书制度首先来自基层智慧的发现。地方法院通过政策试验创新的方式,通过互相间的竞争与政策模仿,在模糊的法律规范之下创设新的地方司法政策,已然成为一种制度惯例,司法建议迈向有“大司法建议”之称白皮书的过程便遵循了这一路径。自上海高院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始,各地方法院逐渐开展类似探索。2009 年,最高法院下发《关于在全国法院开展行政审判“白皮书”活动的通知》,并将浙江高院的“白皮书”转发各地,助推该项工作走向高潮。[106]共性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常态化公开发布,由召开联席会、座谈会到新闻发布会,公开水平不断提升;第二,内容不断完善,典型案例增添了新元素;第三,及时回应立案登记制与行政诉讼法实施后的司法关切,积极推动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107]第四,与相关机关签订备忘录,持续推进司法建议纵深发展。[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