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区域化与文化管理变革的优化方法

区域化与文化管理变革的优化方法

【摘要】:从文化管理的角度来说,区域化大体上可以按规模与程度分为“国家之间的区域文化管理与合作”与“国家内部行政区域之间的文化管理、协调与合作”。国家之间的区域文化管理与合作形态最为成熟的当属欧盟。作为具有区域联盟性质的文化管理主体,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着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化管理格局。这些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与现今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客观上使区域文化共同治理和区域文化合作机制势在必行。

对于区域化与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区域化概念的提出是对全球化理论的一种修正和补充,它力图对全球化进程中许多宏大理论设想做出调整,使之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另一种观点认为,区域化是对全球化概念的反驳与颠覆,是面对全球化时的某种自我保护的姿态。

文化管理的角度来说,区域化大体上可以按规模与程度分为“国家之间的区域文化管理与合作”与“国家内部行政区域之间的文化管理、协调与合作”。这二者既可能表现为宏观上的政策协商、调控与规划,也可能具体落实为某种特定的文化形态或载体的跨区域协调与合作。国家之间的区域文化管理与合作形态最为成熟的当属欧盟。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欧洲文化网站中“欧洲行动”栏目所提供的资料,欧盟委员会的文化管理主要涉及文化合作、文化产业、文化接触、文化职业、文化设施、语言多样性、文化管制、国际关系和国际对话等方面。在文化合作方面,欧盟的“文化2000计划”的多数项目向欧洲经济区成员国家开放,1996年至1999年欧盟委员会推出的该计划的分项目主要涉及表演和视觉艺术、文化遗产、文学和阅读方面。此外还有其他欧洲规划中的文化合作,包括视听合作、技术和文化合作、文化合作和地区发展、教育和培训文化合作等。在文化产业方面,欧盟将文化产业作为实施欧洲行动计划的内容,涉及扶持计划、友好竞争的环境和第三国家(即欧盟外国家)的文化产业三个方面。欧盟在文化产业的扶持方面主要针对电影等视听文化产业和多媒体内容产业。2000年欧盟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计划“欧洲数字内容的全球网络”出台,目的在于增强欧盟文化产业在电子信息领域内的竞争力。在文化管制方面,1991年至2001年,欧共体/欧盟还为成员国的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制定了七个指导性法律文件,涉及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的租赁权和出租权、卫星广播和有线传输、邻接权、创意数据库、信息社会版权和邻接权、追续权等。总体上,欧盟为了在各国文化多样性的基础上实现欧洲文化的跨国家认同,一方面,在欧盟内部确立视听媒体、版权、税收、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自由流动等方面的文化管制法律,为社会基金、地区发展基金、教育培训、产业和研究等领域提供建设性的文化政策,进而促进欧盟社会文化经济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在欧盟外部关系上,鼓励成员国之间及成员国与第三国家之间的文化对话,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多样化进程,从而使欧盟成为国际文化交流互动的重要力量。欧盟的形成不仅使欧洲国家公民和法人的文化活动逐渐进入了一种有序的、协调性的运行轨迹,而且也为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化管理提供了某种超越国家疆界的联盟组织形态。作为具有区域联盟性质的文化管理主体,欧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变着当代西方国家的文化管理格局。

就国家内部行政区域之间的文化管理而言,我国范围内的区域文化共同治理理念和区域文化合作机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强大的传统观念惯性。我国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中原、燕赵、三秦、巴蜀、江南等极具区域特色的文化形态,而这些文化风格都不是现今的单一省级行政区域可以完全囊括的。这些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形态与现今的省级行政区域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在客观上使区域文化共同治理和区域文化合作机制势在必行。苏南、浙北和上海形成的长三角经济圈,粤港之间的珠三角区域,以及包括福建全省、浙南、赣东、粤东在内的海峡西岸经济区,都是我国区域文化共同治理和区域文化合作机制的重要考察对象。

2009年5月14日正式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就明确体现出区域文化共同治理和区域文化联动合作的重要性。该文件不仅指出要在经济上“推动跨省区域合作”,还对跨区域的文化管理与文化建设提出了要求,具体体现在第六条提出的“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与第二十五条提出的“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之中。“两岸文化交流”是以福建为主体,包括浙南、赣东、粤东在内的对台文化交往,涉及闽南文化生态保护、闽台历史渊源梳理与文化认同建构,以及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等诸多文化内容,进一步加强了连接两岸同胞感情的文化纽带。第二十五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特别突显了“海西”的主体地位与文化的辐射能力,要求“整合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地域特色明显、展现海峡西岸风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重点保护发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妈祖文化、红土地文化、船政文化、畲族文化、朱子文化等特色文化”。这些文化形态品牌效应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区域文化管理合作能力具体展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