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产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优化方案

文化产业创新的外部环境优化方案

【摘要】: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创造处于整个产业制度的核心。例如,作为民族文化产业的法国电影受到了严格、规范的审查。从上述可知,促使文化产业追求创新的各种动力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各种内外动力要素构成子系

(一)政策创新拉动

文化产业——这个21世纪的生产综合体——使得地方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需要考虑城市发展文化产业所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首先是政策制定者要采取什么政策才能保证已经成功的行业保持领先地位。其次是对有发展潜力的行业采取适当的扶持策略使之获得成功。最后是如何借题发挥,采用合适的营销策略来发展城市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政策联动需要微观文化企业家、专业市场人员、相关政府决策人员、理论政策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与合力来发挥作用。文化产业的良好运行需要有影响力的商业协会、产业协会、社会网络、惯例化的行为以及由政府提供的扶持性基础设施和资助的机制。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创造处于整个产业制度的核心。文化产品生产部门的环境、产业运作以及最终产品的审美内容和符号内容之间出现的反身性互动,需要文化生产个体之间整合以形成彼此依赖的动态网络,成为文化产业创新的主要基础。

文化产业中经济和文化利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文化产业的每个角落都被政府“看得见的手”管制着。例如,作为民族文化产业的法国电影受到了严格、规范的审查。法国法律规定,电视播出的所有影片中必须有60%是欧洲本土生产的,并且在这些影片中必须有40%是法国片。但是,为了保护影院放映,法律也对电视中播放的故事片的数量及日程安排予以限制,规定任何影片在电视中播放的时间与它的首映时间之间需有一定的延缓期。

(二)市场网络创新

发展文化产业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财富和GDP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文化产品和服务是经济增长的先锋——不仅仅因为其本身所偶然形成的市场增长,更因为文化消费所形成的社会网络。

文化产业是建立在市场基础上的,由需求和供给共同作用的复杂社会网络。市场竞争是保证产业效率的条件之一,但是当竞争阻止了生产者共享某些资源和禀赋(如技术、技能和信息),危害了竞争优势时,那么改善性的干预就是适当的——通过一系列新的市场网络创新机制,使生产要素之间、生产要素与环境条件之间在地理空间上实现重新组合,最终达到获取最大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文化产品的生产区别于一般性的生产类型,当前文化产品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大型跨国集团和一些地区的集中生产,但是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则需要借助市场的消费网络推广。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多样化不仅仅与市场集中度有关,更依赖于每个产业的独特组织和市场结构。在供给方面,文化产品的需求特点迫使文化企业必须推行持续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洛佩斯通过对1969年至1990年的美国流行音乐的研究分析指出,与彼得森和贝格的研究假设不同(市场集中度高会导致音乐产业的同质化和标准化),在市场集中度高的情况下,音乐产业的创新和多样化依赖于主要音乐唱片公司的开发和生产体系,主要音乐唱片公司开发和生产的开放体系将带来音乐产业创新和多样化的有效战略,从而保持市场的多样化和市场控制力。在需求方面,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需求偏好是不稳定的和不可预知的。文化消费不仅可以成为城市拉动内需的经济引擎,也是城市文化多样化的潜在支撑。消费者对于文化产品的选择和偏好促进了文化市场创新的发掘,也是单一市场向网络市场迈进的整合力量。文化与新媒体的结合,充分利用了新媒体的互动参与性的特点,城市成为展示独特文化体验的新空间。

文化产业中的创造和创新是重要的社会现象。文化产品市场经常发生的转变和转向意味着生产网络结构中不同组合可以带来不同的市场模式,如唱片公司不断发布简短的单曲就是为了赢得音乐排行榜的位置,实现在音乐产业上的多样化。此外,文化市场还建立在专业的资料库之上,许多紧密相依的企业和个体相互作用、相互依赖,通过这种方式,小企业们从一个项目转向另外一个项目,实现了产业中的创造和创新。

(三)商业模式创新

著名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商业模式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整体,各环节的动态运行构成了企业的运营机制,形成不同价值网、产业链和盈利模式之间的循环;同时,充分考虑与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文化产业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在目前,文化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变化迅速,如何持续地盈利、获取竞争优势已成为重点。文化企业应着眼于未来网络环境,伴随着消费者多样的消费需求和技术升级,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演变及创新成为赢得竞争的突破口。文化产业具有极强的产业辐射力和影响力,本身包含着以影视、广播、出版、艺术等为核心的产业类型,还将产业链延伸至上游(如研发)、中游(如文化产品的生产制作)和下游(如营销和销售等)。

金融价值网的实现路径来看,文化产业如何与资本对接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课题,金融和文化对接并搭建可行性平台应是尝试性的方向。金融资本是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但是固有的金融模式套用于文化产业却存在很多的不适应和不可行之处,可行的方式是将政府引导资金作为正常的资本操作,建立全国性文化产权交易市场平台。文化产权交易所(简称文交所)就是这样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业态,2011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文交所的建立将推进金融资本与文化资源的有效对接,融合文化要素和金融要素,发挥文化产业金融化的平台效应,为文化产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服务平台,为文化产业的从业机构提供融资平台,最终成为文化产业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平台。

从产业链上商业模式的创新来看,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并且本身生产过程就包含很多流程,比如电影电视的拍摄包括前期制作(如剧本创作演员挑选、服装设计等)、作品拍摄(此过程中涉及各个环节,如摄影、灯光、道具、化妆等)和后期制作(如剪辑、特效、配音等),乃至商业衍生品,如电影《星球大战》系列衍生出服装、玩具、音乐和出版产品等。除此之外,还需要各种人才、技术集中在统一的商业运营和共同管理中。

从上述可知,促使文化产业追求创新的各种动力要素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各种内外动力要素构成子系统,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以实现系统之间的要素交换,构成一个较大的系统(见图2-4)。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内外动力因素必须相互协调和相容,使文化产业创新动力机制充分发挥效率,创新行为才会持续有效地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围绕文化、技术、商业模式等新兴要素,文化产业创新体系的构建可以赋予资源以新的财富创造能力,在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和扩散效应下,通过各创新主体(政府、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企业、中介机构等)和创新环境(内力支撑、外力支撑)的共同努力,多种创新方式(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共同作用,推动我国文化产业转向可持续的内生驱动增长方式。

图2-4 文化产业创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