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产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及优化方案

文化产业创新的内在动力及优化方案

【摘要】:技术创新是现代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两个部门的产业规模表现出显著的增长,一个是半导体和计算机以及系统设计和软件工程,另一个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文化产品部门,包括电影、电视、音乐等产业。梅兹验证了1912—1929年的美国故事片电影产业中不同人才类型对于电影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早期的电影发展中,专业型人才比综合型人才更具有创新能力。

(一)文化创新引领

文化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我国要通过和平崛起来实现软实力的建立,有六个核心要素,其中第一个就是文化吸引力,而软实力的实施有三种途径,其中之一就是文化外交,据此建立了我国发展的模式。文化是创意的重要来源,地方文化是形成区域独特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动力之一。决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企业发展状况的主要因素,不仅仅是各种资本的数量与质量,而且还包括与发挥资本潜力相关的经济组织结构和文化传统等社会环境因素。

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是创新。只有将传统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文化经济优势,转换成区域特定的文化优势,才能形成其文化价值,发挥文化影响力,否则地区拥有再丰富的文化资源也不能实现其商业和文化价值。文化和经济一直处于交互作用之中,而且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文化和经济融合的有效载体,地方文化有助于塑造城市经济活动的特点,文化产业化也成为提升文化产品创造能力的动力要素。

当前,文化创新还没有能够超越技术创新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导型影响因素,模仿创新成为很多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手段,比如许多城市在规划和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时候盲目跟风,热衷建立动漫基地和主题公园等,但缺乏自身城市文化特色。区域实现文化产业创新的时候要坚持文化引领,比如好莱坞和产业之间的递归强化关系,将文化作为经济投入要素,才能促使地方文化资本更具价值性,形成地方特定文化与经济产业之间的互助关系,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发展。

(二)技术创新推动

文化产业建立在“后工业”时代,它以技术产业为支撑。科技创新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技术的创新不仅丰富了文化产业的内涵,而且在科技的助推下不断地形成新的文化产业形式,扩展了文化产业的领域,主要表现在改变了文化产品的体验方式,同时也扩大了对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因此,文化企业创新要借助科技企业来推动文化发展。同样,将文化引入科技也是科技企业在文化产业领域谋求创新发展所必需的,因为科技丰富了文化的生产要素,并且提高了文化产品的创新能力,催生了文化的新兴业态。

技术创新是现代文化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例如,随着音频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唱片到磁带再到MP3,乃至MP4的出现,当技术和音乐结合之后,音乐成为了更大众化的娱乐方式。当前,在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下,正在进行一场史无前例地以多媒体技术、互联网技术和数字技术为中心的文化产业革命,文化被产品化并借助技术手段得以大量复制传播,文化创意获得新的强有力的表达形式,技术创新发展尤其是数字技术的不断升级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撑,促使文化产业向新业态、高层次发展,成为提高文化产业在产业内部及外部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见表2-2)。技术的创新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走向世界的重要引擎。

表2-2 文化产业中的重大技术创新

续表

文化产业运用现有技术或产品,创立了新公司或开拓了新领域,如德国伯瑟镇的印刷技术产生了造纸业、装版业和油墨业等新产业。美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有两个部门的产业规模表现出显著的增长,一个是半导体和计算机以及系统设计和软件工程,另一个是以消费者为导向的文化产品部门,包括电影电视、音乐等产业。而多媒体产业处于高科技部门与文化产品部门交叉的临界点上。多媒体产业广泛地利用了整个高科技产业和媒体产业的资源和能力,它是各种元素的联合。多媒体程序的内容遍及各个领域,如视觉媒体(电影、电视等)、印刷媒体(图书、杂志、报纸等)和听觉媒体(音乐、广播等),这些媒体现在越来越多地与数字化生产融合,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媒体间的扩散,文化产业和科技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如美国南加州多媒体产业的发展有赖于现有的高科技和娱乐产业的发展,南加州在创造商业化娱乐产品方面具有国际性的主导力量,同时它也是大量附属产业和服务的中心。

(三)人力资本——柔性劳动力市场

文化产业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核心是人的创造力,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有“创新血液”的更新。文化产业中从事各种不同行业的人员构成了文化产业创新人才体系,包括具有创造力的核心人员如作者、艺术家演员编剧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事创造性工作,将新的想法付诸创意活动。创新人才体系还包括使文化产业链延伸的专业服务人员,如金融、营销、法律、技术等各种知识密集型行业的人员,他们借助科技的手段将创造性想法用于服务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这些人才将创意转化为产品并推向市场。

此外,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中间人是文化产品的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重要的联系人,中间人(如代理商、编辑、画廊业主等)对于生产者如何构思和呈现他们所加工的产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由此可见,这些中间人对最终的文化产品的塑造具有重要的影响。熟练劳动力是文化产业长期生产的基本条件,因为如果没有熟练的劳动力,是不可能获得高质量的文化产品的。文化产业的人力资本具有柔性,一方面人才的柔性表现在既需要一般劳动力,也需要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组织的柔性能够使人才快速创新,文化产业在发展中通常会以项目组合的方式来完成创新,更具有灵活性。

从电影产业来看,过去的研究表明官僚企业(large bureaucratic firms)比其他企业缺乏创新性,对市场有控制力的企业往往缺乏创新动力,这对于文化产业而言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加严重,往往会导致不能给受众提供艺术性和多样化的产品。梅兹验证了1912—1929年的美国故事片电影产业中不同人才类型对于电影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美国早期的电影发展中,专业型人才比综合型人才更具有创新能力。

从音乐产业来看,音乐产业的企业组织模式以及复杂的生产方式交织在一起,在整个生产体系中音乐制作、录制和销售等不同任务被分解为复杂的社会和技术劳动分工。音乐产业的各种专业活动中的结构核心是唱片公司和签约艺人。围绕这一核心的特色鲜明的经济和文化生产功能发生簇集,范围从歌曲创作和音乐器材供给到遍及生产、推广和销售的各阶段。中间阶段是生产过程的其他组成部分,有诸如法律服务、音乐发行、录音棚、制片人、录音师和各种附属服务等。此外,对于不同音乐家的选择模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选择模式(the directmodel),另一种是代理选择模式(the agency model),奥德尼尼的实证研究表明,直接选择模式会使得音乐家更快获得更大的成功,而代理选择模式则使音乐家获得成功所需的时间比较长。研究还表明不同的音乐人才选择路径也有差异,国际化的表演者(soloist stars)通常是由音乐公司直接选择,而国家级表演者则更多地采用代理制度来进行选择。

由此可知,在知识背景时代下,文化产业人才本身的创意和创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战略优势。而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可能在于有些行业,如上面提及的音乐产业,更强调个人的创新意义,因此需要关注带来创新意识的个人,通过管理和组织这些创意人才来获得更多的文化产业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