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产业创新的主体及优化策略

文化产业创新的主体及优化策略

【摘要】: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创新投资和决策的主体。文化中介机构在文化产业创新主体之间搭建了沟通和关联的桥梁,促进不同主体之间创新活动效率的提升。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创新实施的核心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是文化企业实施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主要发生的节点。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加强对文化产业创新政策的导向和支持。

学者赵黎明和冷晓明认为,产业创新系统的行为主体有企业、科研机构、大学、政府部门和中介机构等,其效率和功能除取决于各行为主体自身的运行机制之外,还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结合方式有关。学者管顺丰和胡树华提出了产业创新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构建了职能型组织模式和强化型组织模式两种模式,他们认为产业创新活动由政府、企业、研发机构等多方主体参与,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环境创新的组合创新,往往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各方合作来进行。区别于现有的产业创新主体描述,文化产业创新首先要正确定位创新主体,无论选择技术推动,还是需求拉动的路径,文化产业创新主体都必须是文化企业。

文化企业要充分研究文化市场的需求,提高技术成果转化率,迎合市场的需要。在以文化企业创新为核心的条件下,以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及文化中介机构为支撑,构成文化产业创新的主体系统,共同促进文化产业创新能力的形成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如图2-3所示。

图2-3 文化产业创新主体及相互作用

文化产业创新的主体指参与创新过程,并在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社会组织或社会角色,具体而言,它包括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文化中介机构等。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创新投资决策的主体。政府是文化产业创新主体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在产业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在文化产业创新中,高校和科研院所可以为产业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和知识供给,培养综合型人才,提供设计成果给文化企业开发利用。文化中介机构在文化产业创新主体之间搭建了沟通和关联的桥梁,促进不同主体之间创新活动效率的提升。

在图2-3中,文化企业作为中心,与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及文化中介机构之间结成了网络互动关系,形成了文化产业创新网络的框架。在这个网络中,创新环境影响和改变着文化产业创新主体,金融环境给予创新主体各种支持。文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政府和文化中介机构是网络中的各个节点,文化、技术、人才、政策等创新资源在不同的区域环境中流动。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创新实施的核心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是文化企业实施文化创新、技术创新、知识创新和制度创新主要发生的节点。文化中介机构是进行产、学、研创新活动的主体之间的创新资源流动的重要推动者和载体

(一)文化企业

经济学意义上的任何层次的创新,企业都是主体。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实施创新行为的主体,是研究开发的主体,是创新投入、产出及其收益的主体,是产业创新系统的核心。技术创新是文化企业创新的核心内容,文化企业创新还包括文化创新、管理创新、人才创新以及制度创新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政府

产业创新系统作为国家创新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样离不开政府的作用。政府是创新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政府可以通过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制定发展战略和规划,引导并实现文化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文化产业创新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从而对产业中从事创新活动的文化企业起到资源配置优化和激励作用。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够促进文化市场体系的培育,加强对文化产业创新政策的导向和支持。

(三)高校和科研机构

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文化产业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的源头,是产业创新系统中的学术和技术交流的中心,是传播科技的载体。高校和科研机构在文化产业创新中起着综合作用:一方面通过不同专业的交叉科研进行文化产业的基础知识体系建设,另一方面通过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平台为文化企业培训和输送创新文化人才。

(四)文化中介机构

文化中介机构是市场机制的重要载体,是衔接产业创新系统中各创新主体的沟通桥梁,它既可以为实施创新主体行为的文化企业提供创新服务和支持,又可作为创新行为的桥梁增强创新系统主体之间的联系。文化中介机构是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的促进力量,其创新功能体现为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为基础的文化服务创新,是保证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

在实践中,应该加强文化企业、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文化中介机构等文化产业创新主体的建设,协调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使文化产业创新处于良性的转型和发展,创建文化、经济、科技及内外部环境相关因素的网络化创新路径,形成动态的文化产业创新网络,实现不同主体之间的创新交流和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