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台州:灵江的水乡魅力

台州:灵江的水乡魅力

【摘要】:台州境内最大的水流是灵江,系浙江第三大水系,仅次于钱塘江和瓯江,是台州的母亲河,是现代化交通系统出现以前台州内陆与台州湾口交通的大动脉。这种特点在台州的表现,主要集中于沿海片温黄平原地带的集镇文化和商贩文化。在发展台州经济模式中展现了良好的业绩和广阔的前景。台州水乡的灵气,善于经商的长处,与山乡的硬气也不是截然成为鸿沟,不可逾越。

台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海上交通是其有利的自然因素,以陈寅恪先生的观点,易得外来文化的影响。像台州历史道教佛教特别发达,便是与之濒海地域存在紧密的关系。这些宗教文化在台州千百年的深耕细耘,对台州文化的熏染,自然发挥了重要作用。台州境内最大的水流是灵江,系浙江第三大水系,仅次于钱塘江和瓯江,是台州的母亲河,是现代化交通系统出现以前台州内陆与台州湾口交通的大动脉。水的流动不居,变幻莫测,均源于其本性。就如洪颐煊所说:“夫天下之至变者莫如水,或千百年而变,或数十年而变,或一二年而变。观其趋决无常,迁徙不定,载籍所陈,靡得而尽也。”[27]水被视为“天下之至变者”,可知其灵动,随时而变,随地而变,无时不变。由于台州既有巍峨的高山,如括苍山脉,天台山脉,无不是浙江沿海有名的大山,故又有水乡泽国的环境,在灵江中下游两岸形成了台州最为广阔的沿海冲积平原,地势低平,水网密布,南官河、东官河等是其中主要人工水道,与灵江、永宁江、椒江水系一起养成了台州人的随机应变的灵性,就如水的流动不居,无孔不入,做事不墨守成规,思路灵活,善于寻找机遇创造机遇,发展经济。按照王士性的看法,应当是受“水气所钟”,而致阴柔灵动吧。这种特点在台州的表现,主要集中于沿海片温黄平原地带的集镇文化和商贩文化。这种水乡文化的灵气愈发显现了蓬勃的生机和无限的活力,是台州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主动力。在发展台州经济模式中展现了良好的业绩和广阔的前景。

温黄平原向来有经商的传统,是台州最善于做生意的,从前的“鸡毛换糖”,小贩收集长头发、鸡毛、牙膏壳、鳖壳、猪鬃,到改革开放初期收购破铜烂铁等,再发展到专门收购废旧电器特别是电动机发电机变压器等,收购废旧电器的台州人几乎走遍了全国的角角落落,甚至收购到解体初期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另外,这些受“水气所钟”者所从事的行业在改革开放初期,多是做城里人看不起,不愿做的活,如卖炊饭、豆腐生、补鞋、洗衣等,十分接近以前中国人出国到欧美国家所从事的职业。就是这些从事收破烂的,做不起眼职业的台州人,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后,投资于所瞄准的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的空隙,把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尤其是台州李书福的吉利汽车,从补鞋、修理自行车开始,再做摩托车制造,再到造成中国民营企业生产的第一辆吉利汽车,也是中国人拥有自主产权的第一辆汽车,再到建成吉利汽车集团,兼并世界汽车知名品牌“沃尔沃”,书写了台州式灵气的华彩乐章,完成了台州民营企业不到30年时间华丽的蜕变,化蛹成蝶,树立了一座极具典型意义的丰碑。如今的李书福仍然奋勇精进,自强不息,其发展前景难以限量。

台州水乡的灵气,善于经商的长处,与山乡的硬气也不是截然成为鸿沟,不可逾越。台州山乡为石气所钟的台州人也是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生存能力很强,外出经商、创办企业者多如过江之鲫,其中身价高者亦很多,但大多为人低调,不事张扬,似乎亦成为新的特色。如今台州人走出台州,走向全国,直到走向世界,已经不再是新闻。如山乡仙居人发现从照相馆的冲洗液和废旧胶卷中可以回收白银,于是从事此行业的人越来越多,终至形成生意兴隆了多年的仙居白银市场。山乡天台从事废旧橡胶的利用,各种汽车用橡胶制品产业因而兴隆;又有著名的平桥筛网市场,是全国有名的筛网交易集散地。临海杜桥的眼镜市场是全国最大的眼镜市场;黄岩的模具市场具有国际影响,温岭的家用水泵、塑料制品、鞋革、水产;路桥的小商品市场(中国日用品市场)还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师傅”,玉环的水暖阀门、家具市场;三门的青蟹市场等等,无不是台州人因地制宜,随机应变,适应时代的需要,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

当历史的车轮驶到现在,一个古老而年轻的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第二位的伟大国度,一个擅山海之利,以民营经济成分占绝对优势的台州,在全国来看究竟处在什么样的位置?据“2017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提供的数据,台州居2017年全国百强城市排名的第50位,较上一年前进了三位。该榜单由华顿经济研究院编制,由经济和非经济(软经济)两大系列指标综合而成。经济指标由GDP和居民储蓄两部分构成,占比61.8%;非经济(软经济)指标由科教、文化、卫生、生态环境四部分构成,占比38.2%。与单一维度的经济指标相比,该指标体系能够更加全面、科学地衡量一个地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五个文明”的建设发展水平。2018年,据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对中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再次排名,台州站到了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前列,进入中国30个二线城市的第15名,这是台州人民经历了多么艰难辛苦换来的!放眼新时代,面向世界的台州,在继承传统台州“士秀而文,重道德,尚名节,言行本乎礼义,闾巷弦诵之声相接”(方孝孺语)的基础上,正以台州式的硬气与灵气,在各个领域辛勤劳动,贡献智慧,编织着发奋图强,开拓创新的华美图画,书写着引人入胜的诗篇,演奏着鼓舞人心的乐章。我们坚信,台州的明天更加灿烂辉煌!

【注释】

[1]指今越南南方。

[2]指今越南北方。

[3]汤一介:《佛教与中国文化》自序,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

[4]一般是三年一大比,大比之前有乡试、府学考试、县学考试等为选拔机制。

[5]张乔,池州人。咸通中进士,为避黄巢之乱,罢举隐居九华山。

[6]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606页。

[7]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85页。

[8]诗僧皎然,俗姓谢,字清昼,传为谢灵运十世孙。

[9]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76页。

[10]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957页。

[1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986页。

[12]彼得·伯克:《文化杂交》,杨元、蔡玉辉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版,第73页。

[13]孙亦平:《道教在日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序。

[14]因徐福携带童男童女东渡海上仙山,日本人以为此仙山即日本。

[15]松下道信:《日本全真教南宗研究简介》,引自连晓鸣主编:《天台山暨浙江区域道教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200—212页。

[16]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249页。

[17]宋朝为避宋太祖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改称鉴湖

[18]唐朝尚称为石城寺。

[19]委羽洞天、盖竹洞天、括苍洞天。

[20]峡州生远安、宜都、夷陵三县山谷——原注。

[21]董诰,等:《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2375—76页。

[22]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187页。

[23]董诰,等:《全唐文》,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3113页。

[24]彭定求,等:《全唐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548页。

[25]靖难之役中,方孝孺不肯为篡权登基的朱棣起草登极诏书,最后被灭十族。台州府城内原有方正学祠,在临海县衙北百花挢,今重建于聚宝山侧。又有祠在宁海县西门内。俱祀明方孝孺。又有八忠祠,在临海县龙顾山,祀方孝孺、叶惠仲、王叔英、徐垕、郑华、卢原质、郑恕、卢迥,皆建文时死难者。后增入东湖樵夫,为九忠祠。

[26]在北方被击毙的阿部规秀虽同为中将,但级别低于山县正乡。

[27]洪颐煊:《汉志水道疏证》,中华书局1985年版,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