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巫至死不知其非鬼。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2023-11-29
今人熟悉台州有“台州式硬气”,作为地方风格标志,都是从中学语文课本中得来的。这个地方标志性的点评出于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是从他的晚辈作家朋友柔石身上得到的印象:“他的家乡,是台州的宁海,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而且颇有点迂,有时会令我忽而想到方孝孺,觉得好像也有些这模样的。”后来便作为褒扬台州特色的意义广泛使用了。其实一个地域形成所谓的“硬气”,本来并不意味着此地人民就怎么刚正不阿,浩气贯虹,若从其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而言,往往是此地环境恶劣,条件艰苦的一种表征。台州便是这样的地方。浙东多山,现代地理学上所谓“东南丘陵”地带,台州依山临海,就如王士性在《广志绎》中所说:“吾浙十一郡,唯台一郡连山,围在海外,最为据险,另一乾坤。”良田稀少,耕作农田广泛分布于山区与半山区,生活贫困是普遍现象,人民在如此环境中具有“石气所钟”的“山的性格”;同时台州还面临大海,海滨之民又以不畏风暴,耕海牧渔为日常功课,养成吃苦耐劳,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秉性,便是生活条件造就的地方特征。
“台州式硬气”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初大儒方孝孺(1357—1402),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台州宁海(20世纪60年代宁海改隶宁波)人,史载方孝孺早年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世人遂称为“正学先生”,靖难之役后,天下人敬重式气节,均尊称之为“正学先生”,习称“方正学”。清朝天台齐周华称赞道:“胜国品学正者莫若方孝孺,靖难受祸惨烈者亦莫若方孝孺。无论知与不知,无不义而悲之。”
拜方正学先生墓
访古思忠烈,松楸老墓田。
全家成骨硬,十族看株连。
燕子飞来日,龙孙避去年。
茫茫人代感,遗恨在金川。
方孝孺坚持正义,宁折不屈的精神是中华民族脊梁的宝贵内涵,也是台州式硬气的典型写照,是台州精神的光辉榜样。自从明朝起方孝孺便受到舆论的推崇褒扬,更得到台州人民的高度崇敬与评价,建祠立庙,树碑立传,处处可见台州人民对先贤的肃敬态度。祠庙主要集中于台州府城与宁海县城。台州府城起方正学祠,后又建正学书院;宁海亦为建立祠堂以祭奠之。
《临海县志》载:方正学祠“在北山百花桥,国朝顺治十七年徙府学东,康熙十一年郡守岳贞,教授何且纯重修”。
万历《宁海县志》载:方氏祠堂“在缑城里,洪熙中建,祀方正学父子,寻为民人所侵。成化中,知县郭绅反所侵地重建”。
《宁海县志》载:正学祠“原建卧龙山,明隆庆六年,巡抚谢廷杰檄所属修葺。万历三年,郡守李时渐移西门内,知县曹学程修。崇祯壬申,知县宋奎光重修。忠义、节孝祠二祠俱在东郊外”。
《台州府志》载:“逊志方公祠堂碑[31],薛應旂撰,在宁海躍龙山,记嘉靖十五年宁海令杨时秀改躍龙山三官祠以祀方孝孺事。”府城还载在跃龙山建有乾坤正气坊,以祀方孝孺。宁海县城缑城里有方孝孺的故居,跃龙山是方孝孺读书处,所以建立纪念性建筑以怀念他。
有关天台山文化简明读本的文章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赀去,死则诿以他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唯大叫以行。巫至死不知其非鬼。他妻子扶他上床,终于胆吓破而死,皮肤像蓝草一般颜色。那巫师直到死也不知道用砂石掷他的是人而不是鬼。......
2023-11-29
遇元季乱,张士诚称王姑苏,与国朝争雄,兵未决。士诚以为然,俾为将,听自募兵,戒司粟吏勿与较嬴缩。士尝游钱塘,与无赖懦人交,遂募兵于钱塘,无赖士皆起从之,得官者数十人,月糜粟万计。右《越巫》、《吴士》二篇,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当时正值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张士诚在姑苏自称吴王,与本朝争夺天下,战事还未决出胜负。上面是《越巫》、《吴士》二篇。......
2023-11-29
殊不知,三十多年前,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死于暴君之手,那时,方孝孺还只是个十岁的孩子。方克勤在《明史》中是有传的,名在《循吏列传》之中。当时正在京城审计钱粮的大小官员们都成了元朝遗留制度的替罪羊,其中可能有罪有应得的贪官污吏,但爱民如子的清官方克勤不幸也名列其中。方克勤被害后,其子方孝孺扶柩归乡,将其葬于宁海县东北山中。......
2023-10-04
台州擅山海之雄奇,台州人世居于山海之间,按照“存在决定意识”的道理,是坚定不移的大山和狂风巨浪的大海,造就了台州人民刚强不屈的性格,鲁迅点评为“台州式的硬气”。台州人民在长期历史中养成了不畏强权,敢于抗争,坚持真理,崇尚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风气,台州式的风气俗称“台州斜”。台州式的硬气表现在普通百姓身上者,表现为勇于反抗,不畏高压。......
2023-07-18
为了以示区别,将第一类建筑称为“门式”建筑,将第二类建筑称为“框式”建筑。门无论在功能、形式还是所在位置上都各自显现出其特色和性格。其中,大门和大殿是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群众性的宗教仪式要在门前举行,因此,大门力求富丽堂皇,以便和宗教仪式的戏剧性相适应。图3-142巴黎凯旋门图3-143伊斯兰清真寺门殿日本的鸟居在通向神社的大道上或神社周围的木栅栏处,往往设有......
2023-09-18
甲申,明公用牲于京宫[10];乙酉,用牲于康宫[11];咸既,用牲于王[12]。[6]月吉,即月之吉日,金文或称初吉。[9]既咸令,已经发布完命令。[12]王,指成周王城,今河南洛阳。[15]作册,官名,掌管王朝册封、诏令、图录等事务。[16]父丁,作册夨令之父。在此之前,促成这一争论的直接动因便是作册令方彝诸器的发现和考释。1929年,作册令方彝诸器出土后随即为罗振玉所得,遂撰文《夨彝考释》将其公诸学界。......
2023-07-07
大纵湖景区有一处僻静的湖边设置了“王祥卧冰处”巨石,及二十四孝石刻碑林。其特别之处是它建的是王祥庙,而不是“二十四孝”中其他人的庙,这就不能不将其归于大纵湖“孝湖善水”文化之功了。说大纵湖是“孝湖善水”,不仅因为它有王祥卧冰的“仙迹”,还因为“宗保救母”的传说,此说直接联系到大纵湖的形成。这两个孝道故事成为大纵湖“孝湖善水”文化的两大基石。原来是王祥的孝心感动了上天,玉帝命湖神帮助王祥救母。......
2023-11-23
中国古代十分看重孝父母、友兄弟之类的孝友之道,因此在墓志铭中每每都有提及。这些墓志铭,都是首先叙称墓主的孝行。所以,作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思想的儒教,极力宣扬孝道。他的后学所作《孝经》,宣扬以孝为重的宗法人伦思想,到汉代为“七经”之一。这些墓志铭将作为墓主的恭人、孺人的孝悌之道大加称颂。“妇道”是封建社会约束妇女道德规范的产物,有它历史的局限性,包含有严重的男尊女卑等封建色彩。......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