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朴学名家辈出,洪颐煊为代表

朴学名家辈出,洪颐煊为代表

【摘要】:(一)考据学家洪颐煊昆仲有清一朝台州学术界较为活跃,以齐召南、戚学标、洪颐煊等为代表,而颐煊尤为出色,著作繁多,成就斐然。嘉庆五年阮元升任浙江巡抚,于西湖孤山编纂《经籍纂诂》处建诂经精舍,延请王昶、孙星衍,三人迭为主讲,选督学两浙时所知文行兼长之士读书其中,切磋学问,编纂典籍,成为江南著名学府。有《求古录礼说》十五卷、补遗一卷收入清王先谦编《续皇清经解》中。

(一)考据学家洪颐煊昆仲

(二)太平戚学标与音韵学

戚学标(1742—1824)字翰芳,太平县(今浙江温岭市)泽国人。清乾隆三十年(1765)拔贡,掌教县城鹤鸣书院。乾隆四十三年(1778)应曲阜孔继涵邀,到孔府任教。四十六年(1781)中进士,乾隆五十九年(1794)任河南涉县知县,兼理林县,捐俸疏浚任公渠。在任十三年,颇有政声。嘉庆十八年(1813)任宁波府学教授,后历任杭州紫阳、崇文诸书院讲席。戚氏博通经史,尤精于音韵学,有《汉学谐声》二十四卷,上溯《说文》,引证古读,末附《说文考补》三卷,是其音韵学研究的代表作。洪颐煊说:此书是乡前辈戚鹤泉先生于政事之暇:“取许叔重《说文解字》,删孙氏之附音,袪徐氏之谬说,专求谐声,以发明汉学。夫古人制字之旨,依类象形谓之文,形声相益谓之字。览其字即可知其声,审其声即可通其义。故六书之中,谐声居其大半。自魏晋以后,反切盛行,学者舍字求音,于是有部分之说,而汉人之家法始变。近儒讲求古音,复拘四声之例……先生是书不守二百六部之次,专以谐声相从,而于每字之下,各阐其本音,俾读者一览而知谐声之本,实为前人所未发。”下举二例以见一斑。卷十一之部下持:“握也。从手寺声。读如字。《上林赋》:‘蒧持’,韦昭云:‘持音懲。’如疑之转凝。”戚学标这样解字,不仅解本字,还具有系统的观念,是对汉字字族形音义联系的考察,较之单一释字无疑进步多了。卷二十四《说文补考》田部甸:“《系传》[30]从田,包省声。乃从包省,田声之误。”这是纠正宋人徐锴《说文系传》对“甸”字解说的不确。清李慈铭评为“辨证二徐(宋徐铉徐锴)及孙缅《唐韵》之误,征引经籍传注,精确为多。”另有《毛诗证读》《读诗或问》《诗声辨定阴阳谱》《四书偶谈》等。

清朝台州学者中,经学方面超凡出众者:临海尚有金鹗(1771—1819),金鹗字风荐,号诚斋,一号秋史。选充优贡,入都。《台州府志》卷二十七《选举表》七金鹗条下载:“丙子(1816)优贡。”金鹗于书无不窥,邃于《三礼》,尤精天文算法。同时若高邮王引之、栖霞郝懿行、泾县胡承珙、绩溪胡培翚、长洲陈奂交相推服无异辞。有《求古录礼说》十五卷、补遗一卷收入清王先谦编《续皇清经解》中。

(三)临海宋世荦

宋世荦(1765—1821),字卣勋,号确山(一作觕山),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甲午恩科第六十四名举人,宋中举后考取咸安宫教习,任满以知县用,授陕西扶风知县,在任上捐俸编纂刊刻《台州丛书》,为其一生垂名青史之举,于经学有《周礼故书疏证》六卷、《仪礼古今文疏正》二卷等。王引之称宋世荦《诂经文字古义通释》“求古义以释古经,触类引伸,四通六辟,非熟于谐声假借之例不能”,在当时属于台州知名学者。宋世荦所编《台州丛书》,影响十分深远,晚清藏书家叶德辉评论说:“惟《台州丛书》渐成巨册。”前浙江图书馆馆长陈训慈说:“清代浙江郡邑丛书之辑刊,以临海宋氏《台州丛书》为最先。”《台州丛书》刊行后,省内其他地方群起编纂郡邑丛书,如胡丹凤编纂《金华丛书》、胡宗茂《续金华丛书》,孙依言《永嘉丛书》,丁丙《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先哲遗书》,许增《湖州丛书》,陆心源《湖州先哲遗书》,孙福清《携李遗书》,一直到宁波张寿镛编纂《四明丛书》,无不追踪宋世荦之轨则,而有所增益,规模越来越宏伟,蔚为壮观。在浙江省外,也有一批有识之士,仿效临海宋氏出资编纂郡邑丛书,如邵廷烈《娄东杂著》、伍崇曜《岭南丛书》、陶福履《豫章丛书》、王文灏《畿辅丛书》、盛宣怀《常州先哲遗书》等,在中国郡邑丛书编纂史上形成了一个风起云涌的景象。

《台州地区志》第四十五章《人物》称:“清代民族矛盾尖锐,压迫深重,台州人才锐减。入《清史稿》者仅九人,以训诂考证学者居多。”也可以说明当时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苦闷,尽量避免触及高压线,以训诂考证作为从业的选择,实际上是一种无奈的举措。但从学术发展的视角看,却是在无意中得到一种新的境界,有许多创获,成就了许多后人想做而难以企及的高度,在中国学术史上写下了重彩浓墨的篇章,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