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广文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努力,到宋朝,台州的教育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个教育规模、教育业绩已经相当可观,成为历史上台州人才培养的兴旺时期。这除了源于前朝广文先生的星星之火相传因素外,与宋朝重视发展文化教育的政策导向有密切的关系。从宋朝起台州本土文人开始逐渐成为台州文化的主角,这一转换的内在动力即台州教育事业的进步。《奏巡历至台州奉行事件状》向朝廷汇报在台州巡行救灾详细情况。......
2023-07-18
历史进入宋朝,与大唐雄风给人的印象迥然不同。大唐时代令人扬眉吐气,精神振奋,气象雄阔,豪情万丈。而宋朝则令人压抑伤感,尤其是南宋偏安于江南半壁,苟且偷生,委曲求全,令人丧气,精神抑郁。这种历史印象的形成,不仅大唐的国力强大,文化兴旺有以致之,而且国家和时代的精神潮流实为基调造成。
虽然如此,就台州人物而言,那么大唐时代台州本土人物正在初露头角,如前文所述项斯、罗虬等均呈现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那么一种状态,论职位不过州县一级官员,论功业又无重大建树,论文学亦非一二流诗人,总体上一生作为与影响均较有限,在台州和从台州走出的主要人物是客籍人士。到宋朝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台州本土人物开始以更高的层次、更大的影响、更雄厚的实力,以群体的形象登上国家的舞台,展示了台州人物的崭新风貌。特别是南宋时代,定都临安(今杭州),台州拉近了与国家政治中心的距离,接受了强烈的政治辐射,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教育的改善和发达,享有“小邹鲁”之誉,造就了大批杰出人士,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台州籍的政治人物更显出众,仅出任宰相者即有五人,担任参知政事以下到各部尚书一类要职者亦有几十人之多,也就是陈耆卿说的“为宰辅者四人,为法从者几十人”。这就进一步说明了台州文化的发展与政治的密切关系。
两宋时期台州人士崭露头角,登上全国政治舞台,要从北宋的陈公辅说起。
1.陈公辅
陈公辅(1076—1141)字国佐,号定庵居士,临海人。政和三年(1113)上舍考试第一,历任平江府教授,迁越州,改权应天府少尹,除校书郎。宋钦宗时擢任右司谏,不久即以主和派指摘陈公辅为主战派李纲同党而被谪迁台州监税。及朝廷南迁,赵构(宋高宗)即位,李纲执政,又召除尚书左司员外郎,可是尚未上任便逢李纲罢职,于是改任南剑州。绍兴六年(1136)召还,官吏部员外郎。及张浚入相,授右司谏,迁尚书礼部侍郎。复因议论与时宰不合,迁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改知处州。官终徽猷阁待制,卒年六十六。有文集《骨鲠集》二十卷、奏议十二卷行于世。陈公辅为人正直忠鲠,相尚以道,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个人进退穷通,不愿屈节事人,更不愿阿谀奉承以邀高官厚禄。如他在做平江府学教授时,北宋有名的滥污官朱勔正受宋徽宗嬖幸时,炙手可热,百官巴结犹恐落后,“当官者奴事之,公辅绝不与交”。朱勔的兄弟死了,陈公辅自己不愿去吊唁,也不愿意府学的学生前往吊唁,弄得朱勔很不高兴,就授意权要把陈公辅调到越州任职。陈公辅做应天府少尹时,宋朝正值奸佞之臣蔡京、王黼等长期把持朝政,他们堵塞言路,任人唯亲,结党营私,特别是唐重、师骥阿附太宰李邦彦,谢克家、孙觌阿附纂修蔡攸,待李邦彦为相,以唐、师、谢、孙四人提拔为台谏之职。陈公辅于是上奏这些人决不可能揭发宰相大臣的过失,只会起遮掩真相的作用,提出希望朝廷选择那些“朴茂纯直,能安贫守节,不附权幸,慷慨论事者”授予台谏之任,使朝廷正气伸张,邪气退缩,“礼义廉耻稍稍振起,敌国闻之,岂不畏服哉?”北宋末年的靖康年间宋钦宗初临天下,国家处于外敌入侵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而宰相吴敏、李纲二人常常意见相左,陈公辅又上奏说:“陛下初临万机,正要依赖宰相同心合谋,可是吴李二臣不和,已有明显痕迹。希望陛下开导说服他们,让他们务必一心一意致力于保卫国家安全上来。”李纲曾经提拔陈公辅,但陈公辅并未从个人情感出发,而是以国家安危为立朝处世的唯一标准,真应了前贤所说的: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又上奏论蔡京父子怀奸误国,迄未受到谴责惩处,是与朝廷公卿半出其门,有人包庇遮掩相为因果的。蔡京因此被谪崇信军节度副使、德安府安置。陈公辅又上奏揭发朱勔罪恶,“乞勿许其子姓随上皇入京”。当他遭到别人诬陷为李纲之党,陈公辅就以辞职表明自己态度,并上条陈,列述当前重要三件事情,触犯当权者之忌,远斥合州监税,直到高宗即位才被召还。绍兴六年上疏分析靖康之祸难,“实由公卿大夫无气节忠义,不能维持天下国家。平时既无忠言直道,缓急讵肯仗节死义”。批评王安石思想学说之非,有以转移士风,危害人心,致正气不振,气节忠义难求。他担任左司谏后,又提议:“中兴之治,在得天得人。以孝感天,以诚得民。”宋高宗赵构很赞赏他“深得谏臣体”,赐之五品服,令尚书省写图进献,以便观览。陈公辅感激高宗知遇之恩,益发竭尽忠诚,为皇帝拾遗补阙,献言:“正心在务学,治国在用人,朝廷之祸在朋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点“台州式硬气”的“前因”来。南宋末年陈耆卿在《嘉定赤城志》中评论道:台州文人以考中高科[72],官位至法从[73]而且有耿直敢言、不畏权贵名声者是从陈公辅开始的。可以说,因为陈公辅,才有了台州人士敢作敢为,正直不阿,忠君事国,与怀奸误国之徒做斗争传统的开端,也开启了“台州式硬气”的先河。陈公辅一登上政治舞台便给台州人士树立了正气凛然的高大形象,获得了全国性的声誉,当与唐朝项斯一样并垂青史于不朽之位。《宋史》评论陈公辅“论事剀切,疾恶如仇”,可谓正搔着痒处。事迹见于《宋史》本传以及陈耆卿所作的《墓志铭》中。
2.陈良翰
陈良翰(1108—1172)字邦彦,台州临海人。绍兴五年(1135)举进士,历任温州瑞安知县,监察御史,右正言,左司谏,知建宁府。福建转运副使,提点江东浙西刑狱,宗正少卿,权兵部侍郎,右谏议大夫,给事中。除礼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召除太子詹事,后除敷文阁直学士,奉前祠。卒赠太中大夫,谥“献肃”。陈良翰一族旧与侍郎陈公辅通谱系。其立朝为官为人风格节操实与陈公辅相承。事迹详见《宋史》本传,朱熹所作《行状》,周丞相必大所作《墓志铭》。《宋史》本传载陈良翰“资庄重,为文恢博有气”。陈良翰治理地方讲究处事公正公平,虚心待人,清正廉洁,则不为物议所左右,自然顺应民情,断案听讼不致枉曲。瑞安县地方虽小,但“俗号强梗,吏治尚严”,陈良翰收取赋税不用发文件,派遣官吏催逼,只要贴出告示记明人名和数量,民众便自动交付缴清。有人询问其中有何奥妙?陈说:只要此心公正公平,“如虚堂悬镜”,便可与民和谐相处。陈良翰立朝有大臣体,奏言处事均从国家安危出发,不以一己之私掩公家之利。如宋孝宗即位之初,宋军大将张浚驻军淮泗,作为进取河北失土的准备,淮河是当时南宋与金国的“国防前线”,可是此举遭到朝中许多人的反对,这些人争献“防江策”,陈良翰指出:这种“舍淮防江”的做法不仅是自毁藩篱,在国家领土上自行退缩,而且剥夺了前线将领根据形势变化便宜行事的决定权,前线将领难以受到信任而专心指挥擘画,非误事不可。在南宋与金国的交锋中,陈良翰屡次据理力争,为朝廷陈说利害,当宰相汤思退不肯听取陈良翰的正确主张,执意派遣使臣赴金国交涉,结果一如陈良翰所料,丧权辱国而归。可是宰臣不吸取前车之鉴,再次派遣使臣与金谈判,交涉“不合,困辱而归”。汤思退还强词夺理为自己狡辩,正言尹穑阿附汤氏,以动摇皇帝对前线将帅的信任。陈良翰上疏论汤思退奸邪误国,宜早罢黜,张浚精忠老谋,不宜以小人之言而生疑惑。终得孝宗理解。但仍不愿免汤思退,卒致两淮撤防,金人大举入侵,孝宗才“深悔”。直到晚年,陈良翰被召为太子詹事,孝宗嘱咐他要尽心教导培养太子,并特地召到选德殿,让他尽情陈述治国的“仁德功利”之说,孝宗为之嘉叹,诏令兼任侍讲。不久以疾告老,卒年六十五,宋光宗立,特赐谥“献肃”。
3.谢深甫
谢深甫,临海人。刻志为学,乾道初登进士。累官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后拜右丞相,封鲁国公。深甫为丞相,遵守法度,爱惜名器,能扶持朱熹、蔡元定正学。其后孙女谢道清为理宗王后,追封信王,谥“惠正”。
4.杜范
杜范,黄岩人。从祖烨,受学于大儒朱熹,至杜范时更以传承朱学著称。嘉定初中进士,调金坛尉,累迁监察御史,知无不言,后拜右丞相。连上十二起奏章,尽革旧弊。以身殉国,卒赠少傅,谥“清献”。所著有古律诗歌、杂文,奏橐外制,经筵讲义,共三十余卷。
5.叶梦鼎
叶梦鼎,宁海人。以上舍释褐,授信州推官,历知袁、吉、赣三州,隆兴、建宁府,皆有善政。累迁至兵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封临海郡公。咸淳中拜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论政与贾似道不合,引疾辞去。
6.陈骙
陈骙(1128—1203)字叔进,又字叔晋,临海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试春官第一,授秘书少监(一说将作少监),历知赣州、秀州、太平、袁州,宋光宗时为吏部侍郎兼侍读,绍熙二年(1191),诏陈时政得失,骙疏三十条,皆切时病。迁参知政事。光宗以疾不朝重华宫,骙三入奏,光宗终于感悟。宁宗即位,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后知婺州卒,赠少傅,谥文简。《文则》是陈骙传世作品中最受好评的著作,被誉为中国第一部文法修辞专著。
7.王卿月
王卿月,台州人。敏悟多艺能,自号醒庵居士,官至朝请大夫,曾经权中书舍人,直学士院。草胡铨制云:“吾宁身蹈东海,独仲连不肯帝秦;至今名重泰山,微相如何以强赵?”获得当时舆论的好评。
8.吴芾
吴芾,仙居人。举进士,累官侍御史,有直声,迁礼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吴芾前后守六郡,各因其俗为宽猛,吏莫容奸,百姓都怀念他的恩惠实利。他曾经说:“视官物当如己物,视公事当如私事。与其得罪于百姓,宁可得罪于上官。”为文豪杰峻整,有表奏五卷,诗文三十卷。
9.商飞卿
商飞卿,临海人。淳熙初举进士,累官工部郎官。时韩侂胄气焰熏天,商飞卿未尝一造韩门,有所请托。他当监察御史时,以言事忤侂胄而被罢职。后为司农卿,以身作则,带头节俭,军队粮饷比较充裕。开禧中擢升户部侍郎。
10.钱氏家族
台州于此时涌现众多的达官显宦,进士蝉联,与宋朝廷将众多皇室后裔、皇亲国戚安排到台州居住有密切的关系,如赵师渊、赵师蒧、赵汝适等,均是“龙子龙孙”,学问优洽,著述传于士林,载于史志;尤其是外戚钱氏家族,在台州植根深厚,人才辈出,兴旺发达,成为钱氏极有声望的一脉。如:钱象祖(1145—1211)字伯同,钱忱曾孙,嘉定元年(1208)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太子太傅。钱景臻字道邃,娶秦鲁国大长公主,右领军卫大将军,封太傅,会稽郡王。钱端礼历官观文殿学士、资政殿大学士、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钱氏还因为前朝有长久管理台州的历史,而留下相当不错的政绩与恩德,如钱俶任台州刺史,后继位为吴越国王。钱暄任台州郡守,在任期间开凿台州州城东湖,徙筑台州州城东城墙于东湖内侧,就让州城东城墙从此坚固不倒,成为固若金汤的著名州城。这些举措,都是台州历史上称颂已久的德政。
总之,台州文教之兴盛,发轫于北宋,鼎盛于南宋,不仅进士数量为历代之冠,而且其杰出人物出任国家重要职务,成为空前绝后的历史记录。这种盛况对于后来的台州人士而言,其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有关天台山文化简明读本的文章
经过广文先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苦努力,到宋朝,台州的教育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整个教育规模、教育业绩已经相当可观,成为历史上台州人才培养的兴旺时期。这除了源于前朝广文先生的星星之火相传因素外,与宋朝重视发展文化教育的政策导向有密切的关系。从宋朝起台州本土文人开始逐渐成为台州文化的主角,这一转换的内在动力即台州教育事业的进步。《奏巡历至台州奉行事件状》向朝廷汇报在台州巡行救灾详细情况。......
2023-07-18
两宋之交,社会历史发生了急遽的变化,连带学术也产生了深刻的转变。张栻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以他为代表的湖湘学派,在南宋理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陆九渊与朱熹二人的哲学思想,一为主观唯心主义,一为客观唯心主义,虽然在思想体系内存在诸多分歧,但在本质上属于理学范围内不同学派之间的争论,陆九渊心学作为南宋理学的主要一翼,与程朱理学共同构成中国哲学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阶段。......
2023-08-19
是时,由于中国政治上分裂,日本未与中国的某一政权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上述史实表明,五代十国和两宋时期的中日关系有如下特点:第一,“政冷经热”是两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同时,在两国政府的支持和保护下,中日民间经贸文化交流实现了平稳发展。......
2023-12-03
山水画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两宋时期,山水画开始勃兴,进入兴盛阶段。两宋山水画因南北地域、源流的不同,形成南北分立格局下的多样风格。北宋时期,山水画呈现出北派偏盛的局面。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是董源和僧巨然。董源的水墨山水被米芾《画史》评为“近世神品,格高无与比也”。他对二人的山水画成就做出了极高的评价。北宋中期后,郭熙、王诜等人代表了这一时期山水画的最高成就。......
2023-08-19
经过潜心研究,笔者终于发现了一个历史上的大秘密:原来,导致吴淞江出现大幅度变窄变浅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两宋时期。吴淞江在至元十五年元朝政府设立松江县之前一直被称为松江。所以,在宋代,此江是被称为松江的,有时也被称为吴松江或者是吴江。唐宋时的一里为1800尺,这个尺叫鲁班尺,也称营造尺,其一尺等于现在的0.32米,所以唐宋时的一里就相当于现在的576米。难怪从此以后,吴淞江流域就水旱灾害频发,水利整治频繁了。......
2023-11-18
宋朝分北、南两宋。宋室南迁,中国文化重心也随之南迁。(二)雅俗文化共生与社会政治、经济格局变迁相呼应,两宋文化在类型和样式上浸润着该时代特有的风貌——雅俗文化共生。两宋时期词高度繁荣,词是该时期文学的标志。因此,市民文化从诞生之日起,便显示出野俗的活力与广阔的普及性。......
2023-08-30
两宋时期的傩百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呈现出“仙仗”舞队的表演特色。[6]此首诗中,言及“舞节”应“七盘”,说明两个问题:一是汉以来的百戏七盘舞,用于驱傩表演;二是北宋徽宗年间的傩礼已演变成百戏表演。笔者有一个观点,百戏为体,傩礼为本,两者合而为“傩百戏”,侲僮是傩礼与百戏的最重要交汇点。......
2023-08-11
它们是装堂花在辽宋时期进入寻常人家,为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喜爱的见证。图6内蒙古敖汉旗羊山1号墓牡丹图壁画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辽代花鸟壁画虽然打着唐、五代时期“装堂花”的鲜明烙印,但从中依然可见当时花鸟画艺术趣味的一些变动,下举几例。......
2023-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