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天台宗的中兴与衰落

天台宗的中兴与衰落

【摘要】:到中唐时期天台宗湛然登上舞台,为天台宗的“中兴”树立了一面旗帜。湛然继承天台宗衣钵并在佛教理论上有所开拓,最有“原创性”的思想是提出了“无情有性”学说。天台宗的盛衰是历史的必然,有盛便有衰,是世界万理之常。概略来看,天台宗的衰落不仅有社会发展大势所趋的因素,也有天台宗本身的内在因素。

佛教天台宗南朝晚期形成,到唐朝安史之乱前影响达于鼎盛,此后便渐渐“失响”了。到中唐时期天台宗湛然登上舞台,为天台宗的“中兴”树立了一面旗帜。

湛然(711—782)俗姓戚,世居晋陵之荆溪,属常州人,天台宗称之为荆溪大师。出身于业儒之家,从小就聪明过人,有出俗之志,年二十余受业于天台山左溪朗公,起初以处士身份传道,到天宝初年(742)正式出家为僧。曾到越州从昙一律师,又到吴郡(治今苏州)开元寺修持。不久朗公捐代(去世),湛然“絜密藏独运于东南”,悟天台宗“道之难行”之因:“今之人或荡于空,或胶于有,自病病他,道用不振。将欲取正,舍予谁归?”于是天台宗止观之说复得盛行。天宝末大历初诏书连征,湛然皆“辞疾不就”。唐德宗建中三年(782)三月五日圆寂于天台山佛陇道场。传其道者有苏州开元寺僧元浩,朝廷文臣有翰林学士梁肃。梁肃赞扬湛然道:“圣人不兴,其间必有命世者出焉。自智者以法传灌顶,顶再世至于左溪,明道若昧,待公而发。乘此宝乘,焕然中兴。”至宋开宝年间,吴越国王钱鏐追封其为“圆通尊者”。

湛然继承天台宗衣钵并在佛教理论上有所开拓,最有“原创性”的思想是提出了“无情有性”学说。“无情有性”说是普泛的具备佛性说,即不仅人具有佛性,连没有生命的东西如草木砖石都有佛性。这就意味着有生命的人,都可以进入天国的“乐土”了。显然湛然这一学说的提出对于吸引更多的“善男信女”相信佛教,向往成佛的“天堂”,祈求来世的福报是具有很大磁力的。湛然“无情有性”说在理论上贯通了原来存在的“真如缘起”论和“佛性”的矛盾,克服了佛性不具普遍性的缺点,使它可以囊括宇宙,通贯天人。在佛教教义上突破了原有的藩篱,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佛性是佛教的中心问题,这个问题的实质是人能否进入天国?能否成佛?成佛是在当下还是在遥远的将来?人有佛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佛教对于是否每个人都能成佛,向来持保留的态度,在天竺(印度)佛教中是肯定有一部分人不能成佛的,像一阐提人[60]就不能成佛。所以湛然提出“无情有性”说就是强调人人都有佛性,都能成佛。这就给予芸芸众生以成佛的普遍希望,这一关系到信众的“切身利益”的大事,成为天台宗佛教理论新成果,确实给一度沉寂的天台宗注入了“强心剂”,让天台宗扩大了信众的社会基础,增强了芸芸众生与信众成佛的信心。天台宗因此而一度“中兴”,但是好景不长,历史的车轮终究没有因为“无情有性”说的提出而停留在天台宗兴盛的站点上,天台宗也没有因湛然新说的问世而“永葆青春”,而是因佛教新兴宗派如禅宗的崛起日益收敛它的光芒,趋向衰落。

天台宗的盛衰是历史的必然,有盛便有衰,是世界万理之常。概略来看,天台宗的衰落不仅有社会发展大势所趋的因素,也有天台宗本身的内在因素。大唐帝国从安史之乱后整个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先处于弱势的庶族地主阶级已经获得了与士族相似的社会地位、经济利益、政治权利等等,此前他们利用湛然学说为之争取更多权利的需要已经消解于无形之中,反而觉得这一学说有碍于他们巩固既有利益的可能,所以统治阶级不敢再加以提倡宣扬。从湛然学说成佛理论与途径上看,它是运用天竺佛教因明“五支作法”的推理形式,步步推进的:“无情有性”是“宗”(即论题),“万法随缘”是“因”(即理由),“水波之喻”是“同喻”(即正例),对“迷名”者的驳斥是“异喻”(即反例),“真如遍变”是“合”(即应用),“一尘一心即一切生佛之性”是“结”(即结论)。这样精致而复杂的理论对于不太平稳社会中的芸芸众生而言未免迂远,不切实际,反而成为成佛的障碍。自然敌不过既不要烦琐的经典,又不要迂腐的说教,“直指人心”即可“立地成佛”的禅宗更加贴近民众,更具成佛的吸引力了。所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法苑珠林》一书的提要中概括佛教传入中土的变迁时说:“盖佛法初兴,惟明因果;暨达摩东迈,始启禅宗。譬以六经之传,则因果如汉儒之训诂,虽专门授受,株守师承,而名物典故悉求依据,其学较实而难诬。禅宗如宋儒之义理,虽覃思冥会,妙悟多方,而拟议揣摩,可以臆测,其说凭虚而易骋。故心印之教既行,天下咸避难趋易,辩才无碍,语录日增,而腹笥三藏之学,在释家亦几乎绝响矣。”避难趋易是世人自然的选择,一种教义只有顺应世人的需要,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文化品种而言也是适用的道理。范文澜先生也说过:如果一种学问很烦琐,就表明这种学问已经无新的境界可以开拓了,那么它的衰落就是不可避免的。天台宗在唐朝以后就再也没有兴盛过,虽然经宋元明清到现代也有佛教杰出人士为天台宗思想做出新的贡献,但是始终不能重现往日的辉煌,也足以说明天台宗佛教已经没有新的境界可以开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