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郑虔科举过程为“弱冠举秀才,进士高第”,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即成丁礼,弱冠是指二十岁。郑虔在台州的时间是一年多点,即卒于任上。安史之乱中郑虔被叛军所获,强授伪水部郎中之职,唐军收复长安后审判曾任伪职的前朝廷官员,郑虔被贬谪台州司户参军事。年年血食,香火不断,台州人民对于郑虔的教泽念念不忘,誉之为“台州文教之祖”。......
2023-07-18
前人对绘画艺术的社会功能有深刻的见解,给以崇高的评价。如唐朝张彦远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就把绘画与六经相提并论。
除了在台州启蒙教育方面颇有建树,不能不提的还有郑虔对台州艺术教育特别是绘画艺术的润泽。据台州地方志等有关史料记载,台州历史上涌现了艺术造诣深湛、成就卓著,即使放在全国艺术史中也自树一家的为数可观的绘画艺术家,颇似江水万里,若回溯其渊源,其源头乃是唐朝大名鼎鼎的诗书画“三绝”的文人郑虔。
台州绘画历史从郑虔贬谪到台州为开端。中唐以前,台州绘画艺术及其人物虽有偶见于史乘,如天台山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历代名画记》载承祯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从天台山被征召至京,玄宗敕造王屋山阳台观以居之,承祯“尝画于屋壁”,“词采众艺,皆类于隐居[25]焉”。但是他对台州绘画艺术的影响和教育传承并无记载。又如安史之乱以后担任浙江东西两道节度使的韩滉也是很有名的画家,但是没有在台州留下什么弟子的记载。郑虔本身是一位学识十分渊博的学者,又是心有慧泉、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唐玄宗李隆基在郑虔的画上亲题“郑虔三绝”,令这位一生多灾多难的艺术家名扬千秋。唐朝正史、野史以及杂史笔记多有记载郑虔在绘画上的遗闻逸事,如《新唐书·文苑传·郑虔》载:“虔善图山水,好书,常苦无纸。于是慈恩寺贮柿叶数屋,遂往,日取叶肄书,岁久殆遍。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郑虔三绝’。”又载,唐军收复两京后郑虔“与张通、王维并囚宣阳里。三人者皆善画,崔圆使绘斋壁。虔等方悸死,即极思,祈解于圆”。此事正史记载过于简练,宋郭若虚《图画闻见志》“崔圆”条载之稍为完整,可见梗概:“唐安禄山之陷两京也,王维、郑虔、张通皆处贼庭。洎克复之后。朝廷未决其罪,俱囚于杨国忠之旧第。崔圆相国素好画,因召于私第,令画数壁。当时皆以圆勋贵莫二,望其救解,故运思精深,颇极能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九载郑虔:“好琴酒篇咏,工山水。”唐朱景玄《唐朝名画录》收录画家一百二十四人,分画家为“神妙能逸”四品,除了“逸品”外,每品复分为上中下三等,将郑虔之画列入“能品上”,载“郑虔号广文,能画鱼水、山石,时称奇妙,人所降叹”。与“陈谭、毕宏、刘商、王定、韦銮”同列,在唐朝画家中称得上“著名画家”了(见文前彩页“郑虔《溪山行旅图》”)。宋《宣和画谱》卷五认为就人物画而言,从三国以来人物画家称得上名手的只有三十三人:“其卓然可传者,则吴之曹弗兴……唐之郑虔、周昉……本朝之李公麟。”新近出土的郑虔《墓志》也是称郑虔“工于草隶,善于丹青”,可以说郑虔在唐朝绘画领域里的成就是相当出众的。以至于后世文人常把他与唐朝另一位画家王维并提,作为丹青妙手的代称。如宋陆游《弋阳县江上书触目》诗云:“县前奇哉一江水,日暮风吹碧鳞起。客恨征帆忽如洗,不用金篦刮眸子。丹枫岸边雪色芦,下有老翁方捕鱼。欲求妙手貌画图,王维郑虔今世无。”
台州画家王墨[26]为郑虔的弟子,他的画被朱景玄《唐朝名画录》列入“逸品”三家之首,书中对王墨作画有具体的记载:“王墨者不知何许人,亦不知其名。善泼墨画山水,时人故谓之王墨。多游江湖间,常画山水、松石、杂树,性多疏野。好酒,凡欲画图幛,先饮醺酣,之后即以墨泼。或笑或吟,脚蹙手抹,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霞,染成风雨,宛若神巧。俯观不见其墨污之迹,皆谓奇异也。”元朝夏文彦《图绘宝鉴》则以为王墨这种逸出常规、疯疯癫癫的作画方式“盖能脱去笔墨畦町,自成一种意度”。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王默“早年授笔法于台州郑广文虔”,“风颠酒狂。画松石山水,虽乏高奇,流俗亦好。醉后以头髻取墨,抵于绢画”。这里的“早年授笔法于台州郑广文虔”是“受笔法”的古今字写法,因为郑虔是前辈,而王墨是后辈。所以《太平广记》卷二百十四《杂编》即作“王默早年受笔法于台州郑虔”。此类文字是古代传抄中产生的异文,易生歧义,即王墨与项容的关系也是如此。《唐朝名画录》称王洽,“有王墨善泼墨山水,故谓之王墨,恐即此王洽也”。《历代名画记》还记载了唐朝安史之乱后来台州的另一位著名文人画家顾况与王墨的逸事:“平生大有奇事,顾著作知新亭监时,默请为海中都巡。问其意,云要见海中山水耳。为职半年解去,尔后落笔有奇趣。顾生乃其弟子耳。”顾况是至德二年于苏州进士及第,后来到达浙东任盐监,足迹遍及越州、台州和温州,其时间是在台州爆发袁晁起义以后。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顾况字逋翁,吴兴人[27]。不修捡操,颇好诗咏,善画山水。初为韩晋公[28]江南判官。”这“初为韩晋公江南判官”,就是指他担任浙东盐监的一段经历。据考证,顾况在浙东担任盐监是在大历八年(773)以后到唐德宗贞元三年(787)离温赴长安为止。顾况要求任盐监的这个“新亭”,正是在台州临海的新亭,顾况还作有《临海所居》诗。顾在温州任盐监,有《仙游记》《莽墟赋》《永嘉》等诗文。王墨要做顾况手下的“海中都巡”,还是年富力强的表现,而此时郑虔早已魂归道山了。所以说郑虔授笔法于王墨,文理通顺,合乎情理,顾况乃是郑虔的再传弟子。王墨的泼墨山水画是一个创造,开中国画之新路,为后来的“米氏云山”画法的形成“导夫先路”。明张丑《清河书画舫》云:“王洽泼墨成图,扫尽俗工刻画陋习,足称米高鼻祖。”明朝大画家董其昌在《画旨》中说:“云山不始于米元章,盖自唐时王洽泼墨,便已有其意。”可谓知音之论。
而另一位郑虔的弟子是项容,《历代名画记》也颠倒了关系,称“王默师项容”。据张彦远记载“天台项容处士”,元陶宗仪《画史会要》卷一:“项容处士,天台人。”则项容为台州人(当时尚无天台县)。他的师承关系,《图绘宝鉴》卷二载:项容“当时以处士名称之,善画山水,师事王墨。”元陶宗仪《画史会要》卷一也作项容“山水师王默”。所以邑人徐三见先生认为项容是郑虔的再传弟子。项容的画在《唐朝名画录》中在“能品下”,列于其师王墨之前,张彦远评论项容的山水画“顽涩”;朱景玄认为项容等人“皆图山水,曲尽其能”。《图绘宝鉴》则说:项容“作松风泉石图,笔法枯硬而少温润。故昔之评画,讥其顽涩。然挺特巉绝,亦自是一家人”。五代时期的大画家对项容的绘画评价很高,宋韩拙《山水纯全集》引五代著名画家荆浩说:“(吴)道子山水有笔而无墨,项容山水有墨而无笔。”这里面的“有笔”“无墨”是称赞吴道子的山水画用笔特别好,而“有墨”“无笔”则是形容项容的山水画用墨特别好。所以清《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十三引五代荆浩《笔法记》(一名《画山水录》)称赞道:“项容山人树石顽涩,棱角无踪。用墨独得玄门,用笔全无其骨。然于放逸,不失真元气象,元大创巧媚。”
项容以后,唐朝台州画坛还有项洙、项信,亦善于丹青,工于山水。项洙是唐文宗时人,他的事迹见于晚唐时期隐居越州镜湖的诗人方干作品中,方干有《项洙处士画水墨钓台》诗云:“画石画松无两般,犹嫌瀑布画声难。虽云智慧生灵府,要且工夫在笔端。泼处便连阴洞黑,添来先向朽枝干。我家曾寄双台下,往往开图尽日看。”项信也是与项洙同时代的画家,方干《观项信水墨》诗云:“险峭虽从笔下成,精能皆自意中生。倚云孤桧知无朽,挂壁高泉似有声。转扇惊波连岸动,回灯落日向山明。小年师祖过今祖,异域应传项信名。”项洙和项信在历史上都没有留下其他的文字记载,以至于我们现在已难以了解他们的生平。晚清台州学者黄瑞以为项洙和项信可能是项容的族人。
郑虔不仅绘画技艺高超,其书法亦是唐朝名家,惜其遗迹不多见耳。唐韦续《墨薮》卷一称郑虔的真行书法为优,“如风送云收,霞催月上”。几十年来出土的地下文物为我们了解郑虔书法艺术提供了珍贵材料,河南出土了郑虔书写的墓志铭两方,正书小楷,字迹端正,楷法严谨。由于历史的久远与适逢乱世,郑虔传世的书法作品极少,近年临海郑广文纪念馆经过多方努力,打听到敦煌出土遗书中有郑虔手迹,流落俄罗斯,便托有关专家搜罗遗逸,终于在有关人士的热心帮助下搜集到郑虔手书《大人赋》(见文前彩页“郑虔《大人赋》(局部)”),并予以印刷出版。通过这一幸存天壤间的作品,我们得以窥见郑虔书法艺术之一斑。只是我们在台州的史料中尚未发现郑虔带动台州书法家的专门记载,而古代画家通常都兼善书法,也可以说他的画家弟子就是传承了他的书法衣钵之人了。
有关天台山文化简明读本的文章
称郑虔科举过程为“弱冠举秀才,进士高第”,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即成丁礼,弱冠是指二十岁。郑虔在台州的时间是一年多点,即卒于任上。安史之乱中郑虔被叛军所获,强授伪水部郎中之职,唐军收复长安后审判曾任伪职的前朝廷官员,郑虔被贬谪台州司户参军事。年年血食,香火不断,台州人民对于郑虔的教泽念念不忘,誉之为“台州文教之祖”。......
2023-07-18
(二)从“一种声音”到“万马奔腾”的态度转变在数字时代,架上绘画艺术的数字媒体技术以其大众化、娱乐性的特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几许亮丽色彩。数字媒体的亲和性、传播的广泛性以及技术的前沿性使其能够与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等紧密联系。这种“精英意见”的流行直接导致了艺术欣赏、艺术创作形式的单一,甚至造成了大众生活与艺术的严重脱节。数字媒体推动了架上绘画艺术受众由小众的精英群体到大众的改变。......
2023-10-10
第一节绘画艺术和会计形式美人类自从能够直立行走,学会制造最简单的劳动工具以后,就逐渐从动物界中分离出来。显然,这些原始的“艺术”作品,并不单纯的只是为了体现绘画者的艺术才能,它更蕴涵了“数和数的计算”的实用功能[4]。......
2024-07-01
(同上)《大畜》六四注:“互体震。”以上是互体三画卦之例。《恒》二至四三爻互体乾,郑注《恒》云“互体为乾”。其二,三至五三爻互体一卦。值得注意的是,郑氏不仅视二三四、三四五为互体卦,而且还将内外卦也看作互体。......
2023-10-27
郑氏之学,最精者莫过于《三礼》,其注《易》深受《三礼》影响,多引礼以证易理。郑氏取三礼注《易》被称为“礼象说”。《周礼》对于男女结婚的年龄和时间有明确的规定。《周礼》有外朝听政处理刑狱的记载。周代为已婚妇女制定了七条惩罚的礼教,谓之“七出”。古君王祭天当以先祖配祭。......
2023-10-27
(五)传情达意的生动性这一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徐灿的闺怨词中。,起句即营造了一种暗淡、迷茫、冷清的境界,使得词人“盈盈泪暗蘦”。徐灿还有很多的闺怨词将对景物的描写、对自己动作情态的表现和呼告式的直接倾诉合而为一,整体作用于抒情,从而形成直率的抒情方式。这几个意念转换,鲜明地体现了徐灿对丈夫的眷眷深情。......
2023-11-27
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郑国助周室东迁有功,郑武公、郑庄公皆为周朝卿士,后周王不满郑庄公跋扈专权,欲夺其政,至此时成行。译文周桓王不让郑庄公参与周朝政,于是郑庄公不再入周朝觐。秋季,周桓王率领诸侯讨伐郑国,郑庄公发兵抵抗。蔡、卫、陈军全都败逃,周天子的军队因此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进攻周军,周军终于大败。......
2023-09-22
耆那教的棕榈叶绘画之所以与大乘佛教的命运不同,也与它们自身的宗教发展情况息息相关。这也是大乘佛教的绘画艺术没有得到深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于是,耆那教的绘画艺术在富裕商人的资助下得以不断发展并慢慢繁荣起来。14世纪时,造纸术由波斯传入印度,在随后的百年间引起了耆那教绘画艺术的重大变革。耆那教绘画从传统的棕榈叶绘画逐渐转变为纸本绘画。......
2023-08-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