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1991年,是神木县文学创作极为活跃的时期。1999年,塞北的中篇小说《魏延悲歌》获全国文学大赛“大红鹰”中篇小说类二等奖。李来栓、马政川、闫秀娟等一批文学新军渐耀诗坛,创作并发表了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进入21世纪,县文学创作进入低迷期。同年11月,神木县诗词学会创办了《诗界》。2012年神木县诗词学会共印发会刊《诗界》7期。表19-81-11987—2012年神木县主要文学作品获奖统计表续表续表......
2023-08-20
大唐以前,临海郡的本土人物虽有“偶尔露峥嵘”者,但绝大多数是客籍人士来此地为官或者隐居,于政治文化宗教诸领域立下过人业绩,从而见于青史。此等情形直到唐朝中期以后才有了变化,经过大唐崇文风气两百年的吹拂,台州的本土人士已经从蛮荒时代走出来,如饥似渴地吸收中原文化的营养,培植文化的种子,其中具有天赋者开始在文学上崭露头角。其标志是本土文人的崛起,并有出色的创作成果,如项斯、罗虬等人的创作,标志着台州文学创作水平的提升已经到了相当的层次,可以进入全国比较发达之列,登上全国文学创作的舞台。尤其是项斯的创作,乍一登场,即有出色的表现,引起读者的喝彩,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诚可谓台州诗人及其诗歌创作的“春雷第一声”,令台州本土文人的文学创作有了“零的突破”。
五代时期,台州属于钱鏐治下的吴越国,在从唐末五代到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大宋的长期动荡中保持了相对的太平,经济社会得到较为稳定的发展,传到吴越国王钱俶时顺应时势,“纳土归宋”,避免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可谓仁风广披,功德无量,为后来台州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到北宋,台州文化发展的环境较之此前有了更大改善,文化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考中进士的人数远超唐朝,还有一批文人登上国家政坛,在辅助皇帝治理天下的事业上有过出色的表现。文人数量较之前朝更多,其中以杨蟠、陈克最为知名。杨蟠(?—1106)字公济,章安人。庆历进士,做过密州、和州二州的推官。欧阳修称赞其诗作得好;苏轼知杭州时,杨蟠通判州事,与苏轼有很多唱酬之作。杨蟠平生作诗数千篇,后在寿州知州任上卒。宋白珽《西湖赋》称赞杨蟠为忠烈之士:“罗隐杨蟠之峻烈,岂工诗而已矣?”陈克(1081—?)字子高,自号赤城居士,临海人。《三朝北盟会编》:“陈克字子高,有诗名。”出身官宦之家,为陈贻序之子,陈贻范之侄。父亲与伯父均为进士,做过州县官员。陈贻范家富藏书,专门起了藏书楼——庆善楼庋藏图书,是台州历史上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藏书家。陈克的生平材料不太完整,据陈克《天台集》书后宋临海李庚跋,他曾经做过“删定官”,从小跟随其父陈贻序宦学四方,据其诗中所写内容多在建康(今南京),而且曾经参加科举考试,大概举进士不第,以吕祉荐入其幕府得官。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一载:陈克曾官右迪功郎安抚司准备差遣,兵部尚书兼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往淮西抚谕诸军,辟都督府准备差遣陈克自随。资政殿学士叶梦得与陈克交厚,说:吕安老非驭将之才,子高诗人,非国士也。淮西诸军正好相互间议论纷纷,军心不齐,此次出行恐怕凶多吉少!吕祉、陈克皆留其家,以单骑从军,结果未出叶梦得所料。陈克自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饱读经史,吟哦诗书,加上天赋出众,很早就显露了文学才华,他的诗写得很好,据《宋史·艺文志》七《艺文》载,陈克的作品有《天台集》十卷,又《外集》四卷;他的词也很有大家气象,有《长短句》三卷、《赤城词》一卷。宋藏书家陈振孙评其诗词云:“诗多情致,词尤工。”又说:《赤城词》一卷“词格颇高丽,晏(殊)周(邦彦)之流亚也”。
到南宋时期,随着南宋王朝定都临安(今杭州),台州成为辅郡,是历史上距离国家政治中心最近的时期,也是接受政治辐射最多的时期。台州成为南宋王朝重要的后方基地与避难逃灾的良好场所,许多达官显宦、贵族富豪纷纷迁到台州居住,多位皇室成员担任过台州太守,当然还有更多的北方难民和普通中原文人逃难到台州落户。《嘉定赤城志》说“至有不生长是邦而居焉者,渡江后为尤盛,且多名人”,真实地反映了这一历史变迁。如此种种,都促进了台州文化土壤的改良。因此在南宋存在的152年间,台州文人群体形成。台州人士进入政界位至宰辅者有五人,即《嘉定赤城志》所载的四人,加上在此书问世之后登上宰辅之位的贾似道。可谓台州历史上杰出人才进入国家政权最为集中的时期。加之出身台州临海谢氏的皇后(后来为皇太后)谢道清,出身天台贾氏的贾皇后(贾似道之女),一时蔚为大观。台州本土文人的创作呈现更加喜人的成绩,够标新立异,独领风骚,俨然文坛领袖、诗派班头、诗风准的。如南宋江湖诗派的代表人物戴复古等。下面分别做简要介绍。
(一)项斯的诗歌创作及其影响
项斯的事迹,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五记载较详。项斯字子迁,江东人[2]。据近人徐光大先生考证,项斯为唐江南东道台州府乐安县人。其证据有二。
其一,《仙居县志》康熙、光绪两版的《金石志》及《台州府志·金石志》均载有《大宋台州永安县遇明禅寺碑铭并序》,碑在仙居县东二十里三学寺,碑文中载遇明寺附近“项斯之宅可寻,麻姑之峰可登也”,项斯之宅指项斯坑,距三学寺五里,距县城十五里,此碑立于宋景德二年(1005),距项斯生活的时代不过150年,当有可靠的根据。
其二,民国二十五年(1936)版的《台州府志》有五处提到项斯,都肯定他是乐安人,宋人黄晋为项良才所作《乡贡进士项君墓志铭》曰:“台之项氏,所祖莫详。丹徒尉斯肇见有唐,斯,仙居人,会昌进士。”[3]项斯于唐武宗会昌四年(844)王起下第二人进士及第,官终润州丹徒尉,卒于任所。其诗现存凡九十八首,被编为一卷,见《全唐诗》卷五五四。其诗风清新明丽,状物写景,生动形象,语言洗练,构思巧妙,颇为时人所传诵。而尤以《江村夜归》五绝小品为典型,于短短的二十个字中,生动地刻画了江南水边人家夜渔归来的情景:“月落江路黑,前村人语稀。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这首诗向来被视为项斯的代表作,成为选唐诗者所不可忽略的作品。
项斯的经历现在我们已不太清楚,从他官终丹徒尉这一点而言,属于当时下层僚吏角色,长期不得志,未能飞黄腾达,官运亨通。《唐才子传》又载他曾经寄心林泉,向往隐逸达三十多年:“斯性疏旷,温饱非其本心。初筑草庐于朝阳峰前,交结静者,盘薄岩林,戴藓花冠,披鹤氅,就松阴枕白石、饮清泉,长哦细酌,凡如此三十余年。”那么似乎可以推知他的经历相当曲折,与当时一般文人走的路子差不多,是读书——科举(不顺)——隐逸——入仕(科举顺利或者得到举荐等)这样的模式。项斯的科举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他流传下来的不到一百首的诗中,写到自己落第的作品就有《落第后寄江南亲友》《落第后归觐喜逢僧再阳》两首,前一首诗云:“古巷槐阴合,愁多昼掩扉。独存过江马,强拂看花衣。送客心先醉,寻僧夜不归。龙钟易惆怅,莫遣寄书稀。”可见心情与其他落第的文人一样十分忧郁。项斯结庐山林,有《忆朝阳峰前居》:“每忆闲眠处,朝阳最上峰。溪僧来自远,林路出无踪。”交结静者,有《送华阴隐者》《题太白山隐者》《赠道者》诸诗。“戴藓花冠,披鹤氅”等隐逸之士的生活在其诗歌中还可以找到用例,他的《山友赠藓花冠》诗说:“尘污出华发,惭君青藓冠。此身闲未得,终日戴应难。好就松阴挂,宜当枕石看。会须寻道士,簪去绕霜坛。”在他进入仕途之前,可能有过长期浪迹江湖的经历,因为他写过很多浪迹他乡的诗歌,如《闻蝉》:“动叶复惊神,声声断续匀。坐来同听者,俱是未归人。一棹三湘浪,单车二蜀尘。伤秋各有日,千可念因循。”仅从游踪所涉及的地方而言就有南部的安南(今越南,有《蛮家》[4]),苍梧(在今广西,有《苍梧云气》),宁州(在今云南,有《宁州春思》),龙州(在今广西,有《龙州与韩将军夜会》);东部的淮阴(今江苏淮阴,有《夜泊淮阴》),采石(今安徽当涂,有《经李白墓》);北部的黄河(有《黄河暮愁》);中部的巴中(有《巴中逢故人》《暮上瞿唐峡》),汉水流域(有《汉南遇友人》),荆州(有《荆州夜与友亲相遇》),江西九江(有《彭蠡湖春望》);西部的泾州(今甘肃泾川,有《泾州听张处士弹琴》);等等。项斯足迹所及这么多地区,诗人究竟是干什么去的?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为了谋生。盛唐诗人有一种赴边塞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与青春豪气,像高适、岑参、王翰等人即是其例,而到晚唐时期这种环境与形势已经不复存在,可是项斯还是到了这些边远地区,他的生活遭际是多么艰难。这些诗歌与他的诗中其他写到游历边远州郡和送人游历边远州郡的诗歌就殊途同归,自然映照起来了。如他的《边州客舍》诗云:“开门不成出,麦色遍前坡。自小诗名在,如今白发多。经年无越信,终日厌蕃歌。近寺居僧少,春来亦懒过。”而项斯盘桓最久,也是留诗最多的还是长安,除了前文已经举到的《送华阴隐者》《题太白山隐者》等诗以外,还有《咸阳别李处士》《春夜樊川竹亭陪诸同年宴》《长安书怀呈知己》《春日题李中丞樊川别墅》《和李中丞醉中期王征君月夜同游浐水旧居》《长安退将》等等,都是当时的交游生活写照。项斯的行踪基本上遍及今天浙江省的浙东与浙西,浙东的台州是其故乡,游踪自然少不了,有《遥装夜》《华顶道者》《归家山行》《寄石桥僧》等等,此外如《游烂柯山》是到衢州,浙西则有游杭州诗《杭州江亭留题登眺》。
在项斯的作品中还可发现项斯虽然生活在晚唐时期,大唐盛世不再,然而外国人特别是东洋的朝鲜半岛人与日本人在中国的特多,与中国文人之间的交往也比其他国家来华人员要密切。项斯诗作中即有《送客归新罗》《日本病僧》(一作《日东病僧》)两首,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他与东洋士人交际的情况,推知为生活于长安或者洛阳等当时国际交往之地。在项斯一生中,帮助他立身扬名者首推杨敬之,下面是唐朝诗人遭际中流传极广的一则佳话:
斯字子迁,江东人。始未为闻人,因以卷谒杨敬之。杨苦爱之,赠诗云:‘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未几,诗达长安,明年擢上第。后终丹徒尉。[5]
《全唐诗》作者小传载:“杨敬之字茂孝,元和初登进士第,擢累屯田户部二郎中。坐李宗闵党贬连州刺史。文宗向儒术,以敬之为国子祭酒。”可见杨敬之当时资历深,地位亦较高,而杨敬非常赏识项斯的为人与诗歌。从现存唐诗看,项斯与当时一些名诗人亦有唱和之作,可以考见其交游情况。在项斯诗歌创作道路上,影响较大者盖莫如著名诗人张籍。张籍在唐朝声名显赫,与王建齐名,并称于晚唐时期。前贤评价项斯的诗,往往称说像张籍,如《唐才子传》道:“开成之际,声价藉甚。特为张水部所知赏,故其诗格颇与水部相类,清妙奇绝。”自是另具只眼之论。清人编《全唐诗录》引张洎云:“元和中,张水部格律不涉旧体,惟朱庆余一人亲受其旨,而项斯亦为水部所赏。然则韩门诸人诗派分异,朱庆余、项斯以下为张籍之派;姚合、李洞、方干而下则贾岛之派也。”可谓所见略同。从现存诗中可知张籍对项斯很有好感,评价甚高。如张籍《赠项斯》[6]:
端坐吟诗忘忍饥,万人中觅似君稀。
门连野水风长到,驴放秋原夜不归。
日暖剩收新落叶,天寒更着旧生衣。
曲江亭上频频见,为爱鸬鹚雨里飞。
而项斯对于这位堪称自己师傅的前辈诗人也是心存敬畏,钦佩有加。如《留别张水部籍》:
省中重拜别,兼领寄人书。
已念此行远,不应相问疏。
子城西并宅,御水北同渠。
要取春前到,乘闲候起居。
来自闽中(今福建)的诗人欧阳衮与项斯交好,两人诗歌唱和,互相酬答。欧阳衮[7]有诗《和项斯游头陀寺上方》[8]:
步入桃源里,晴花更满枝。
峰回山意旷,林杳竹光迟。
远寺寻龙藏,名香发雁池。
间能将远语,况及上阳时。
项斯也有《送欧阳衮归闽中》诗留存于世:
秦城几年住,犹着故乡衣。
失意时相识,成名后独归。
海秋蛮树黑,岭夜瘴禽飞。
为学心难满,知君更掩扉。
可见项斯与欧阳衮的结识是在欧阳衮失意的时候,两人的交游自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唐朝曾担任台州刺史的诗人郑薰[9]对项斯也以诗歌的形式做了评价:“项斯逢水部,谁道不关情?”
(二)罗虬《比红儿诗》及其他
台州文学到唐朝,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如前述台州仙居籍诗人项斯的创作,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把台州本土文人的创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而另一位台州籍诗人罗虬,无论是在诗歌的艺术成就上还是在当时或后世的影响上均有值得介绍之处。罗虬与项斯一起构成了唐朝台州诗人的“双星”,为台州古代文学创作的高起步做出了难得的贡献。关于罗虬的生平,史料记载寥寥数语,且有些语焉不详。新编《台州地区志·人物》载:“罗虬,临海县人。曾任台州刺史。唐中和元年(881)九月,杜雄造反,罗虬避乱陕西鄜州(今富县),从鄜州刺史李孝恭。”[10]《全唐诗·罗虬小传》云:“罗虬,台州人。词藻富赡,与(罗)隐、(罗)邺齐名,世号‘三罗’。累举不第,为鄜州从事。《比红儿诗》百首,编为一卷。”罗虬流传至今的诗歌主要就是这百首,其他作品还是有的。据《台州府志·艺文略·经籍考》载,罗虬尚有《花九锡》说部作品一卷,收于邑人陶宗仪《说郛》及《唐人说荟》中。就诗的数量而言,与项斯也在伯仲之间[11]。
罗虬在唐朝诗人中算得上一个奇人。他的奇特,在于他的百首《比红儿诗》。这百首诗全是为一个风尘女子而作,全是用一种诗体——七绝,又全是写她的容貌之美丽与为人之出众。罗虬在《比红儿诗》自序中说:“比红者为雕阴官妓杜红儿作也。美貌年少,机智能悟,不与群辈妓女等。余知红者,乃择古之美色灼然于史传三数十辈,优劣于章句间,遂题《比红诗》。”罗虬之所以为此女子写作百首七绝,是因为他于唐广明(唐僖宗年号,880—881)中,曾经在李孝恭手下任从事之职,驻在雕阴即陕北鄜州(鄜县,今作富县)。军营中有一善歌者杜红儿,“虬令之歌,赠以彩。孝恭以红儿为副戎所盼,不令受。虬怒,手刃红儿。既而追其冤,作《比红诗》。”《太平广记·妇人》四“罗虬”条载:“罗虬词藻富瞻,与宗人隐、邺齐名咸通、乾符中,时号三罗。广明庚子乱后,去从鄜州李孝恭。籍中有红儿者善为音声,常为副戎属意,会副戎聘邻道,虬请红儿歌,而赠之缯彩。孝恭以副戎所盼,不令受之。虬怒,拂衣而起。诘旦,手刃红儿。既而思之,乃作绝句百编,号《比红儿诗》,大行于时。”这就是罗虬为手刃杜红儿忏悔而作诗说的蓝本。今天又有人认为罗虬为一个自己深爱着又被自己“手刃”而死的营妓忏悔作诗,似太残忍,于是创爱情说。以为此百首诗作都是因为太爱这个女子了,以至于用尽心血作诗描写其美丽的品貌。实际上古代文人与妓女之间的关系是无法用今天的尺度来衡量的,古代文人狎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大文人小文人皆然;甚至还有杀戮或让女子殉葬等情况。如:《世说新语·汰侈门》:“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与大将军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又如旧题东晋王嘉所撰的《拾遗记·翔风》载:“石季伦[12]爱婢名翔风,魏末于胡中得之,年始十岁,使房内养之。至十五,无有比其容貌,特以姿态见美……石氏侍人美艳者数千人,翔风最以文辞擅爱。石崇尝语之曰:‘吾百年之后,当指白日,以汝为殉。’答曰:‘生爱死离,不如无爱。妾得为殉,身其何朽!’”这些事例只是反映当时风俗,是社会上允许存在的。因此说罗虬杀了一个自己深爱着又难以得到的营妓,然后又写诗歌颂其美,也是正常现象。罗虬在这一组诗序中就明确地说“余知红者也”,说他是杜红儿的知音;在他眼里,杜红儿聪明过人,与一般的妓女不同。这已经很明白地透露了他对杜红儿的钟情。他在诗里极写杜红儿的美貌,也流露了自己对杜红儿之死的难言隐痛。如:
越山重迭越溪斜,西子休怜解浣纱。
得似红儿今日貌,肯教将去与夫差。
拔得芙蓉出水新,魏家公子信才人。
若教瞥见红儿貌,不肯留情付洛神。
云间翡翠一双飞,水上鸳鸯不暂离。
写向人间百般态,与君题作比红诗。
花落尘中玉坠泥,香魂应上窈娘堤。
欲知此恨无穷处,长倩城乌夜夜啼。
最后一首诗可以看作罗虬的内心的独白,是他对杜红儿玉殒香消的悲鸣。
我们要把罗虬手刃杜红儿一事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去观照,无须为之解说,为罗清洗“罪名”,或有意识地为古人讳,把杀人之事一笔勾销,反添上一段爱情的佳话,把一个“疤”说成一朵“花”。
罗虬的作品除了上述百首之外,还有保存于日本的逸诗《过友人故居》:
堤草袅空垂露眼,渚蒲穿浪凑烟芽。
睛楼谈罢山横黛,夜局棋酣烛坠花。
此外,罗虬还有散句若干。从上述材料来看,罗虬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他不仅是我们台州的诗人,还是小说家。
罗虬可以说是我们台州早期从军边塞的军旅作家。其比红儿诗百首当然创作于边塞,得益于其边塞军旅生涯的切身遭际;他的另一些作品,也是西北边陲生活的经历。如《和扶风老人诗》:“雪中放马朝寻迹,云外闻鸿夜射声。”这样的诗句自然非安居于书斋之中的文人能写得出来的。
不但如此,从他留传至今为数不多的作品来看,他还是一个喜欢下围棋之人。除了上面《过友人居》一诗写到文人弈棋生活“睛楼谈罢山横黛,夜局棋酣烛坠花”外,还有如“夜渡酒酣千顷月,画楼棋罢一窗山”(《郊卧》)这样富于诗情画意和闲适情调的诗酒琴棋场面。
(三)宋朝文学家杨蟠
杨蟠,约生活在宋天禧至崇宁年间(1017—1106),亨年约80岁。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进士及第,曾任密州、和州推官。苏轼出知杭州,杨蟠以奉议郎通判杭州。两人一见如故,诗酒唱和,引为知己。绍圣二年(1095),任温州知府。在职有善政,甚得民心。性喜山水,诗多纪事、咏物唱和之作,描摹精细,清新自然,又质朴流畅,意蕴深长,在当时有较高的声誉。惜其诗文集多散佚,《宋史》本传载“平生为诗数千篇”,有《章安集》二十卷,而今所存者仅后人辑佚一卷及《钱塘百咏》《西湖百咏》,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高邮时燕堂
吏隐盂城九十旬,丰年日日是佳辰。
赋成席上犹飞雪,歌动梁间已落尘。
此地谁为爱酒伴?他时傥亿种花人。
五坛芍药齐教放,何处扬州更觅春。
练光亭
寒光万顷淡高秋,粉壁朱阑伫客愁。
晚日萧萧闻落叶,晴天历历数飞鸥。
烟横绝岛疏难掩,月在平波莹不流。
怀抱未忘知有处,且知风笛醉沧州。
莼菜诗
休说江东春水寒,到来且觅鉴湖船。
鹤生嫩项浮新紫,龙脱香髯带旧涎。
玉割鲈鱼迎刃滑,香炊稻饭落匙圆。
归期不待秋风起,漉酒调羹似去年。
欧阳修《读杨蟠章安集》评论道:“苏梅久作黄泉客,我亦今为白发翁。卧读杨蟠一千首,乞渠秋月与春风。”以欧阳修这样一位文学大家对杨蟠诗歌的喜爱,可以反映杨蟠诗歌的价值与艺术造诣。
(四)著名词人陈克
陈克出身于书香门第,其父陈贻序曾任湖南运判,文学造诣很高,得到苏东坡、曾巩等大家的赞誉。家富藏书,学有渊源,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加之天资过人,早年就有脱俗的表现,诗文词句优美,风格近乎李商隐;晚年遭逢国难,金兵入侵,国土沦丧,陈克亲历大恸,爱国忧民,风格大变,多感时愤世之作,投笔请缨之志洋溢于字里行间。陈克后来参加了抗金战争,终因寡不敌众,兵败被擒。坚贞不屈,正气凛然,被叛军积薪烧死。临死前犹“骂不绝口,声如雷震……军民闻克死,号恸如丧所亲”。其词集名《赤城词》,诗集名《天台集》,示不忘家乡山水也。今存词五十六首、诗五十五首、文三卷。陈克富于爱国热情,报国之志,在其诗词中不时地流露这种情感。如他的《伯时四骑》诗:
弱毫寸纸有余地,如见天闲八尺龙。
坐想时危真至此,两军旗鼓噪西风。
就借宋朝大画家李公麟(字伯时)画马来发挥,令人想起杜甫《房兵曹骏马》“真堪托死生”“万里可横行”的骏马。抒发时刻准备为国效力,奔赴沙场之决心。而其《从军》诗则表达了诗人要加入收复失地,要求金人“还我河山”大军行列,令人想起岳飞的“直捣黄龙,与诸君痛饮耳”的气概:
扬鞭指点万貔貅,打取庐龙十四州。
烦君为发禄山冢,看我快饮月氏头。
《题三品石》也是通过吟咏一块石头批判失节事敌的前人,表达自己坚决抗金,不蹈覆辙的立场,是既为自己,也为鼓励国人的志气之作。诗云:
临春结绮今何在?屹立亭亭终不改。
可怜江令负君恩,白头仍作北朝臣。
陈克不仅有正气凛然、爱国忧时的作品,也有热爱故乡、思念亲人的柔情。如其《舍弟来书索近诗》就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作品:
霜露终身思建业,云山何处是天台?
百年怀抱今如此,纵有诗成似七哀。
陈克的词写得意蕴绵缦,富于韵致,当时就享有较高声誉。如《菩萨蛮》:
绿芜墙绕青苔院,中庭日淡芭蕉卷。蝴蝶上阶飞,风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宝秋杨花转。几处簸钱声,绿窗春梦轻。
其《临江仙·有感》云: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消尽客心惊。疏髯浑似雪,哀涕欲生冰。
送老虀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其《谒金门·春晓》云:
愁脉脉,目断江南江北。烟树重重芳信隔,小楼山几尺?
细草孤云斜日,一晌弄晴天色。帘外落花飞不得,东风无气力。
陈克的词流传至今的虽然只有几十首,但其写景状物、抒情言志均有人所不到之处。清朝文史学家李慈铭就很欣赏陈克的词作,他在其《越缦堂诗书记》中说:“在北宋诸家中可与永叔(欧阳修字永叔)、子野(张先字子野)抗衡一代。虽所传不多,吾浙称此事者,莫之或先矣。”把陈克的词提高到“吾浙之首”,可谓评得其所了。
(五)宋朝诗坛江湖派领袖戴复古
南宋时期浙东文学创作发展到一个相当活跃而繁荣的阶段,除了这里所讲的江湖派以外,如诗歌创作上声名鹊起的“永嘉四灵”就是一个有影响的地域文学流派,“江湖派”在文坛上的产生,是浙东文学创作不断觉醒的结果,也是浙东文化发达的一种自然流露。“江湖派”本来并无诗歌创作流派的含义,而是事后产生的一个名称。它本是钱塘(今杭州)书商陈起[16]裒集六十二家布衣诗人的作品,都是江湖上的“自由职业者”的诗人,故总名之曰《江湖小集》印行发售,后人便把这些诗人叫作“江湖派”诗人。它不是一个有组织的群体,在《江湖小集》出版之前,诗人创作完全是“山花野果开烂漫,花开花落两由之”的状态,各家人品、诗风不尽相同,自生自灭,顺其自然。但这些诗人大多没有出仕,浪迹江湖,以诗文干谒公卿,获取衣食之资;或议论朝政,形成清议舆论。达官贵人亦有曲意与之交往者,如宋谦父投诗权臣贾似道,一次就得钱几十万缗,建起了一座豪宅。戴复古没有这样,前人称他“有忠益而无谄求,有谦和而无诞傲”,颇受时人的称誉和尊重,就在这一群体中较有树立,高出一头。戴复古的创作,也是江湖派里最有成就的一家。清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复古诗笔俊爽,极为作者所推。姚镛跋其诗,称其天然不费斧凿处,大似高三十五(适)辈,晚唐诸子当让一面。方回跋其诗,亦称其清健轻快,自成一家。虽皆不免称过其实,要其精思研刻,实能自辟町畦。”
戴复古(1167—1247)[17]字式之,自号石屏,黄岩南塘(今属温岭)人。所居有石屏山,因以为号焉,并以名其诗集。戴复古是南宋江湖派里的著名诗人,以江湖派多为布衣樵唱,诗歌数量也不大,而戴复古诗歌成就为高,遂被誉为“江湖派领袖”。其创作受到“永嘉四灵”提倡的晚唐诗风的影响,后来又掺杂了些江西诗派的风格。他在一首《望江南》“自嘲”的词中说道:“贾岛形模原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贾岛是江湖派所谓“二妙”中的一妙;杜甫是江西诗派所谓“一祖三宗”的一祖,这就表现了戴复古想调停两人流派的主张。
织妇叹
春蚕成丝复成绢,养得夏天重剥茧。
绢未脱轴拟输官,丝未落车图赎典。
一春一夏为蚕忙,织妇布衣仍布裳。
有布得着犹自可,今年无麻愁杀我!
江村晚眺二首
数点归鸦过别村,隔滩渔笛远相闻。
菰蒲断岸潮痕湿,日落空江生白云。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舟阁岸斜。
白鸟一双临水立,见人惊起入芦花。
巾子山翠微阁
双峰直上与天参,僧共白云栖一庵。
今古诗人吟不尽,好山无数在江南。
沁园春·自述
一曲狂歌,有百余言,说尽平生。费十年灯火,读书读史,四方奔走,求利求名。蹲蹬归来,闭门独坐,赢得穷吟诗句清。夫诗者,皆吾侬平日愁叹之声。
空余豪气峥嵘,安得良田二顷耕。向临邛涤器,可怜司马,成都卖卜,谁识君平?分则宜然,吾何敢怨,蝼蚁逍遥戴粒行。开怀抱,有青梅荐酒,绿树啼莺。
满江红·赤壁怀古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赤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
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四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水调歌头·题李季允侍郎鄂州吞云楼
轮奂半天上,胜概压南楼。筹边独坐,岂欲登览怯双眸。浪说胸吞云梦,直把气吞残敌,西北望神州。百载好机会,人事恨悠悠。
骑黄鹤,赋鹦鹉,谩风流。岳王祠畔、杨柳烟锁古今愁。整顿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为酬!杯酒不在手,双鬓恐惊秋。
满庭芳·楚州上巳万柳池应监丞饮客
三月春光,群贤胜饯,山阴何似山阳?鹅池墨妙,曲水记流觞。自许风流丘壑,何人共、击楫长江!新亭上,山河有异,举目恨堂堂。
使君经世志,十年边上,两鬓风霜。问池边杨柳,因甚凄凉?万树重新种了,株株在桃李花旁。仍须待、剩栽兰芷,为国洗河湟。
久客还乡
短檐纱帽旧麻衣,铁杖扶衰步履迟。
老去分为无用物,客游谁道有归时。
丰年村落家家酒,秋日楼台处处诗。
生长此方真乐土,江淮百姓政流离。
瞿佑《归田诗话》载:“复古尝见夕阳照映山,得句云:‘夕阳山外山’,自以为奇,欲以‘尘世梦中梦’对之,而不惬意。后行村中,春雨方霁,行潦纵横,得‘春水渡傍渡’句以对,上下始称。然须实历此境,方见其妙。其苦心搜索,即此可见一端。”
有关天台山文化简明读本的文章
1987—1991年,是神木县文学创作极为活跃的时期。1999年,塞北的中篇小说《魏延悲歌》获全国文学大赛“大红鹰”中篇小说类二等奖。李来栓、马政川、闫秀娟等一批文学新军渐耀诗坛,创作并发表了一些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进入21世纪,县文学创作进入低迷期。同年11月,神木县诗词学会创办了《诗界》。2012年神木县诗词学会共印发会刊《诗界》7期。表19-81-11987—2012年神木县主要文学作品获奖统计表续表续表......
2023-08-20
心胸放宽,生活轻松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代表着一个人的美好心性,也是最需要加强的美德之一。俗语讲,眉间放一“宽”字,自己轻松自在,别人也舒服自然。宽容是一种豁达的风范,也许只有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才能面对自己的人生。宽容就是在别人和自己意见不一致时也不要勉强。选择了宽容,便赢得了财富。因此,只要用一种比大海还要宽广的胸怀去对待人生、对待他人,这样,福气就来啦。品悟人生宽容是一种幸福。......
2023-12-01
■魅力赢得好人脉宽以待人,就是在交际交往中有较强的相容度。反之,相容度低,则会使人疏远,减少合作力量,人为地增加成功的阻力。茅谭是美国芝加哥人,他在林肯竞选总统期间曾频频提出尖刻批评。林肯当选之后,为芝加哥人茅谭在大饭店举行了一个欢迎会。后来茅谭成为林肯最忠诚、最热心的支持者。宽以待人,不懈地履行这个信条,对自己的未来是一定会有所帮助的。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能赢得一个充满温暖的世界。......
2023-12-03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市场的全面放开,优胜劣汰作为职业竞争的基本规则,给强者带来了机遇,使弱者面临着挑战和危机。而在所有的竞争中,职业竞争是最重要的竞争之一。那么,又如何去赢得你的职业生涯竞争呢?因为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封闭的环境,必然窒息竞争意识。竞争是在相当广阔的范围内培植进取心、毅力和勇敢精神的社会行为,不仅要在职业群体里竞争,还要寻找职业群体以外的更有实力的竞争对象。......
2023-12-06
客户对李霞的好评使领导对她另眼看待,并使李霞得到了尽快晋升的机会,所以说不要忽视客户的重要作用,关键时刻,客户是你获得升职的最好、最有利的杠杆。柴田和子连客户公司的大门都知道是什么做的,可见柴田和子对这位客户是非常重视的。所以,作为一个员工一定要树立一种为客户服务、让客户满意的意识,让客户成为你职场上成功的推力,成为你晋升的有力杠杆。......
2023-08-01
因为,你拥有自己的超意识,能够感觉到对方会喜欢怎样的自己。所以,你就能用对方想要看到的自己,去吸引对方的注意,赢得对方的欢心。越是受欢迎的人,超意识的这种能力就越强。因为他们总能敏锐地判断出别人的喜好,从而让自己表现得更吸引对方。但具体到人际交往过程中,怎样去吸引你所面对的人,还是要因人而异的。这次,他终于变聪明了,成功吸引了对方,才为自己赢得了机会。他真正运用超意识准确判断,并且顺利实施。......
2024-01-16
陈孚在外交上最为光耀的事情是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佩金虎符,作为吏部尚书梁曾的副手奉使安南国(今越南)。这次陈孚出使安南,主要是以南人士子的身份作为礼部尚书梁曾的副手,随梁使安。陈孚据理力争,捍卫了大国使节的尊严,颇有晏子使楚之意味。出使过程中,凡是安南王子陈日燇赠送给大元使节的礼物,陈孚一无所受,以明节慨。陈孚文才出众,著述繁富,有《陈刚中诗集》传世。......
2023-07-18
很可能一些不好相处的人对你耿耿于怀、寸步不让,忽而满天乌云,忽而倾盆暴雨、电闪雷鸣,令人防不胜防。运用这一原则,这就要求你必须是一个有涵养的人,要有宽广的心胸,善于求同存异,虚心听取不同的意见和建议。林则徐有一副对联说:“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对与不好相处的人来说,是最大的信任,只要你始终坚持这一原则,你必将赢得他们的尊敬。大事,即原则性的事,要清楚、要坚持、不能含糊。......
2023-07-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