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原移民推动天台山文化进步

中原移民推动天台山文化进步

【摘要】:所以当北方难民涌向江南之时,彼所携带之中原文化尚未本土化。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可称为文化的移植。这种文化移植对台州(临海郡)当时社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台州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呈现较快的提高。

西汉昭帝始元二年(前85)设回浦县这一行政区起步,到三国东吴少帝太平二年(257)置临海郡,开始升格为州郡一级建制。在汉朝到三国不长的时间里,这一区域的发展是比较快的。说明临海郡在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交通等方面的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国家的概念里所起的作用,也非往昔可以同日而语的了。据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一《地里门》载:“太平二年,析章安置临海县。以会稽东部立临海郡,治临海,取郡东北临海山而名,属扬州,寻徙治章安。”意为太平二年东吴将章安县分出来设置了临海县,又将会稽郡东部分出来设置了临海郡,郡治就设于临海,临海县和临海郡都是取郡东北的临海山为名,隶属于扬州。不久郡治迁移到章安。民国《台州府志》据《三国志·吴书·孙亮传》《太平寰宇记》等材料定为吴大帝孙权时置临海县,而吴少帝太平二年(257)置临海郡。按照汉朝以来的郡名与郡治关系,郡治设在何处,即以何处县名为名。《后汉书·郡国志》:“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汉以后到六朝一直按照这样的原则记载历史,那么临海郡的郡治当时设于临海,后来移到章安,是十分合理的发展,也是顺理成章的解释。

在该时期,临海郡的地方文化上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由北方士大夫与一般移民所携带而来的中原文化,因为当时的政权是由北方逃难来的,掌握着政治权力,统治着思想舆论,执掌着风气导向,所以就当时社会构成来说,北方来的“难民”在社会地位上要高于本地的原住民,他们的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评价尺度都左右着社会风尚的走向。这种移民带来的语言、风俗与原住民之间的差异,犹如一石击水,卷起层层波澜,给临海郡的文化发展造成了压力、困惑,也带来了新的条件新的契机,为中原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新的环境。由于文化的传播与冲突、抵制、取舍、融合相伴而生,在两种文化(此时可称为同族的异地文化)接触过程中,需要不断磨合方能逐渐学习消化吸收,成长为新的文化品种、文化类型,不会像化学反应那么迅捷,因此北方难民带来的中原文化不可能一下子就被江南临海郡的本土文化所吸收融合,而是需要比较漫长的历程才能完成此项转变演化。所以当北方难民涌向江南之时,彼所携带之中原文化尚未本土化。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可称为文化的移植。这种文化移植对台州(临海郡)当时社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使得台州在此后的历史发展中呈现较快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