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母亲的无私教导改变了我的一生

母亲的无私教导改变了我的一生

【摘要】:我们长大了,母亲衰老了,也不再满足于听她讲故事了。这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凭着做母亲的本能,认为读书总归是有益的事。母亲瘦削、憔悴的脸,被口罩遮住二分之一。母亲的头发、衣服上也落满了毡绒,整个人都变成毛茸茸的、褐色的。我没有用母亲给我的那两元钱买《红旗谱》。几天后母亲生了一场病,什么都不愿吃,只想吃山楂罐头,却没舍得花钱给自己买。母亲下班后,发现了放在桌上的山楂罐头,沉下脸问:“谁买的?”

梁晓声

我父母都是文盲,父亲常年在大西北,我们从小接受的是母亲的教育。母亲的教育对我深有影响。

母亲从外祖父那里知道许多故事,她也善于讲故事,讲时带有很浓的个人感情色彩。我从五六岁起,就从母亲口中听到过《包公传》《济公传》《杨家将》《岳家将》《侠女十三妹》的故事。母亲尤其善于讲悲剧故事:《秦香莲》《风波亭》《赵氏孤儿》《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母亲边讲边落泪,我们边听边落泪。

我们长大了,母亲衰老了,也不再满足于听她讲故事了。我们都能读书了,我们渴望读书。只要是为了买书,母亲给我们钱时从未犹豫过。这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凭着做母亲的本能,认为读书总归是有益的事。

家中没有书架,也没有摆书架的地方。母亲为我们腾出了一只旧木箱。哥哥和我买的书,包上书皮儿,看过后存放箱子里。

我想买《红旗谱》,只有向母亲要钱。为了要钱,我去了母亲做活的那个街道小工厂。

那是个200 多平方米的四壁颓败的大屋子,低矮、阴暗、天棚倾斜,仿佛随时会塌下来。五六十个家庭妇女,一人坐在一台破旧的缝纫机旁,一双接一双不停歇地加工棉胶鞋鞋帮。到处堆着毡团,空间毡绒弥漫。所有女人都戴口罩。几扇窗子一半陷在地里,无法打开,空气不流通,闷得使人头晕。耳畔脚踏缝纫机的声音响成一片,女工们彼此说话,不得不摘下口罩,扯开嗓子。话一说完,就赶快将口罩戴上。她们一个个紧张得不直腰,不抬头,热得汗流浃背。我站在门口,用目光四处寻找母亲,却认不出哪一个是她。

负责递送毡团的老头问我找谁,我说出了母亲的名字。

“在那儿!”老头用手一指。

我这才发现,最里边的角落,有一个瘦小的身躯,背对着我,像800 度的近视眼写字一样,头低垂向缝纫机,正做活儿。

我走过去,轻轻叫了一声:“妈……”

母亲没听见。

我又叫了一声。

母亲仍未听见。

“妈!”我喊起来。

母亲终于抬起了头。

母亲瘦削、憔悴的脸,被口罩遮住二分之一。口罩已湿了,一层毡绒附着上面,使它变成了毛茸茸的、褐色的。母亲的头发、衣服上也落满了毡绒,整个人都变成毛茸茸的、褐色的。这个角落更缺少光线,更暗。一只100 瓦的灯泡,悬吊在缝纫机上方,向窒闷的空间继续散发热。一股蒸腾的热气顿时包围了我。缝纫机板上水淋淋的,是母亲滴落的汗。母亲的眼病常年不愈,红红的眼睑夹着黑白混浊的眼睛,目光迟滞地望着我,问:“你到这里来干什么?找妈有事?”

“妈,给我两元钱……”我本不想再开口要钱。亲眼看到母亲是这样挣钱的,我心里难受极了。可不想说的话说了,我追悔莫及。

“买什么?”

“买书……”

母亲不再多问,手伸入衣兜,掏出一卷毛票,默默点数,点够了两元钱递给我。

我犹豫地伸手接过。

离母亲最近的一个女人,停止做活,看着我问:“买什么书啊?这么贵!”

我说:“买一本长篇。”

“什么长篇短篇的!你瞧你妈一个月挣三十几元钱容易吗?你开口两元,你妈这两天的活白做了!”那女人将脸转向母亲,又说,“大姐,你别给他钱,你是当妈的,供他穿,供他吃,供他上学,还供他花钱买闲书看呀?你也太顺他意了!他还能出息成个写书的人咋的?”

母亲淡然苦笑,说:“我哪敢指望他能出息成个写书的人呢!我可不就是为了几个孩子才做活的吗!这孩子不想穿好吃好,就爱看书。反正多看书对孩子总是有些教育的。”说着,俯下身,继续蹬缝纫机。

那女人独自叹道:“唉,这老婆子,哪一天非为了儿女们累死在缝纫机旁!……”

我心里内疚极了,一转身跑出去。

我没有用母亲给我的那两元钱买《红旗谱》。

几天后母亲生了一场病,什么都不愿吃,只想吃山楂罐头,却没舍得花钱给自己买。

我就用那两元钱,几乎跑遍了区里的大小食品商店,终于买到了一听山楂罐头,剩下的钱,一分也没花。

母亲下班后,发现了放在桌上的山楂罐头,沉下脸问:“谁买的?”

我说:“妈,我买的。用您给我那两元钱为您买的。”说着将剩下的钱从兜里掏出来也放在了桌上。

“谁叫你这么做的?”母亲生气了。

我讷讷地说:“谁也没叫我这么做,是我自己……妈,我今后再也不向您要钱买书了!……”

“你向妈要钱买书,妈不给过你吗?”

“没有……”

“那你为什么还说这种话?一听罐头,妈吃不吃又能怎么样呢?还不如你买本书,将来也能保存给你弟弟们看……”

“我……妈,您别去做活了吧!……”我扑在母亲怀里,哭了。

当我也成了写书人的今天,每每想起儿时的往事,以及这份浓浓的母爱,不免一阵阵心酸。我在心底一次次呼喊:我爱您,母亲!

(选入本书有改动)

1. 文中主要写了哪两件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 讨论:

(1)文中两次描写了母亲工作的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母亲与工友的对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质?

(3)为什么“我”没有用母亲给“我”的那两元钱买《红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