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洗脑造成的效应之一,就是让吸烟者自愿接受烟瘾的奴役。全人类曾为消灭奴隶制度奋斗过好几个世纪,然而吸烟者终其一生,都生活在烟瘾的奴役中。不吸烟的人也不需要这样的享受,不需要用烟气毒害自己的身体。对我来说,戒烟的最大快乐就是,我终于可以自由享受生活,不必再忍受烟瘾的奴役。......
2024-02-01
王彦恺
我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唯一感兴趣的是:如果这个实验转移到任何一群普通中国学生的身上,会发生什么?
我的答案是什么也不会发生,因为我们并没有如此之多的自由。
在影片中,文格尔先生采用了一系列在德国的学生看来十分不寻常的方法——绝对的服从、统一的着装、相近的行为,诸如此类。对于欧洲的学生来说,这些事物似乎从来不会出现在任何一种课堂上。但当他们身处其中时,却深深地被陶醉,甚而创造出了“浪潮”,并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悲剧。这无法不令人感到疑惑:这些类似的事情似乎真真切切地在我们身上发生着或者发生过,但为什么我们和他们的反应如此不同?
可以说,影片中的文格尔老师使用的每一种教学方法(姑且就称之为教学方法吧)都是东方式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它们并非从未在西方的课堂上出现过,只是早已被西方的教育者们抛弃了。这种教学方法被认为压抑了学生的创造力。但是文格尔老师甫一推出这些老古董,学生们就为之着魔,因为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长久未见的高效率和令人满意的课堂效果。这可以解释为西方学生对于新事物的向往和好奇感,就像东方的孩子第一次听闻西方的事情时一样。但是为什么这些看似专制的事物却能在西方世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这些德国学生在课堂外的生活不容我们忽视。稍有常识的人都能看出,这些学生可以轻松地被归入“垮掉的第N代”中。他们出入夜店,纵情声色,吸大麻,这在我们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东方学生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没有这么多的自由去支配自己的课余时间。20世纪60年代以后,新老自由主义统治了欧洲。特别是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和德国的极左学生恐怖组织活动之后,青年学生,逐渐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西方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学生中的精英走向了演讲台,而其中的平庸之徒走向了毒品和夜店。这些人会不会将他们创造出的“浪潮”变成又一个迈因霍夫集团[1]呢?
大概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他们的事业是崇高的。他们似乎早已忘记了这只是一个课堂上的实验,反而把它当成了精神的寄托——“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种说法十分可笑,这样一个并不高明的课堂实验居然被上升到生命的意义,可见这些学生的心灵是有多么空虚。这些人中包括吞枪自尽的蒂姆,他是陷得最深的那个,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了生命。
如果要说原因的话,那就是他们得到了太多的自由。他们以为自己生活在一个没有专制可能的国家,然而他们个个都成了“优秀”的法西斯。西塞罗说过:“无论是民族还是个人,过度的自由会变成一种极端的奴役。”很明显,那些不配拥有绝对自由的人以自由之名对自己进行了奴役,他们意志消沉,无所事事。“他们的自由隐含着奴役的种子”。他们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然而事实却是完全相反的。文格尔老师也应该对这些事件负责。他有完全的自由来决定课堂的走向,然而他既不批判专制,也不引导学生,甚至不分析利弊,直接抹杀了学校举办活动周的意义。而在中国,没有哪个老师、哪个学生能获得如此多的自由,课堂内外的众多因素联合起来制约了它,这也使得每个人都没有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
毫无疑问,西方的年轻人得到了太多的自由,他们愤世嫉俗,他们足够狂热,但也足够容易被洗脑。刚刚经历了大战失败,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德国,到处都是游手好闲、无人管束的年轻人。他们成为了支持法西斯政权的中坚力量,在意大利、日本都是如此。新纳粹分子一定对他们青睐有加,他们就是“最理想”的纳粹。
自由会引导人民挣脱奴役,但也会引导人民走向奴役。人们在过度自由中迷失自我,也失去了选择的权利,被专制俘获是必然的。想要不被奴役,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律,把自由限定在一个人足够承受的范围内,甚至放弃一部分已得到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享有剩下的。
有位同学看电影的时候感叹这是因为作业太少,我想是有些道理的。影片中卡罗的弟弟像个小流氓一样到处惹是生非,而家长却说要让他自己去找底线。西方的许多家长都是这样。如果家长们愿意出手干预,收回孩子的一部分自由,他们也许早就找到底线在哪里了。
【点评】当大多数同学都在讨论集体主义走向极端会发生什么的时候,本文作者看到问题的另一面相:过度自由意味着什么?文章从一个有价值的提问开始,以电影为依据,将视角推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文风老道,也颇有理据地论证着自己的观点。同时,文章最后也抛给了我们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面对自由,究竟是像卡罗的母亲所说的“你弟弟应该自己发现底线”,还是如作者所说“收回孩子一部分自由”?
【注释】
[1]德国激进组织,借谋杀西德政界、经济界重要人物,意图使德国成为一个“警察国家”,从而激起劳工阶层革命。
有关理性之光: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文章
社会洗脑造成的效应之一,就是让吸烟者自愿接受烟瘾的奴役。全人类曾为消灭奴隶制度奋斗过好几个世纪,然而吸烟者终其一生,都生活在烟瘾的奴役中。不吸烟的人也不需要这样的享受,不需要用烟气毒害自己的身体。对我来说,戒烟的最大快乐就是,我终于可以自由享受生活,不必再忍受烟瘾的奴役。......
2024-02-01
2010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基于《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针对涉及选举活动的案件“Citizens United v.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所作的判决引发了我的强烈兴趣。西方主流理论一再宣扬“三权分立”“司法独立”对于法治的特殊意义。西方国家也以“司法独立”作为重要指标来衡量世界各国是否存在法治。......
2023-07-17
直到有一天,小星的父母来到学校向班主任反映,小星的身体状况出了一点问题,需要定期看病吃药。那之后小星的行为常常影响到其他孩子,他用粗鲁的方式对待同学,每天都有孩子向老师告状。我与小星同学相处还不到一年,其中,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和他“斗争”磨合。她的勇气在于敢自我反思,及时改变自己对待小星的教育方式。她的智慧在于敢自我挑战,细心地发现小星记性好的优势,顺势利导,将鼓励转化为小星学习的动力。......
2023-07-18
大学提倡学术自由,允许学术探索和批判。但批判之自由,笔者认为可能不是多点少点的程度差异问题,而是认可与否和给予与否的问题。是故,对批判的自由要么持集体无意识,避而不谈,或者对批判之自由进行或明或暗的限制。实际上,大学要尊重批判的自由,批判是大学存在的重要价值之一,鼓励批判、支持批判和发扬批判,学术发展和大学发展才能有更加宽广的前景和空间。......
2023-08-31
(二)记好笔记要想写一篇好的电影评论,重复观看影片是很有必要的。程先生多了一位贤良淑德的妻子,王琦瑶用金条换来了一个身患绝症的丈夫。两人一别竟12年,在茫茫人海的街头偶遇,程先生依然如故,王琦瑶却身怀六甲。所以,要想写好一篇影评,确定好主题是非常关键的。......
2023-08-29
做公益的价值应当是像一层浪推动另一层浪一样,能触动人们去多做一点能创造心目中理想生活的事情,哪怕仅仅多做了一点点,那也不嫌少。从学术角度来说,类似爱有家这样的组织,叫“自组织”。而一个以学习为中心内容及目标的自组织,就是学习型自组织。我第一次接触学习型自组织,是在2005年。自从第一次参与头马活动以来,自组织理论深深地吸引着我。而小花老师在2015年发起的女人俱乐部,正是一个典型的自组织!......
2023-07-26
“庚款兴学”的根本意图在19、20世纪美国侵华史中,在侵略手段上,它不像英国那样直接诉诸赤裸裸的军事武装力量。在美国通过兴办教育的方式来掀起的“文化侵略”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庚款兴学”。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在1901年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向列强赔偿损失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这就是“庚子赔款”。在“庚子赔款”中,美国按比例分得32 939 055两白银。......
2023-11-30
即使在那一片混乱之中,有人仍非常乐观地相信自由的报刊能够激发全国对话,促进民主和自由。布里索认为,报刊是“人类的伟大论坛”,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可以用来总结并发表公共舆论,以此确保参加大会的领导人与选举他们的人民保持一致。当局实行了军事管制,社会圈倡导的民主共和的理想在保守的当局眼中成了危险的激进思想。孔多塞坚持,报刊自由是个人自由的保证,尽管他自己的处境显示并非如此。......
2023-11-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