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韩愈对毁谤产生的根源的思考

韩愈对毁谤产生的根源的思考

【摘要】:韩愈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9],其待人也轻以约[10]。[1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15]人也。是人[16]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10也。”其责人也详[18],其待己也廉[19]。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21]其新。虽然[24],为是者有本有原[25],怠与忌[26]之谓也。3.韩愈认为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怠”与“忌”。

韩 愈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9],其待人也轻以约[10]。重以周,故不怠[11];轻以约,故人乐为善。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12]求其所以[13]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14]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15]人也。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16]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10也。”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其○1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12。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

○10病:过错,缺点。

○1其:他。此处指古之君子。

○12即其新不究其旧:即,接触。新,指现在的状况、表现。旧,指过去。之利。[17]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18],其待己也廉[19]。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20]乎!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21]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22]也。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23],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虽然[24],为是者有本有原[25],怠与忌[26]之谓也。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其应[27]者,必其人之与[28]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29]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说[30]于言,懦者必说于色矣。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31]道德之行,难已!

将有作于上者[32],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33]欤!

◎我思我在

1.对比论证是本文最大特色。比如第1段古之君子和第2段今之君子的对比,第3段中“试语于众”“某良士”与“某非良士”时人们反应的对比。请你填一填古之君子和今之君子的行为表现及行为结果。

2.阅读《原毁》,选一选,韩愈会反对下列哪些做法?(多选题)

①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②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③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④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

⑤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

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⑦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即其新。

⑧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3.韩愈认为毁谤产生的根源在于“怠”与“忌”。举一个你知道的遭遇毁谤的事例,并分析其毁谤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