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优化方案

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优化方案

【摘要】:泸州市实验区对《泸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进行反复论证,历经近30次修改,最终形成《泸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方案。班主任、体育教师、艺术教师分别在《泸州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中登记学生综合素质相关情况。学校德育部门在《泸州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中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是否属实进行评价。

泸州市实验区对《泸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进行反复论证,历经近30次修改,最终形成《泸州市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试行)》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1.重要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习惯、学习能力和兴趣特长等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

2.基本原则

实施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发展性原则。以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核心,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激励学生健康成长。

过程性原则。将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客观反映学生成长过程,引导学生持续发展。

客观性原则。客观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公正性原则。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公正。

3.评价内容

泸州市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有:习惯养成、能力发展、兴趣特长。习惯养成主要观察学生在品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健康习惯方面的典型表现;能力发展主要观察学生在学习能力、实践创新、合作沟通方面的典型表现;兴趣特长主要观察学生在审美素养、兴趣爱好、特长潜能方面的典型表现。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框架

4.评价形式

各校可根据学校课程和办学特色,参考《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参考标准》,制定校本化的评价标准或者实施细则,编制具有本校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手册》,积极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

创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式,改革传统的分数评价,积极探索星级评价、档案袋评价、成长帆、成长树、进步卡、素质银行、习惯天梯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树立自信,扬长避短,健康成长。

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记录反映综合素质的具体活动、典型事迹、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荣誉,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真实地填写成长记录。

5.评价程序

(1)平时评价。各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将学生平时评价与班级管理、学校管理、课堂学习与班队活动相结合,指导学生自主开展周评、月评、期中评等活动,并将结果计入《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手册》。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家长通过参与班级开放日、家校联系、问卷调查等方式参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活动。

(2)学期评价。每学期末,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生自评、互评展示、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学校评价,综合形成小学生综合素质报告书。

学生自评。学生通过《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开展自我评价。

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

(续表)

互评展示。分班分组开展素质发展展示交流活动,学生在展示期间提交综合素质发展印证材料,并进行自我陈述和小组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评价。班主任、体育教师、艺术教师分别在《泸州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中登记学生综合素质相关情况。

家长评价。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家长通过《泸州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对子女进行评价。

学校评价。学校可通过评选“美德少年”“智慧少年”“才艺少年”等主题评选活动对学生进行评价。学校德育部门在《泸州市小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中对学生、教师的评价是否属实进行评价。

学期评价中的“习惯养成”“能力发展”“兴趣特长”等栏目用1—3颗五角星(☆)及1个圆圈(○)进行评价,3颗代表优秀,2颗代表良好,1颗代表一般,圆圈代表待改进。

(3)毕业评价。学生第六学期末,学校分班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毕业评价,其内容和形式参照学期评价进行,其评价结果计入《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小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续表)

6.组织管理

各区(县)教育局职能科室、教研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协调各方面专业力量,为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指导、支持和帮助。

学校要建立健全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师、家长、班队和学生组织的作用,科学开展评价活动,科学分析评价数据,形成评价报告,指导年级、班级和教师改进教育活动。

(二)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根据我市实际,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精神,特制定本方案。

1.重要意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状况的观察、记录、分析,是发现和培育学生良好个性的重要手段。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规划、自我教育,积极主动地发展,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构建适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促进评价方式改革,转变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价学生的做法,为高中招生录取提供重要参考。

2.基本原则

实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注重考查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把握以下原则。

方向性原则: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指导性原则: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客观性原则:如实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公正性原则: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3.评价内容

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有“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个性特长”“实践创新”等内容。

品德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在热爱祖国、人生规划、价值认同、崇尚文明、诚实守信、节约环保、遵纪守法、民主平等、孝敬感恩、公平正义、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典型表现、事迹和荣誉。

身心健康。主要考查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锻炼习惯、情绪调节、行为控制、自我认识、人际沟通、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重点反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级、视力状况、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情绪和行为调控、团队合作、安全防护、健康生活方式等。

学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作业质量、学业成绩,重点反映学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个性特长。主要考查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兴趣爱好、参加社团情况、优势学科、特长表现。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的社团、优势学科、掌握的体育艺术“2+1”项目和其他特长项目。

实践创新。主要考查学生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动手操作、体验经历、创新表现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4.评价程序

(1)写实记录。各校要根据《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参考标准》制定校本化评价标准或者实施细则,组织力量研究、编制本校统一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手册》,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记录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典型事迹、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校级及以上的荣誉,收集相关事实材料,及时、真实地填写活动记录单,做到有据可查。

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

(续表)

(2)展示交流。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分组开展综合素质档案展示和交流活动,学生在组内进行自我陈述和互动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3)学期评价。每学期末,通过班级展示、学生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综合形成《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开展家长评价。

自我评价。学生本人在《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中登记“情绪与行为控制力”“人际沟通情况”“自我保护能力”“兴趣爱好”“优势学科”“其他特长”等方面的典型表现、事迹和校级及以上荣誉;在“反思改进”栏登记自己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在“学生意见”栏对是否同意教师评价和学校意见进行表态。

小组评价。学生根据平时印象和综合素质档案展示交流情况,对组内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在《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小组期望”栏目中填写对该同学的自我报告的真实性评价和发展期望。

教师评价。学校组织教师在《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中登记学生综合素质相关情况。具体要求是:“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级”“学期视力状况”“掌握的体育技能”由体育教师登记;“具有的艺术特长”由艺术课教师登记;“担任职务及其履职”“教师期望”由班主任登记,并撰写指导意见;“优势学科”由任教学科教师填写意见(同意/基本同意/不同意)并签字确认。

学校评价。学校德育部门在《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中登记“违规违纪情况”,并在“学校意见”栏填写该表的评价内容是否属实。

(4)毕业评价。学校要在第六学期末对初三毕业班学生组织毕业评价,形成初中毕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表,具体操作办法在当年的高中招生政策中规定。班主任要指导学生按照统一的初三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格式要求,整理、遴选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活动记录和典型事实材料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建立综合素质个人档案。

泸州市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表

(续表)

(续表)

(5)公示审核。学生主要活动记录、事实材料和《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要在每学期末安排时间集中在班级进行公示。各区县要组织力量对各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结果运用。初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写实记录材料,对学生成长过程进行科学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自我,树立自信,指导学生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明确努力方向;高中学校要将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成长档案和《泸州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学期评价表》记录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具体操作办法在沪州市教育局当年高中招生考试文件中另行规定。

5.组织管理

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各市县教育局职能科室、教研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加强指导,协调各方面专业力量,为学校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支持和帮助。

(1)强化管理。各区县要切实做好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培训和管理,督导各学校认真开展评价工作,审核并上报。

(2)注重宣传。各区县和学校要将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结果运用等多渠道向学生及其家长公布,并做好相关内容的解释说明工作。

(3)健全制度。各区县和学校要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公示制度、审核制度、诚信制度、申诉制度、投诉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弄虚作假的当事人或者相关责任人,将依纪依规严肃处理。

(4)常态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各校要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组,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组织的作用,注重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收集整理有关材料,避免集中突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