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评价生态对提升质量的利益

评价生态对提升质量的利益

【摘要】:综合素质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业产出,也关注其时间投入、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感受,要将两者相结合,倡导“高质、低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以轻松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日常学习中。实施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泸州市学校根据评价结果开展“师生关系”的专题研训活动。针对这一问题,我市专门组织了针对“师生关系”的专题研训活动。

全面综合素质评价,为教育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改进教育方法提供帮助,引导社会正确评价教育,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提供教育决策参考

教育行政部门把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作为完善教育政策措施、加强教育宏观管理的重要参考,有利于其把握现状,为教育管理与决策提供参考。综合评价结果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人员、校长、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数据信息,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一份全面的教育质量体检报告,从而做好诊断、改进和提升工作。

综合素质评价直接对教育结果——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考查,评价结果能有效说明区域的教育质量状况,并能反映出教育过程、教育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区域教育行政部门可依据评价结果分析学校师资、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状况和问题,明确教育管理的着力点,对薄弱领域和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分析各区域、学校的优势特色和存在问题,对在办学中存在困难的学校,指导其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给予政策、经费、人员等方面的扶持,帮助学校整改,并对整改成效进行追踪、检验。

将综合评价结果与国家、省、市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对照,了解政策措施的落实效果。可着重对本区实行的教育工程、项目成效进行分析,检验经费、政策的效果,必要时进一步调整方针、政策,确保其取得实效。

(二)帮助改进教育方法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能够诊断问题,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正确运用评价结果,针对综合评价中发现的问题,采取积极措施改进教育教学,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分析学生发展存在的短板,加强薄弱学科和领域的课程教学和师资建设。综合素质评价涉及学生品德行为、实践能力、体质健康、审美修养等多个方面情况,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诊断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发现其中的薄弱领域和环节,从而为下一步改进提供依据。

分析学生学习时间投入与产出成效,推广“高质、低负”教学经验。综合素质评价既关注学生的学业产出,也关注其时间投入、学生的学习压力和感受,要将两者相结合,倡导“高质、低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经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以轻松饱满的状态投入到日常学习中。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纵向追踪,检验教育教学改进成效,调整教学策略。通过开展持续、稳定的综合评价,比较各个区域、学校在不同年度的进展与变化,分析其存在问题与改进成效,对进步明显的区域和学校予以表彰和经验推广,并指导学校深入分析评价结果调整教育教学策略。

通过综合素质评价,克服把学业成绩作为教育教学唯一目的而造成的教育价值观偏移。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从过度注重学科知识成绩转向全面发展的评价。

【示例】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实施促进学生充分发展为目标的综合素质多元评价办法,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构建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指标体系实施新课程,深化评价改革,形成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中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以及兴趣特长表现。二级指标主要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具体设定评价项目,突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目标要求。三级指标主要是指评价细则及关键表现,这是对二级指标中评价项目的细化和分解,分为“好”“较好”“一般”“不足”四个等级,以便评价操作。

二是改革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操作模式,大胆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方式方法,初步做到了评价目标多维,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评价主体多元,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形式多样,访谈、问卷、检测相结合;评价时空开放,允许学生要求暂缓评价或提出复评,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操作模式:(1)建立成长记录袋,全面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2)设立快乐展示台,充分展示学生的素质优势;(3)建立综合素质报告书,全面反映学生的整体素质。

三是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的保障机制,综合素质评价是提升课程改革整体水平的基础工程。从组织领导、督导评估、信息技术、专题研究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为综合素质多元评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影响教育方法改进的学生评价实践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践,对教育方法的改进提供直接的参考。泸州市学校根据评价结果开展“师生关系”的专题研训活动。

【示例】泸州市在开展综合测评项目过程中,一项对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该区初中二年级师生关系良好的比例仅为47.7%。相当比例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公平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尊严等方面意识不够。如34.7%的学生表示“经常受到班主任的批评和惩罚”,28.6%的学生认为班主任教师“对我不公平”。

针对这一问题,我市专门组织了针对“师生关系”的专题研训活动。其在市里常规的教学检查活动中,重点增加了课堂师生状况的观察点。在完成对部分学校的检查之后,召开了专门的总结研究大会,针对各个学校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改进意见。组织部分学校开展“改善师生关系”的研讨活动,并要求邻近的学校教师参加,就“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和“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两大专题进行了深度研讨和师生对话活动,主要分享了如下问题:您心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子的;列举好老师的例子;老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和同学会产生怎样的误会;这些误会如何消除;老师与同学们如何建立朋友关系等。

(三)引导社会正确评价教育

综合素质评价具有导向作用,能够引导舆论,为社会、学校树立导向。要积极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导向作用,公布评价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引导社会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学生来说,要促进全面发展;对于学校来说,要在促进人才的培养上更加体现指导思想的内涵;而对于高校来说,这部分参考内容将有助于促进高校选拔模式的改变,分数不再是录取与选拔的唯一标准。所以,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升学依据会直接影响着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从而也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发展。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将从多维度的视角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记载与体现,既反映学生的德育情况,又反映学生在课程内外的学习与成长情况,更加全面或者更加有针对性地描述每个学生其发展历程。为了尽力确保综合素质评价的公平公正和真实性原则,就是要客观记录,尽力以事实呈现的方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和典型事例作客观记录和写实性描述,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等技术手段予以保障,使得这些特色凸显出来且真实可信。在公开公平的原则上,通过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审核机制、信誉等级制度、公示和举报投诉制度等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形成有力的管理保障,坚持公平底线。使综合素质评价改革工作得到家长和市民的理解和认同,让学生们看到了自己的成功,让家长看到了孩子的潜能,让高一级学校看到了学生继续发展的基础。所以,综合素质评价通过以下方式纠正社会舆论的误解和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一是向社会公布学校的综合评价结果,逐步扭转“唯分数论”。当前由于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价指标,考试分数是学校、家长和教育部门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最重要的指标,这些原本承担选拔功能的考试被错误地异化为对基础教育实践的“指挥棒”,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推行,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要通过向社会公布综合评价结果,引导社会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纠正“唯分数论”做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二是通过媒体宣传扭转一些教育认识误区。针对社会大众关心的一些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区域教育部门可组织相关的研究力量,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专题研究,并通过媒体发布相关的研究结果,以扭转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教育认识误区,宣传全面、正确的教育方式方法。

教育教学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综合素质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舆论起到了影响作用。

【示例】泸州市实施的中考制度改革,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初中学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种实践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比以往明显增多了,许多学校恢复了校报、校刊,有的学校还为有特长的学生配备了专门的辅导教师。学生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的热情高涨。家长最关心的不再只是考试分数,而是孩子的全面发展,并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各项活动。因此,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得以广泛建立。

【注释】

[1]王润,周先进.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监督机制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26.

[2]严先元.学习评价的理论、方法、技能与应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20.

[3]马海燕,边玉芳.发展性评价的上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4:62.

[4]蔡敏.当代学生课业评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36-37.

[5]刘五驹.实用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222.

[6]李雁冰.质性课程评价:从理论到实践[J].上海教育,2001:13.

[7]李雁冰.关于素质教育评价的理论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9:24.

[8]严先元.学习评价的理论、方法、技能与应用[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5:43-46.

[9]刘五驹.实用教育评价理论与技术[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8:220.

[10]胡中锋.教育评价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22.

[11]刘辉.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结果处理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3:12.

[12]秦春华.高考改革与综合素质评价[J].中国大学教学,2015:7.

[13]樊亚峤.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录取的阻力与对策[J].中国教育学刊,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