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泸州市初中生综合素质监测方案的优化和试行

泸州市初中生综合素质监测方案的优化和试行

【摘要】:为了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初中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制定本实施方案。学生综合素质量化得分由写实记录量化得分加上综合评议量化得分构成。

为了全面衡量综合评价初中毕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基二[2016]4号)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的指导思想,并结合泸州市实际情况,把学生平时表现与综合素质评价的定性考核联系起来,建立健全学生成长档案,结合学校日常管理,坚持内容全面、评价主体多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二)基本原则

方向性原则。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指导性原则。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关注成长过程,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优势,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客观性原则。如实记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真实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以事实为依据进行评价。

公正性原则。严格规范评价程序,强化有效监督,确保评价过程公开透明。

(三)评价内容

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包含品德发展、身心健康、学业发展、个性特长、实践创新五项内容。各项内容着重从认知、情感态度及行为表现三个层面上考察,核心围绕日常生活、学习与实践进行客观评价和材料收集。

品德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在热爱祖国、人生规划、价值认同、崇尚文明、诚实守信、节约环保、遵纪守法、民主平等、孝敬感恩、公平正义、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典型表现、事迹和荣誉。

身心健康。主要考查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锻炼习惯、情绪调节、行为控制、自我认识、人际沟通、生活习惯、自理能力等。重点反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等级、视力状况、参加体育运动的效果、情绪和行为调控、团队合作、安全防护、健康生活方式等。

学业发展。主要考查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技能、作业质量、学业成绩,重点反映学科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情况、学习习惯及自学能力。

个性特长。主要考查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兴趣爱好、参加社团情况、优势学科、特长表现。重点记录学生参加的社团、优势学科、掌握的体育艺术项目和其他特长项目。

实践创新。主要考查学生在学科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动手操作、体验经历、创新表现等情况。重点是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次数、持续时间、形成的作品、调查报告等。

(四)评价方法

学生的综合素质每学期评价一次,学期末按照学生的综合得分进行等级划定;评价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待改进四个等级。评价结果在校内进行公示,初三毕业生最后一次的评价结果是初中三年过程性评价的积累。具体做法是:建立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采集及管理工具,以普通初中学校为记录主体,采用客观数据导入、初中学校教师和学生统一录入相结合的方式,提交评价内容实证材料,客观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经历。

写实记录。学生要根据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参考标准的要求客观收集评价内容的写实记录,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发现并记录能反映综合素质主要内容的具体活动、典型事迹、取得的成果和获得的校级及以上的荣誉,每学期在统一的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写实记录手册上及时、真实地填写记录单。

评价评语。初中学生每学期按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自我主观评价,根据自身表现诚实客观地记录下总结评语,并通过可定性的数值编码工具进行自我评定,此外班级内同学及教师也需要对每位同学进行客观严谨的综合评定和评语总结。

评价方法与评价内容对应关系

(续表)

(续表)

量化统计。学生综合素质量化得分由写实记录量化得分加上综合评议量化得分构成。

写实记录的量化得分由日常行为记录得分和学业成绩得分按比例加权计算总分(日常行为记录60%,学业成绩40%)。写实记录基础分100分,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加分、扣分,根据加分、扣分后的分值累计结果。综合评议的量化得分将学生、小组、教师的评议结果按30%、30%、40%的比例加权计算总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得分采用写实记录作为总分,综合评议得分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参考分数,不计入最终得分内。等级评定量化规则:该项基本分为100分,评价分为自我评定(30分)、小组评定(40分)和教师评定(40分)三部分,每项评定均设A、B、C三个等级,并相应赋分值依次为50、45、40分(如小组评价为A等,得50分,以此类推)。

(五)评价流程

初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流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六)评价报告

基于学生评价和写实记录,既要有实时的学生分析报告也有按期统计的汇总分析报告,可面向学生、班主任、教师、学校领导、区域领导、家长等用户了解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以及反映区域的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帮助家长、学校、学生能快速地了解自己并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得分水平,汇总形成班级、校级、区级、市级的学生综合素质水平报告,并以图表等形式展现学生整体的发展水平状况和各区域之间的水平比较分析,为教师、教研员、校长、家长、区域领导提供不同层级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报告,为指导学生素质培养和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注释】

[1]章全武.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发展路径[J].教育科学研究,2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