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更新质量观念与教育评价的重要性

更新质量观念与教育评价的重要性

【摘要】:更新质量观念,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质量观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扭转教育活动主体、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质量观的认识。

(一)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质量观

不同的价值取向,对教育质量的认识也不一样。通俗地说,系统化的质量观就是不以学生学习阶段的不同或学生某一学习阶段的结束为标准,它从根本上体现认识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传统教育质量观在认识上,以单一的一次学业考试,如平时的期末考试、每一学习阶段结束的毕业或升学考试,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水平。它忽略了作为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情况的综合素质,是有失公平和偏颇的。更新质量观念,形成系统化的教育质量观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

实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有利于扭转教育活动主体、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对质量观的认识。系统化的教育质量观,把学校和教师从唯分数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面向全体学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树立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和系统培养观念,注重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遵循教育教学和人才成长规律,系统化构建以人为本的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育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质量观

学校所有教育及其评价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依归。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质量观,适应了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注重发挥评价的引导、诊断、改进、激励等功能,改变过于强调甄别和简单分等定级的做法,改变单纯强调结果和忽视进步程度的倾向,建构并形成新的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发展观,即以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低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标准。面向全体学生,对全体学生负责,注重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

(三)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逐步转变了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在实践中,依据党的教育方针、相关教育法律法规、国家课程标准等有关规定,突出重点,注重导向,把学生的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方面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主要内容,着力构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视学校进步和努力的程度,重视诊断和改进功能的发挥,适应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形式新要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形成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示例】“早就该改了!”对评价改革的迫切呼声已经在基层学校响起。杜翔老师发出感慨,“违背了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样的事情……早上7:20上早自习,晚上10:30放学,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里苦学”。许副校长说,“对学生一考定终身,单一的分数排名确实不科学”。“文化学业之外,品德较差,心理脆弱,容易暴躁,兴趣爱好得不到发展。”“判断三好生的主要依据还是学生成绩。”“身体素质比20年前弱,九月初的开学典礼中,初一新生近两年站不住甚至晕倒的学生比例在1%左右。”“去年的女篮预赛,训练一天后,家长就明确表态‘不同意’,怕影响学习。”“学生喜欢音乐,但学生不愿去市里参加比赛合唱。”“现有的评价体制,没有时间搞课外兴趣,依靠学校自身有难度。”“每天2至4小时的作业时间,几乎都是‘两点一线’。”高中学生代表也谈到,课间不出教室的学生几乎占到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