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疑义辨析》的诗歌韵律及词义

研究《疑义辨析》的诗歌韵律及词义

【摘要】:由于此诗篇幅较长,由多节组成,故一章多韵,且兼用平仄韵,第一、二节用平声韵,第三、四节用仄声韵,最后一节又转用平声韵。“断”、“绝”义同,改又何妨?“侵”字义很明确,是侵入、进入之意;“双”字义也很明确,即一对,两个。这无疑是夸张性的描写,青年毛泽东是在极悲痛的情境下经过反复构思后运笔成篇的。“江天水”如作“江河水”、“江湖水”、“江海水”均易理解。按其本义套解,较难通顺。

这是一首五言古风。古风不像律诗那样讲究平仄、对仗、押韵、句法,它不拘句数,不求对仗,平仄、押韵均较自由。由于此诗篇幅较长,由多节组成,故一章多韵,且兼用平仄韵,第一、二节用平声韵,第三、四节用仄声韵,最后一节又转用平声韵。其中唯第四节的韵脚不甚和谐,为何不甚和谐?从古韵来看,“茜”、“贱”用去声“霰”韵,“怨”用去声“愿”韵,“剑”用去声“艳”韵,“绝”用入声“屑”韵。“霰”韵、“愿”韵同属古体诗韵第七类(亦同属《词林正韵》第七部),“艳”韵属古体诗韵第十五类(属《词林正韵》第十四部),“屑”韵属古体诗韵入声第四类(属《词林正韵》入声第四部)。古体诗韵第七类与第十五类不相通,但《词林正韵》第七部与第十四部相通,为邻韵通押,故此节韵脚唯“绝”字未押韵。从今韵看,茜(qiàn),怨(yuàn),贱(jiàn),剑(jiàn),绝(jué),前四字相押韵(韵腹韵尾相同),亦只有“绝”字未押韵。如将“绝”字改作“断”字,“断”属古韵去声“翰”韵,“翰”韵属古体诗韵第七类(属《词林正韵》第七部),这样诸韵脚就完全通押了。就今韵说,断(duàn),也完全相押。“断”、“绝”义同,改又何妨?但毛泽东偏不改。是因古词“绝”字更雅而有意破韵?是以断韵法造成一种悲痛欲绝感?是将断韵与断知音吻合起来?是疏忽?全诗二十余韵字均合,为何偏疏忽此一字?孰能作出明确回答?

“涔泪侵双题”句,如说“侵双颊”要好理解得多。颊(jiá),脸两侧从眼到下颌的部分,通称面颊、两颊、脸蛋儿。但用“颊”字有失押韵,因而选用了“题”字。“侵”字义很明确,是侵入、进入之意;“双”字义也很明确,即一对,两个。而“题”字却为多义词,其一,可作标题、题目、篇题解;其二,可作题字、题诗解;其三,可作头额解,如《楚辞·招魂》:“雕题黑齿”。毛诗中为何义?它不是指易君生前题写的诗文抑或毛泽东所题写的挽联、挽诗,不是指毛泽东徘徊于“南城隈”反复展读或默诵挽联、挽诗而流泪不止,以致泪湿挽联挽诗,而是借用古词取头额义。将“双题”一词入诗古已有之,与族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的谢惠连(南朝文学家)的《捣衣诗》中有:“微芳起两袖,轻汗染双题。”轻汗沾在头额上,湿润了额头,这好理解。而眼在下,额在上,泪往上“侵”却有点儿令人费解。眉上发下的头部统称为额,但一般只说双眉、双眸、双鬓,而不说“双额”。细究起来,“额”不是直的平面形的,而是弧形的,因而它实际上有前额、左额、右额之分。“双题”该是指左右额,与左右眼及左右眉对应,泪水侵入左右额是可以理解的。用“侵”而不用“浸”,“浸”有渐润、渐入的过程,状写“涔泪”是否应当说用“侵”更得当些?泪竟“侵”至额部,那末泪流满面是可想而知的了,起到了形容流泪之多、悲痛之深的艺术效应。这无疑是夸张性的描写,青年毛泽东是在极悲痛的情境下经过反复构思后运笔成篇的。

“江天水一泓”,“江天”二字在毛泽东1929年10月写的《采桑子·重阳》中重现过:“寥廓江天万里霜”,其意较明确,指江面和天空,江面宽阔,天空高远,天江相映,江天一色,用以描写天高气爽、秋光万里的宏丽景致。但在这首五古中则有些费解。“江天水”如作“江河水”、“江湖水”、“江海水”均易理解。“江”有二义,一是专指长江,二为大河流的通称;“天”亦有二义,一是指天空,二为天然之意。按其本义套解,较难通顺。就“江天”方位而言,“江”在下,“天”在上,江天犹言天地间,“江天水一泓”,即以天地间的一泓深水喻深情。此可否聊备一说?“天水”,天降之水;“江”中都是天降的天然之水,以自然界天然的一泓既深且清的江水喻深情。此可否又聊备一说?“泓”有三义,一为古水名,在河南境内,《春秋·僖公二十二年》:“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师败绩”;二为水深、广、清貌;三为量词,一泓,即一片或一道深而清之水。这里作量词解似更顺当些,它是以一片或一道深而清的“江天水”喻深情。以“水”喻深情古已有之,最著名者为唐诗人李白与汪伦游桃花潭后临别时吟赋的《赠汪伦》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用“深千尺的”“桃花潭水”喻深情,毛泽东则用“一泓”“江天水”喻深情,可谓各具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