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参与性原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参与性原则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的应用

【摘要】:这种参与性主要体现在环境创设主题构思、材料收集、作品制作与环境布置等方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规划、设计与材料的准备中,满足一日活动的实际需要。

1.什么是参与性原则

参与性原则指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合作、共同参与的过程。这种参与性主要体现在环境创设主题构思、材料收集、作品制作与环境布置等方面。

2.为什么要遵循参与性原则

陈鹤琴指出,儿童通过双手布置的环境,可使他对环境中的事物更加了解,也更加爱护。因而,在幼儿园环境创设中,教师要与幼儿合作,做到与幼儿共同讨论主题、共同规划布局、共同参与环境创设,避免幼儿的思维和行为依附于教师的思维和行为。

幼儿是幼儿园环境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幼儿园环境创设无论是内容来源、主题产生还是创建的过程,都可以生动、直观、真实地再现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依靠自己的力量使环境发生改变、自己做的事对集体有所影响,真正培养幼儿的主体性、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例如,布置活动室的墙面时,师幼商量分工,有的剪,有的画,有的贴,相互学习,齐心协力。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是一个能更加真切地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积极主动建构经验的过程。

3.如何遵循参与性原则

(1)准备时的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家长共同参与到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规划、设计与材料的准备中,满足一日活动的实际需要。例如,教师可通过调查家长的意见、听取幼儿的想法,尽可能在幼儿园营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环境,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大自然,体现幼儿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过程中的参与。幼儿在参与环境创设的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讨论决策、解决问题,不仅可以增强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懂得环境创设需要依靠大家的力量,增强责任感和成就感。

案例2-4

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兴趣,教师采用了“留、变、添、减”的方法,用主题墙呈现桃树四季的变化:春季,让幼儿用皱纹纸拧绿叶、团桃花,并将其添在树枝上;夏季,留下大树枝干及叶子,让幼儿添加更多深绿色的树叶,减掉花朵,变出小小的毛桃;到了秋季,让幼儿把绿叶变成黄、红、棕色,表现叶子的飘落,添上成熟的桃子,分享收获的喜悦;冬季,让幼儿减掉叶子,添上白色的棉花表示积雪,还可添上漫天飞舞的雪花和落满白雪的青松。这样,四季的景色在幼儿的参与下应时而变,精彩纷呈。

(3)评价中的参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到解决问题,参与了环境创设的整个过程。随着主题的推进、季节的变化和活动的开展等,教师还应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对环境创设的评价,使幼儿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呈螺旋式上升,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例如,教师与幼儿一起商定班规,并请幼儿撰写,张贴在活动室的墙壁上;当出现新的问题时,师幼共同讨论,评价旧班规、补充新班规并张贴在墙壁上。又如,幼儿把自己的手工作品布置到陈列区后,教师请大家评价布置得是否美观、是否有创意等,之后再次做出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