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家校及时反馈,连心共力,周周的行为习惯自然慢慢地变好了。在此案例中,周周的约定是和老师、妈妈的约定,家校拧成一根绳,力往一处使,一起监督周周的行为,成效明显。周周从幼儿园孩子到小学生的角色变化经历了三个月的过渡期,如果没有家校连心,没有三方约定,这个过渡期也许会更长,会更艰难。......
2023-07-18
宁波市江北区庄桥中心小学 高梦洁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那个孩子来得一如既往的早。
他依旧顶着一个任风怎样吹都不会变形的锅盖头,穿着最简单的校服,背着和他小小身形完全不符的大书包。我知道,那个书包里装的全是他最喜欢的书,或许还会有那本《月亮的味道》。
半年前,他就是这样慢慢走进101班,而现在,他冲进我的怀里,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高老师,新学期好!我很想你。”话语很轻,可我却听见了。
三月的风从窗口吹进来,还带着些湿润的凉意。我低头看这个小小的孩子,肩上的书包带因奔跑滑到了手臂。
这个孩子,是海海。他是个长相可爱的男孩儿,皮肤白皙,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和很深的双眼皮。他很安静,不像其他初入小学的孩子,对校园的所有事物都感兴趣,叽叽喳喳有着说不完的话。海海就那样坐在座位上,手握一支笔,在一张白纸上写写画画。起初,我以为那是他爸爸说的“内向”的表现,慢慢地他总会融入班集体。但后来我发现,这种安静有些不寻常。他几乎不说话,不看人,不参与班级里的任何活动,像是完全把自己封闭在一个任何人都进入不了的世界里。这种近乎自闭的行为让我很担心,我开始尝试着跟他交流。我几乎用了我能做到的所有方法,单独谈话、做游戏、同学带动……都失败了。他就是对我不理不睬,后来甚至开始躲我。尽管他偶尔抬起眼睛看人的目光依旧干净、澄澈,但他无动于衷的神情让我感到深深的无力。
我有些急了,开始变得不耐烦,想着干脆放弃吧,我永远进入不了他的内心。反正他不声不响的,不会影响整个班级。这种想法迅速占据了我的头脑。然而就在我决定放弃的那个周末,我想到了大学时曾读过的几本教育类书籍。
我想起了海海。他是一个孩子,天真、不谙世事,除了内向到近乎自闭,他身上的一切似乎都是完美的。我扪心自问:对待他,我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了吗?我有站在他的角度上看待过问题吗?答案自然是“没有”。我似乎戴了有色眼镜,用成人的世俗观念直接将他的不说话、不表现定义为“自闭”,然后还要用成人的方式将它扭转成所谓“正常”。也许,海海的表现是正常的呢?也许这是海海对待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呢?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帮他拿了书架最上层的书。考虑到他不爱说话,我就写了张小纸条给他:“下次拿不到书告诉老师好吗?老师可以帮你拿。”我原本对他的回应不抱任何希望,但他却写了小纸条给我:“好。”这让我激动到手抖。那是他第一次回应我。那一刻,我看到了希望。从那以后,我开始尝试用小纸条跟他交流。“你喜欢什么书?”“绘本。”“你在家都做些什么?”“看书,写字,画画。”“你愿意和老师做朋友吗?”“愿意。”慢慢地,他愿意看我了,对于我的问题他会用点头、摇头来回应。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我鼓起勇气,在纸上写下:“海海,你能试着开口回答我吗?一个字也可以。”我无比忐忑地看着他,他也眨着眼睛看着我。漫长的等待中,空气似乎都凝滞了,就在我准备放弃的那一秒,我听见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嗯”。它很轻,可我还是听见了,我还听见了自己心脏狂跳的声音。
成功了!海海愿意回应我了!此后我变得越来越有信心,每天制造话题和他聊天,不管他会回答我几个字。后来,海海完全敞开了心扉,会笑,会闹,会主动找我分享他的快乐。这一刻,我感觉自己真正走入了他的内心,我第一次发现他的世界是这样丰富绚烂。我为我能看到这样的世界感到高兴和欣慰,也为自己没有放弃他而感到庆幸。
原来,当我们用平等的目光与孩子对视,用尊重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时,竟会发现孩子身上有这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而在陪伴、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慢慢成长着。让我们时刻牢记以“尊重”“平等”为核心的爱的艺术:把孩子当作一个与自己对等的生命而不是附属来对待;用一种安静的、潜移默化的方式,把孩子教育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的人;和孩子一起成长,并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悲伤;绝不用粗鲁的呵斥、大声的教训、自以为是的责备等方式对待孩子。新学期开学那一天,海海在拥抱我之后给了我一只用黏土捏成的小蜗牛,然后告诉我这是送我的生日礼物,是他亲手做的。小蜗牛做得并不好看,背上的壳太小了,显得小蜗牛的身躯过于庞大,可我却看得满心欢喜。
就像蜗牛跋山涉水,经过一片又一片叶子,最终见到蓝天与阳光一样,海海的成长似乎也是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笑着对他说了“谢谢,老师很喜欢”,然后不出意外地看到他灿烂的笑脸,还有他离开时雀跃的身影。对比去年的这个时候,海海巨大的改变让我十分感慨。
是的,海海,你慢慢来。
名师引领
高老师以细腻的笔触详尽地记录了自己所遇到的特殊孩子的事例。感情真挚,让人动容。从高老师的成长故事中,我读出了这位新老师身上的四大亮点。
1.敢面对。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面对各种问题,有些人选择逃避,有些人选择面对。当高老师面对一个内心封闭的孩子时,她也有过逃避的念头。但令人欣喜的是,她最终选择了勇敢面对。这种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是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2.会学习。用书中的策略,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这是高老师的智慧之处,也是她会学习、勤阅读的表现。当下的经验不足并不可怕,只要能持续学习,相信高老师能很快成长起来。
3.能等待。一个孩子,从不回应到写几个字,再到开口说话。这一过程中,高老师在耐心等待,默默付出。教育是一种慢艺术,需要教师用爱心、耐心、细心去构筑。这一点,高老师做到了。
4.善思考。方法实施之后的总结提炼,对教师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老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不断地思考、反思,这是教师成长的宝典。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寻找各种策略来帮助孩子成长,教师本身也得到了成长。很喜欢高老师面对问题时的态度:不回避,找方法,勤思考,巧应对。相信她在教学这一长径中,定能收获满径芳香。
(点评专家:劳亚炯,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慈溪市第三实验小学办公室主任)
有关成为小学教师的文章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家校及时反馈,连心共力,周周的行为习惯自然慢慢地变好了。在此案例中,周周的约定是和老师、妈妈的约定,家校拧成一根绳,力往一处使,一起监督周周的行为,成效明显。周周从幼儿园孩子到小学生的角色变化经历了三个月的过渡期,如果没有家校连心,没有三方约定,这个过渡期也许会更长,会更艰难。......
2023-07-18
每到夏日的雷雨时节,我就会想起那特殊的一天,因为我和孩子们一起渡过了一个浪漫而难忘的下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中,我的学生们和“雷公”“电母”配合得很好,当闪电出现时,他们都“自觉”地捂住了耳朵,渐渐地,次数多了,熟悉这个“流程”的孩子们早有了心理准备,便不再害怕闪电,越来越多的同学也不再捂耳朵了。好一个浪漫的课堂,好一个浪漫的下午!......
2023-10-18
各校将片区教研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将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片区教研工作融为一体、统筹安排。片区教研采用“课堂听课——逼、教学‘比武’——激、专题讲座——引”的方法,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教研员每到一个学校,上午全程听课,下午对每节课进行诊断评估,定出等级,并提出改进意见,并要求教师撰写再教设计,从而达到“逼”教师认真准备、认真研讨、认真改进的目的。......
2023-11-16
当我们真正把教育当作自己喜欢的、热爱的事业时,我们的职业幸福就真的会在心里生根,会在思想里发芽,会在我们的进步中成长。身为人师,更多的时候,我们的职业幸福感就是体验被学生爱戴的幸福,被家长认可的满足。幸福,真的很简单——幸福就是学生们的一声“老师好”;幸福就是课堂上那高高举起的小手;幸福就是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幸福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我们的幸福真的就在眼前……......
2023-10-18
朱永新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作为教师的幸福,很显然有着两大来源:一是来自孩子,二是来自专业成长带来的事业成就与生命尊严。作为教师,老师们的以身作则,对孩子们来说是影响巨大的。我是一名教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因为只有老师是优雅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优雅;只有老师是从容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大气;只有老师是幸福的,我们的孩子才有望明亮;只有老师过得是有尊严的,我们的民族才会拥有高贵的品质。......
2023-08-02
每个人都是作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生存于世界之中。这些充满未知和不确定的生命个体,正奋力点燃生命的火种,探寻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开展生命教育课程,是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生命之光的教育活动。康巴什的所有老师围绕生命教育专题进行深入学习,确立了课程目标之后,通过研讨确定各年级目标。......
2023-07-25
我校作为首批试点的学校,也在探索中与小班化一同成长。看着这些理论化的东西,我们对小班化似乎有了一些比较初浅的了解。我校的小班化教育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为学生设计了适合他们的课程计划。......
2024-04-24
二十七年的讲台生涯,六年的教研员经历,让我深深地感到:教师真情执着融入讲台,小小讲台情意无限;教师通古博今厚重讲台,小小讲台包蕴天下;教师依道而行耕耘讲台,小小讲台点燃梦想。“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这里悄然落实,润物无声高飞远。实践,研究;研究,实践,发现规律正确行。倾情讲台,研教结合两翼飞;知行妙合,循道而行腾飞远。......
2023-11-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