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个性化教育初实践:培养学生专注力与自律

个性化教育初实践:培养学生专注力与自律

【摘要】:于是我趁热打铁,对他进行了一次教育:“Y啊,你看这已经是第二次你们小组‘开火车’轮到你被打断了。以后上课你是不是该集中注意力,不该左顾右盼和同学说话呢?”我知道,师生间的小默契会更加督促他改掉之前的小毛病。名师引领在叶老师的阐述中,我们仿佛看到校园中比比皆是的小Y们。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师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模板去开展教育。

宁波市海曙区孙文英小学 叶 璐

初入职时,面对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我觉得成为老师是幸福的。刚教了孩子们第一课“Hello,Good Morning”,他们就会在早上遇见我的时候特地用英文来和我脆生生地说一句:“Hello!Good morning!”看着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我想这大概就是收获和满足吧。但是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对新老师的新鲜感退却的时候,我发现“整个班的孩子全部乖巧积极”只是一个假象。渐渐地,一些有个性的孩子开始“出挑”起来。看来,老教师们说“一开始不可以和学生太过亲密”是有道理的。

新教师,新班级,新同学。作为英语老师,接手的班级多,学生数量也多,所以一开始有印象的几乎都是比较有特点的。第一次记得Y同学的名字是开学第二周的英语课,他是典型的坐不住。“中间那排的男生,头转过来。”“那个男生,叫什么名字?”……最终,我决定让他上台做一个正式的自我介绍,消耗一下他过剩的精力。当他在黑板上写下他的名字时,我就记住了这个帅气但淘气的小男生。看来以后要多花点精力来钉着这个捣蛋分子了,我心里是这样想的。

的确,之后的几周,几乎每次上课我都会特别点名一下这个小淘气。或是在他转过头去的时候顺势走下去用手敲一敲他的课桌,或是上课途中突然点名提醒。而有时候则是明知道他开小差而特地要他们小组“开火车”读单词句子,轮到他的时候,他一脸窘迫地站起来,我让全班一起提醒他。终于,他会红脸了。看来,他是个要面子的小淘气。于是我趁热打铁,对他进行了一次教育:“Y啊,你看这已经是第二次你们小组‘开火车’轮到你被打断了。以后上课你是不是该集中注意力,不该左顾右盼和同学说话呢?”点点头后,他坐下了。这似乎起了作用,后半节课他终于安静下来了。

就在我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下一次课,他又回到了老样子。只要我不提醒,他就讲闲话,四处转身。哎,该拿他怎么办呢?

很快,第一单元结束了,到了口语过关的时间。看到他的英语书,我忍俊不禁——课本上用铅笔注着一些白字,有的还注着拼音。看来,为了过关,他还是努力过的。“Y同学啊,你看,其他小朋友的书都是干干净净的。你注音,老师不批评你,这说明你至少是愿意去学习的。如果你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多听讲,多参与课堂一些,老师相信你不用注音就可以读啦。我期待看到你的大进步,好吗?”

果然,孩子还是需要积极的肯定和表扬的。特别是常被批评的孩子,老师的夸奖和表扬、真挚的期许和赞扬,会更加被他们珍惜。这次过关后我明显感觉到Y发生了变化。虽然他偶尔还是会忍不住性子,但在我的提醒下,他会马上改正。从上课刻意请他回答问题,到他主动积极举手,我都一一看在眼里。每次回答问题后,我都会点点头表扬他,他会对我笑一笑。我知道,师生间的小默契会更加督促他改掉之前的小毛病。

期末了,家长们来办公室拿成绩报告单,也会来任课老师的办公室询问自己孩子的情况。Y的妈妈告诉我,他这学期对英语的兴趣挺浓厚的,课外也主动参加了拼读课程。我听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看来,哪怕是调皮的孩子,只要让他感受到老师的关注、老师善意的关心和老师希望他进步的期许,无论小或大,孩子一定会有变化。

名师引领

在叶老师的阐述中,我们仿佛看到校园中比比皆是的小Y们。精力旺盛、淘气调皮、古灵精怪,总有令老师啼笑皆非的举动。但是在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隐藏着小Y们敏感的心思:默默地努力——哪怕用了老师不推荐的小伎俩(如文中的用白字标注英语单词的发音),期待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赞许。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老师无法用一个固定的模板去开展教育。所谓因材施教,正是这个道理。年轻的叶老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初始阶段,就能发现并关注到小Y,并时时保持对小Y的关注,鼓励他、赞扬他,陪伴在他的身旁,和他一起成长,真的是难能可贵呀。

此外,叶老师能够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爱通过怪异、出挑的举动来博取老师关注的心态,也值得其他老师们学习。学龄儿童往往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一门学科。学生完全能感知到老师善意的眼神、温暖的期许,而这种正能量或许能够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原动力。

(点评专家:魏巍,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海曙区孙文英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