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偏不倚,中庸处世中庸做人也是圆融处世的一种境界。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但它们并不具有普遍性;而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智慧和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成功法宝,是中庸处世思想。人类全部的道德行为、法律行为,都需要符合中庸之道,使之无过无不及,最终达到至善。这个“一”,就是中庸智慧。在处世上恪守中庸,才有好的人际基础,不至于朋友反目,众叛亲离;不会一意孤行,自取其辱。......
2023-12-01
宁波市实验学校 周 燕
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我面对了诸多状况,所有的点滴都成了我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生,一个听话、努力、要强的小家伙——小明。
某个周三的午间活动,我一边批着作业,一边悄悄地打量着孩子们。看,多么可爱的小家伙们,大半年的小学生活,已经让他们能较好地安排自己的事务:值日生认真地扫着地面,动作轻悄悄的;“学霸”们争分夺秒地做着作业;小书虫们利用这个时间畅游书海;还有些孩子,正悠然地享受着他们的水果时光……
“老师!”小丁的一声呼叫打破宁静。
“老师,小明‘偷’我的奖励卡!”小丁着急地表达着。
“哦?真的吗?你看到了?”我装作很吃惊的样子问道。
“看到了!我放在桌子上的。”小丁斩钉截铁地说道。
小明怎么会“偷”别人的奖励卡呢?可是小丁的样子看起来又不像在说谎。
第一次遇见这种情况的我有些慌张,先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吧。我叫来两个孩子细细询问。
两个挺乖的孩子各执一词,我都不知道应该相信谁。
为了公平、公正,我又叫来了小丁的同桌小红了解情况。小红说她也看见小明拿了小丁的奖励卡,而且准确地说出了奖励卡的颜色。在小红的作证下,我再问小明,小明此时眼中有泪光,但他还是坚持着自己的说法。有了第三方的客观证词,奖励卡到底是谁的,我心中已有了底。为了“保护”小明,进一步了解小明的想法,我先让小丁和小红回座位去。
我把小明叫到身边,和他单独聊了起来:“小明,你是一个好孩子。你看,你吃饭表现好,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就发你奖励卡了。能得奖励卡的孩子,一定是懂事的孩子,是吗?”“嗯,是……”他认可地点点头。
“老师也非常信任你,你愿意再给老师说说,这张奖励卡是谁的吗?要告诉老师实情,老师才能帮助你,对不对?每个人都会有做错事的时候,老师也不例外。做错了事,认识到错误,就要改正过来,老师和小朋友们都会宽容谅解的……”我继续和他聊。
做个知心的老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小明低着头,红着脸说:“是,是,是我拿了小丁的奖励卡。”
我没有作声,等他继续述说。从小明断断续续的描述中,我得知事情的真相是:今天上午小明把奖励卡弄丢了,找了好几遍都没有找到,着急得不得了。中午做值日时,他发现小丁桌上有一张跟他的颜色一样的奖励卡,他就悄悄拿了,当作自己的。孩子是非常单纯天真的,小明不清楚不经过他人同意随意拿别人东西是不可以的;小丁也不知道,同伴间这样随意拿别人物品的行为不能简单地冠以“偷”的名号。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我组织全班小朋友一起来分析讨论。在同伴们表示宽容和谅解之后,我特地再问小明:“你有什么想跟大家说的吗?”小明特别真诚地说道:“我不应该随便拿小丁的奖励卡。我自己丢了奖励卡很着急,小丁丢了也一定很着急啊!小丁,对不起,请你原谅我!”同学们提醒小丁上台,和小明握手言和,两人又成了好朋友。最后,我又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小明:“重视、珍惜奖励卡,说明你是一个好学、努力的孩子;及时认识到错误,敢于承认,说明你是一个做错事会改正的孩子。”我还告诉他重视、珍惜奖励卡没有错,但是他获得奖励卡的方式错了。平时好好表现,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帮助同学、老师做好事,这样才能获得奖励卡。
渐渐地,我发现小明不会再随意拿别人的东西了,借东西前学会了事先询问他人,同意后再使用。平时作业认真完成,课上也更加积极……渐渐地,他获得了更多的奖励卡!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一年级的孩子呢。我们不要忘记,孩子是成长中的人,他不是成人,更不是完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是正常的。他们还没有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希望自己的任何要求都能立刻得到满足。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相信孩子,用爱去包容他,用爱去引导教育他。作为老师,要始终对孩子有好的、善意的期待,不要有坏的、恶意的看法。孩子是非常单纯天真的,你认为他是好人,他就真的会成为好人,你认为他是坏人,他就真的可能成为坏人。正所谓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这就体现在我们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影响之中,对学生的教育要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为教师,除了有爱,我们还要有理性与智慧。在学生犯错误之后,需坚持给退路原则。具体来说,要做到三点:一是尊重,努力呵护学生的尊严,不要步步紧逼,伤害其自尊;二是信任,要始终相信学生的向善、向上之心,相信学生能够唤醒自我的良知;三是选择,提供富有选择性的教育方式,给学生自我抉择的机会。给学生留退路,既是为了唤醒学生内在的良知,也是为了给教师保留进一步教育的余地;既体现了对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尊重、信任与呵护,又展现了教师理性的光芒和智慧的色彩。
师爱,需要智慧和理性来呵护每个幼小脆弱的心灵!
名师引领
周老师描述的教学故事,是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经常会碰到的事儿。说它小,因它可谓鸡毛蒜皮;说它大,若处理不当,给学生随意贴了标签,可能会影响学生一生。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小明,具有鲜明的一年级学生的特质——以自我为中心,自己的奖励卡丢了,就把别人的拿来当成自己的。小明的错误行为固然要批评教育,而同伴小丁和小红把小明的行为定义为“偷”的情况,同样需要正确引导。
周老师虽然只有一年教龄,但却能非常妥当地处理这个突发事件,只因周老师眼中有学生,心中有智慧。因为眼中有学生,周老师不偏听一方,而是多方耐心询问,以求事情真相;因为眼中有学生,周老师会在大概了解情况后,站在小明的角度和他沟通,以打开小明心扉,令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眼中有学生,周老师不会因小明有错就“一棒子打死”,还和同学们解释说明同学间类似的行为不能叫“偷”,不随便贴标签。因为心中有智慧,周老师在调查阶段小范围了解,耐心询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保护了当事人的自尊心;因为心中有智慧,周老师在事情处理完毕后,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小明的故事,在分析讨论中,让每个孩子受教,明白事理,待人宽容。
(点评专家:周蕾,宁波市慈溪市名师,慈溪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教导主任)
有关成为小学教师的文章
不偏不倚,中庸处世中庸做人也是圆融处世的一种境界。中庸之道不仅是一种处世方法,也是一种处世哲学。但它们并不具有普遍性;而真正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智慧和具有至高无上地位的成功法宝,是中庸处世思想。人类全部的道德行为、法律行为,都需要符合中庸之道,使之无过无不及,最终达到至善。这个“一”,就是中庸智慧。在处世上恪守中庸,才有好的人际基础,不至于朋友反目,众叛亲离;不会一意孤行,自取其辱。......
2023-12-01
孔圣人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而我们现在所讲的“仁”,主要是指作为王者的教师所应该具有的善良、智慧和人格魅力。但是,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坦然面对、机智化解,体现了师者的教育智慧和宽广的仁者心胸。育王之师应该具有这样的仁者心胸和仁者智慧。而教师的仁者心胸其实也正是教育教学智慧的体现。......
2023-11-22
“忍”作为一种处世的学问,在你与不好相处的人交往时,是绝对不可欠缺的。它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原则,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那么是不是因为这种原因就不必要进行忍让和克制了呢?在这件事中,洛克菲勒巧妙地用自己的忍让化解了一场将要发生的冲突。可洛克菲勒却是异常机智地处理了这一矛盾,克制住自己的心头之火、做出了必要的忍让。“忍”并不意味着不敢反抗。......
2023-07-09
推荐序(一)做孩子生命的规划师王东华与子谦老师的交往中,更多的话题都是与孩子教育有关,而每每谈及这些话题时,都能看到她的眼神中迸射出闪亮的光芒,她的口头禅就是:我太爱这些小天才了!在和子谦老师交流儿童教育的方法和方式中,你会发现她所提出的观点就是父母是孩子生命的规划师。与其说她的儿子是天才,倒不如说子谦老师就是发现并激发孩子天赋的伯乐。有一次,我问子谦老师:“你的未来有何打算?”......
2024-01-09
要善于表达爱在考艾岛一个美丽的岛屿,犹太作家弥林尔喜欢去参观一条流经青翠的山谷的神秘的河流。当弥林尔认为自己已经恢复池底一个光滑的泥沙表面时,他注意到了更多的小枝,就是他刚刚扔到外面的;然后,又有一些。弥林尔认为,每一种境遇就是一个揭示爱的存在的机会。弥林尔讲述过一个由6个已遁入空灵境地的老和尚主持的一个毫无生气的寺院的故事。他们已经全都成为了弥赛亚。......
2023-11-29
君位该是天下最高的权势之位了,而子州支父不愿意以显位妨害自己的生命,何况其他的事情呢?子州支伯和子州支父一样,不愿意以生命来交换君位,这是有道的人不同凡响的地方。尧又想把君位让给他的朋友石户,石户是个庄稼汉。尧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石户马上就拒绝了:“治理天下太辛苦,君王是些劳劳碌碌的可怜虫!”石户认为尧的德行还差一大截,于是他扛着行李,妻子顶着用具,牵着子女隐居海岛,终身再没有回过大陆。......
2023-10-29
塑造教师主体尊严“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坚信,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独立地进行创造”时,感受到对自己的智慧和人格的挑战、自己生命发展和生命力展现的价值,感受到这一职业带来的尊严与欢乐。应当把教师纳入国家公务员系列,以提升教师职业的社会尊严。......
2023-11-30
教师通过阅读,让自己多才多艺,远离庸俗,表面看与教育无关,其结果却恰恰是“歪打正着”,提升了自己的智慧,逐步形成教育智慧,最后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领会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让我们的教师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2023-12-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