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与捣蛋鬼的一次谈话有感-成为小学教师

与捣蛋鬼的一次谈话有感-成为小学教师

【摘要】:可是,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越来越发现,他们并不是所谓“捣蛋鬼”,他们远比我想象的要懂事。这样,我想“捣蛋鬼”三个字肯定会离你远远的!姚老师能和学生站在同一立场,和学生一起进步。姚老师在解决当下男女生之间的矛盾后,透过这个现象挖掘“捣蛋鬼”的问题。所以,“捣蛋鬼”形象离姚老师的班级越来越远,管理班级逐渐得心应手。

宁波市江北区庄桥中心小学 姚 艳

我第一次带班,带的是五年级的班级。这个班级的个别学生在全校是以淘气出名的。当时,我心里有点犯难,生怕搞不定这群孩子。可是,在与孩子们的接触中,我越来越发现,他们并不是所谓“捣蛋鬼”,他们远比我想象的要懂事。与他们相处,我感到很自在。他们之所以会被冠上“捣蛋鬼”的称号,是因为我们老师没有真正地理解他们,也没有给他们“申诉”的机会,多多少少仅凭主观臆断就把错误的结论加在他们身上。于是,误会就越来越深了。

一次大课间活动,男生女生在一起打羽毛球。玩了不久,班长就跑过来跟我说:“老师,某某把一个女生弄哭了!”前几天刚刚处理好这个男生打架的事情,今天又来这么一出,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蹿了起来。我不分青红皂白就严肃地批评了这个男生,并且要求这个男生立马向女生道歉。起先,这个男生很横,不理我,不肯道歉。后来,他见我发火了,就不情愿地朝着女生说了“对不起”三个字。刚好这个时候大课间结束,班长就整理队伍回教室了。在路上,我发现这个男生的眼睛居然红了,还时不时地抹眼泪。我觉得有点奇怪,于是把男生叫到办公室,搬了把椅子让他坐下,拿出纸巾让他把眼泪擦干。谁知,倔强如牛的他不擦眼泪,任凭眼泪流到嘴巴里,牙齿紧紧地咬着嘴唇,不让自己哭出声音。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刚刚那件事情可能是我犯了错误,没有处理好,误会了这个男生,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是不是老师错怪你了?”我把男生拉了过来,按在椅子上。他只是摇摇头,哭得越来越厉害。我又问了一遍,这次他带着哭腔回答道:“我……我……我不是故意打她的,在打羽毛球的时候我不小心撞到她,向她道了歉,谁知道她却骂我,话说得很难听,那……那我也骂她了。后来,我就发火了,打了她一下。是她话说得太难听,太伤人了,我才……才……”原来事情是这样的。这下,我总算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了,同时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不该不问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就批评学生。

“某某,老师要跟你说声‘对不起’,是老师没有把事情搞清楚,是老师的不对,老师希望你能够原谅老师的错误。”他用袖子拭去眼泪,轻轻地点了点头。我看他情绪稳定下来了,就语重心长地跟他讲:“本来错不在你,是女生说了难听的话。但是,打人就是你的不对了,同学之间要友好相处,你这样不分轻重地打人,有没有想过后果呢?”他抬起头轻声地说道:“老师,是我太冲动了,我不该打女生。”

之后,我又跟这个男生谈了很多。在与他的对话中,我发现,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孩子的内心很脆弱。不是孩子不想跟老师和家长多交流,而是孩子不愿意老师和家长用他们不喜欢甚至是讨厌的方式和他们沟通。如果沟通方式不当,孩子与老师、家长之间会出现误会和矛盾。哪个孩子不愿意得到老师的表扬,哪个孩子不愿意得到父母的喜爱?

记得一位老师曾经这样说过:我们要蹲下来,和孩子在同一个高度看世界,我们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千万不能以成人的目光来看待事物,我们要保护孩子的内心,呵护孩子的纯真。

从这件事情中,我意识到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虽说教师工作很辛苦,又很需要耐心,可我却乐在其中。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看到自己带的班级朝气蓬勃、秩序井然地向前发展时,当我看到每一名学生学有所成时,所有的辛苦与汗水都化作一股甘泉流淌于心涧。我瞬时又有了强大的动力,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对于那些被老师冠上“捣蛋鬼”的帽子的学生,我想说:孩子,不要怕,试着跟老师去交流自己内心的想法,试着跟爸爸妈妈说一说自己心中的不愉快。敞开自己的心扉,甩掉负能量,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元气满满的少年。这样,我想“捣蛋鬼”三个字肯定会离你远远的!

此后,针对班级的晨读纪律不好、学习效率不高等现象,我把讲桌变成学习桌,在教室讲台上放了我的笔记和一些教育理论书籍。每天早晨,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索性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久,同学们也知道拿出书来自习了。渐渐地,孩子们养成了自习的习惯。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一个个认真的小脸,我的心里真的是幸福。

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牢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因为老师在监督学生行为的同时,学生们也在观察老师。老师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而言,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名师引领

姚老师描述了学生最普遍的日常,记录非常细腻。面对故事中男生和女生的矛盾,老师通过巧妙地引导,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发现,从而引发男生的自我教育。姚老师的以下策略非常可取:

1.善于俯身倾听学生心声。面对男女生之间的矛盾,姚老师刚开始由于经验不足,误会了男生。但是在事后,姚老师还是关注到了男生的异常,并以平等的姿态,从朋友的立场,倾听了事件的原委,化解了男生的气愤,还原了真相。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使男生陆陆续续道出自己为什么打女生。更难得的是,姚老师在知道自己误会了男生之后,诚恳地向男生道歉,并循循善诱,让他在缓解自己的愤怒的同时,慢慢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

2.与学生一起进步。姚老师能和学生站在同一立场,和学生一起进步。姚老师在解决当下男女生之间的矛盾后,透过这个现象挖掘“捣蛋鬼”的问题。姚老师从刚开始的迷茫,到最后的乐在其中;从一开始的不分青红皂白惩罚学生,到后来的让学生敞开心扉,就是一种师德渗透的体现。所以,“捣蛋鬼”形象离姚老师的班级越来越远,管理班级逐渐得心应手。

3.将个体案件投射到班集体环境中,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任何个体的教育都离不开集体环境,建议姚老师运用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把个别问题放到集体中去解决,通过处理个别问题,使集体受到教育。

(点评专家:赵芳燕,宁波市学科骨干教师,奉化区方桥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