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照食物成分表初步核算该食谱提供的能量、营养素的含量与RN I s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对营养素含量摄入较差的部分进行调整,最后确定食谱。一日食谱确定后,可根据食用者饮食习惯,市场供应情况等因素在同一类食物中更换品种和烹调方法,编制一周食谱。......
2023-10-11
一、概述
(一)定义
合理膳食是按人们的身体需要,根据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营养素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即达到平衡膳食。营养配餐是实现合理膳食的一种措施。
(二)合理膳食的目的和意义
(1)将营养素需要落实到膳食,使营养配餐的对象摄入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同时防止能量和营养素的过高摄入。
(2)根据群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各类食物,达到平衡膳食。
(3)通过编制营养食谱,可指导食堂膳食的管理和家庭膳食的管理。
(三)合理膳食的依据
(1)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量的目标确定和评价)。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食谱设计的原则)。
(3)食物成分表(食谱的计算)。
(4)营养平衡理论(食谱的评价)——三大营养素比例、蛋白质来源比例等。
(5)合理的饮食制度——把全天的食物按一定的数量、质量、次数、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制度。
(6)食物的合理加工烹调。
二、个人食谱编制
(一)概述
1.定义 将每日各餐主、副食的品种、数量、烹调方法、用餐时间排列成表,称为食谱。
2.分类
按时间分:餐食谱、日食谱、周食谱、月食谱。
按进餐对象分:个人食谱、家庭食谱、单位食谱(食堂)。
3.食谱编制的目的
(1)编制食谱是家庭和社区营养的重要工作内容。
(2)对正常人来说是保证其合理营养的具体措施。
(3)对营养性疾病病人来说是一项基本的治疗措施。
(4)对食堂来说食谱是烹调人员配餐的依据。
(5)可提高烹调人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二)食谱编制原则
总的原则是平衡膳食和合理营养的要求。
(1)保证营养平衡
①满足每日膳食营养素及能量的供给。
②各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
③食物要多样,搭配要合理。
④主副食搭配、精细搭配、荤素搭配、颜色搭配、形状搭配等。
(2)合理的饮食制度 饮食制度是把全天的食物按一定的数量、质量、次数、时间进行合理分配的一种制度。一般以每天三餐较为合适;在三餐分配上,一般早餐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安排。
制定合理的饮食制度的原则如下。
①注意食物消化生理。
②适当安排两餐的间隔时间。
③能满足生理和劳动的需要,适应生活和工作。
(3)选择合适的食物烹调方法 需要权衡食物加工烹调的各种影响,结合个人的饮食习惯,选择合适的烹调方式。不管是何种烹调方法,都不能一成不变,需要经常变换烹调方法。
(4)照顾饮食习惯,注意饭菜的口味 在制订食谱的过程中,在不违反营养学原则的前提下,应尽量照顾就餐人员的饮食习惯。
(5)联系市场供应的实际。
(6)兼顾经济条件。
(三)个人食谱编制的方法
食谱的编制方法如下。
(1)计算法——考试内容。
(2)食物交换份法——制订周食谱。
(3)膳食指南与膳食宝塔应用法——实际应用(成年人)。
(4)进食量确定法——实际应用(婴儿、儿童)。
计算法食谱编制的步骤如下。
1.确定用餐对象全日能量供给量
(1)查表法:根据用餐对象的年龄、性别、劳动强度(职业、工作性质)查表确定。
(2)计算法:根据实际体重、个体营养状况(正常、胖、瘦)(评估)、劳动强度,使用单位体重的能量(kcal/kg)需要进行计算确定。
2.计算三大营养素应提供的能量
(1)确定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基础理论知识):
蛋白质:10%~15%。
脂肪:20%~30%。
碳水化合物:55%~65%。
(2)计算三大营养素应提供的能量:
公式:总能量(已知)×供能比
举例:已知某人的每日能量需要量为2700 kcal(可根据资料查表确定),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为15%、25%、60%(一般设定)。
计算:
蛋白质的供能为:2700 kcal×15%=405 kcal
脂肪的供能为:2700 kcal×25%=675 kcal
碳水化合物的供能为:2700 kcal×60%=1620 kcal
3.计算三大营养素的每日需要量(用于下一步的计算和食谱的总体评价)
(1)公式:三大营养素提供的能量÷生热系数
三大营养素提供的能量(上述计算已知)/三大营养素的生热系数(基础理论知识已知)
(2)计算:
蛋白质:405 kcal÷4 kcal/g≈101(g)
脂肪:675 kcal÷9 kcal/g=75(g)
碳水化合物:1620 kcal÷4 kcal/g=405(g)
4.计算三大营养素三餐分配量(用于下一步确定主副食的量)
一般三餐的营养分配为30%、40%、30%(基础理论知识已知)
早餐(30%)
蛋白质:101 g×30%≈30(g)
脂肪:75 g×30%≈23(g)
碳水化合物:405 g×30%≈122(g)
午餐(40%):
蛋白质:101 g×40%≈40(g)
脂肪:75 g×40%≈30(g)
碳水化合物:405 g×40%≈162(g)
晚餐(30%):
蛋白质:101 g×30%≈30(g)
脂肪:75 g×30%≈23(g)
碳水化合物:405 g×30%≈122(g)
5.主食和副食品种的确定(主食和副食品种和数量的确定)
一般主食和副食的确定是根据日常生活知识(饮食习惯)和营养知识要求来确定。一般的早餐选择原则是干湿结合,荤素结合,品种多样(2~4种)。一般的午、晚餐主食的选择原则是品种要多样,粗细结合。一般的午、晚餐副食的选择原则是品种要多样、荤素结合、干稀结合、避免重复。
一般的早餐品种:牛奶、豆浆、稀饭、馒头、包子(蒸)、面包(烤)、炒粉、肠粉、小菜(青菜、榨菜、煮黄豆)、鸡蛋(煮、煎)、面条(炒、煮)、粉条(煮、炒)等。
一般的午、晚餐副食:鱼、肉、蛋类、青菜(分别计算,组合烹调)。
6.主食和副食数量的确定
(1)主食量的确定公式:需要量×供应比例(2种主食)÷食物含量
★一般按餐次分别以碳水化合物的需要量确定主食量。
假如某人的早餐主食品种选择为小米粥和馒头,副食为牛奶。
设定小米粥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为20%,馒头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为80%(注意:根据经验设定)。
查食物成分表可知:100 g小米粥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8.4 g;100 g馒头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4.2 g。
所需主食的重量公式:需要量×供应比例÷食物含量
所需小米粥重量为:122×20%÷(8.4/100)≈290 g
所需馒头的重量为:122×80%÷(44.2/100)≈221 g
假如某人以米饭为主食。上述计算已知午餐的碳水化合物需要量为162 g,查食物成分表可知米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5.9 g/100 g。
所需米饭量为:162×100%÷(25.9/100)≈625 g(相当于大米230 g,米饭与大米的比例一般为(2.5~3)∶1)
假如某人以米饭和馒头为主食,并且分别提供50%的碳水化合物。上述计算已知午餐的碳水化合物需要量为162 g,查食物成分表可知米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25.9 g/100 g,馒头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44.2 g/100 g。
所需米饭量为:162×50%÷(25.9/100)≈313 g
所需馒头量为:162×50%÷(44.2/100)≈183g
(2)副食量的确定:副食量的确定一般以蛋白质需要量确定。
①确定午餐(或晚餐)的蛋白质量(上述计算已知)。
②计算主食蛋白质量的公式:主食量×主食的蛋白质含量。
由食物成分表可知,馒头的蛋白质含量为6.2 g/100 g,米饭的蛋白质含量为2.6 g/100 g。
午餐馒头的蛋白质供给量为:183×(6.2/100)≈11.3 g
午餐米饭的蛋白质供给量为:313×(2.6/100)≈8.1 g
主食提供的蛋白质的量为:11.3+8.1=19.4 g
③确定副食的蛋白质供给量公式:餐次蛋白质总量-主食蛋白质量
副食的蛋白质供给量为:40 g-19.4 g=20.6 g
④设定各种副食的蛋白质供给比例(人为根据营养学知识或经验设定)
由于蔬菜类蛋白质含量低,计算过程为图简单而往往先忽略。而用动物性食品和豆类食品进行计算。上例设定蛋白质供给比例为动物性食品供给比例为2∶3,豆类食品供给比例为1∶3。
假如某人的动物性食物选择为猪肉(里脊),豆类食品选择为豆腐干(熏)。
猪肉供应的蛋白质重量为:20.6×2/3≈13.7 g
豆腐干(熏)供应的蛋白质重量为:20.6×1/3=6.9 g
查食物成分表可知:猪肉(里脊)的蛋白质含量为20.2 g/100 g,豆腐干的蛋白质含量为15.8 g/100 g。
猪肉的需要重量为:13.7÷(20.2/100)≈68 g
豆腐干的需要量为:6.9÷(15.8/100)≈44 g
确定了动物性食品和豆制品的重量,就可以保证蛋白质的摄入。最后是选择蔬菜的品种和数量。蔬菜的品种和数量由市场的供应情况、配菜的需要、平衡膳食宝塔的要求等确定。
7.确定纯能量食品的量(烹调用油的量)
总脂肪量-食物中的脂肪含量=植物油的量
8.食谱的初步确定 食物搭配和烹调方法的确定。
例如:初定午餐食谱为米饭(625 g)、椒丝(50 g)、炒豆腐干(44 g)、菜心(150 g)、炒肉片(64 g)
9.食谱的计算(复核)食谱初订后,应根据食物成分表对食谱进行营养素计算(有条件的个人或单位可进行电脑营养计算)。
10.食谱的评价
(1)食物多样化评价:食谱中食物的种类是否包括五大类食物。
(2)食物量的评价:与平衡膳食宝塔的食物比较。
(3)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量的评价:将食谱的能量和营养素计算结果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进行比较,一般在相差10%的范围内,可认为能量和营养素符合要求。否则应增加或减少食物的品种和数量。
(4)三餐的能量摄入分配的评价:尤其是早餐的能量和蛋白质供给是否达到要求。
(5)蛋白质来源的评价(优质蛋白质的比例)。
(6)三大营养素的供能比的评价。
11.食谱的调整 根据食谱的评价结果对食谱中的食物品种和数量进行调整。
(宁 超)
有关营养与膳食的文章
参照食物成分表初步核算该食谱提供的能量、营养素的含量与RN I s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对营养素含量摄入较差的部分进行调整,最后确定食谱。一日食谱确定后,可根据食用者饮食习惯,市场供应情况等因素在同一类食物中更换品种和烹调方法,编制一周食谱。......
2023-10-11
实训目的理解路由器静态路由协议,实现两个局域网互相通信。图2-13静态路由配置2.在路由器R 1上配置接口的IP地址和串口上的时钟频率。验证R 2上的静态路由配置6.测试网络的互连互通性。通过子接口可以实现对不同VLAN的路由。......
2023-11-17
表2-2ip route命令参数说明通常使用该命令时只使用network、net-mask、ip-address三种参数,其他参数使用默认值,例如:router#ip route 192.168.2.0 255.255.255.0 192.168.3.2这时,该静态路由的管理距离为默认的“1”。图2-11静态路由表示例如果静态路由配置错误,重新配置之前必须将错误的路由删除,静态路由是不能被覆盖的。......
2023-11-17
实训目的通过单核心网络的配置,理解、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的常用功能及Windows2003 server网络服务的配置方法。图6-1单核心网络拓扑图例某企业网络的拓扑图如图6-1所示,接入层采用二层交换机S2126,汇聚和核心层使用两台三层交换机S3760 A和S3760 B,网络边缘采用一台路由器R1762,用于连接到外部网络。为实现链路的冗余备份,S2126与S3760 A之间使用两条链路相连。实训设备RG-R1762路由器1台,RG-S3760交换机2台,RG-S2126交换机1台,PC 4台,打印机1台,直通网线若干。......
2023-11-17
生成树协议中定义了根桥、根端口、指定端口等概念,目的就在于通过构造一棵自然树的方法达到裁剪冗余环路的目的,同时实现链路备份和路径最优化。总之,生成树协议的根本目的是将一个存在物理环路的交换网络变成一个没有环路的逻辑树形网络。而当这个链路出现故障无法使用时,IEEE 802.1d协议会重新计算网络链路,将处于“阻断状态”的端口重新打开,从而保障网络正常运转,如图4-6所示。......
2023-11-17
该例食谱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基本合理。优质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比例接近一半,可以认为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量基本合理。对自己一周膳食状况利用询问法进行调查分析。......
2023-10-11
PPP在建立链路之前要进行一系列的协商过程。图3-14PPP的协商过程链路不可行阶段:链路必须从这个阶段开始和结束。网络层协议阶段:当PPP结束前面的几个阶段,每个网络层协议就要通过适当的网络控制协议独立进行配置。当某个网络控制协议达到Opened状态,PPP将运送相应的网络层协议的数据包。PPP通过交换终止链路的数据包来关闭链路,当交换结束时,应用就告诉物理层拆除连接从而强行终止链路。......
2023-11-17
实训目的通过以下案例的配置,掌握路由器上编号的标准IP访问列表规则及配置,实现不同网段间互相访问的安全控制。公司的经理部、财务部门和销售部门分属不同的3个网段,三部门之间用路由器进行信息传递。实训步骤首先按实训拓扑图连接各设备,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功能配置。......
2023-11-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