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体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人体每天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七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和水,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二)脂类脂类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素,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12-06
健康的英文是health,许多词典把它定义为“机体处于正常运作状态,没有疾病”,这是传统的健康观念。传统观念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这一直为广大群众所认可,甚至也为一些医疗工作者所认同。但是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这种观念显然不能准确把握真正的人体健康内涵。
一、健康的含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建立之初就在《宪章》中指出:健康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功能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1978年又在《阿拉木图宣言》中重申了健康概念的内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痛苦,而是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功能各方面的完好状态。在1984年《保健大宪章》中再次强调了上述健康的概念。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进一步完善了现代健康观念:健康是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全部健全的一种状态。
二、亚健康的含义
近年来的调查数据显示,所谓“健康人群”中约有70%的人并非符合上述意义上的健康,但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疾病病人。我们把这类人群称为“亚健康”人群。他们并未达到求医问药的地步,但是他们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加上精神压力等原因,比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群又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健康问题,如乏力、疲倦、思想涣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烦躁、焦虑、易受惊吓,或头痛、眩晕、耳鸣、面痛、眼睛视物不清,或四肢发凉、手足麻木、腰酸腿痛,或便秘、睡眠障碍、心慌、气短、出汗、晕车、起立时眼前发黑、食欲不振等。所以,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又称为“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是指机体在内外环境的不良刺激下引起的心理和生理异常变化,但是又尚未达到明显病理性反应的程度。从生理学角度讲,就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的稳定性失调但尚未引起器质性病变和损伤,在此状态下如果能够及时调控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否则会进而转为疾病。因此亚健康又称为功能性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亚健康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这种状态下各种物理诊断、仪器检查及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多为阴性,但是人体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感。亚健康与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以及承受不断增大的各种压力有直接关系。在我国亚健康人群呈逐年快速增加的趋势。
三、当代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国城市白领健康状况白皮书》的数据显示,我国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高达76%,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在我国,一些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疾病依然存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快速增长趋势;青少年近视率排名世界第一;每年猝死人口高达55万人;皮肤病病人超过1.5亿人;肠胃病病人约1.7亿人;高血压人口达1.7亿人;糖尿病病人达9240万人;超重或肥胖症者有7000万~1亿人;血脂异常者达1.6亿人,脂肪肝病人达1.2亿人……可见,中国人的健康状况十分堪忧!亚健康状态已经成为国民健康的重大隐患,如果再不重视这个问题,就会给个人、社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后果。
四、营养与健康的关系
营养是什么?营养不是食物,不是进餐。营养是一个过程,即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各项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是通过合理营养、均衡膳食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和科学的烹饪加工,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并保持摄入的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均衡比例,最终达到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需要、维持和维护人体健康的目的。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国际心脏病健康会议上发表了著名的《维多利亚宣言》。宣言认为:当前需要在科学论据和人民大众之间构架一座健康金桥,使医学科学更好地为大众服务。由此提出了健康的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在这里营养占据了首位。如果大众都能采取以此四大基石构成的健康生活方式,就能使高血压发生率降低55%,脑卒中发生率降低75%,糖尿病发生率降低50%,肿瘤发生率降低1/3,人的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
五、健康管理与营养管理
健康管理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保险业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是由医生采用健康评价的手段和预防医学的干预措施来指导病人自我保健,从而达到降低医疗保险费用、控制医疗保险风险的目的。当前,健康管理已经发展为成熟的管理化医疗模式,其重点从关注单个病人扩展到覆盖各类人群、从关注单一疾病扩展到关注人体健康、从注重疾病的治疗扩展到注重针对性的预防干预,从而成功地阻断、延缓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进而达到维护人体健康的目的。
在这样的现代健康管理理念下,营养学的作用也从过去单纯倡导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状态进入和参与了健康管理,形成了“营养管理”的理念。并通过营养管理参与了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干预过程、控制了其中的营养风险,阻断、延缓和逆转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反过来说,个体从健康到疾病需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完整的,从低危险状态到高危险状态,再到发生早期病变出现临床症状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于慢性病,这个过程往往很长,如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其间的变化不易被轻易觉察,各阶段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即亚健康状态)。在此期间通过营养管理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性干预,如控制“三高一糖一肥胖”等慢性病发生过程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摄入过多,蔬菜水果(维生素、矿物质与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的营养风险,从而降低这些慢性疾病的发生率或改善其症状甚至逆转其发展进程,以达到防控疾病的目的。
(朱 兵)
有关营养与膳食的文章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能量与营养素人体每天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素,以保证机体新陈代谢和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七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和水,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二)脂类脂类是人体必需的一类营养素,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3-12-06
光线与人体健康光线是人们一切活动的最忠实的伴侣,是健身防疾,延年益寿的一个保证。现代医学还启示着人们,皮肤癌与晒太阳也有关系。据统计全美一年有60万人患上皮肤癌,其中8000多人死亡,还有一些人的免疫机制受到损伤,其原因与在阳光下曝晒有关。医学家们一致认为,太阳的紫外线是皮肤癌发病的主因,也是美国三分之一以上癌症的发病原因。除太阳光外,还有灯光等非自然光,如使用得当,对促进人体健康也有好处。......
2023-12-04
作为健康体育理论体系,在介绍营养与健康时,不能不涉及运动与营养的问题。正餐以及其他运动期间的饮食也应该以摄取富含糖类的食物为主。脱水量占体重的1%会使运动时的体温和心率明显上升。脱水量约占体重的4%~6%时,则肌力及耐力减少,同时引起热痉挛,令长时间活动能力下降20%~30%,亦会影响体内无氧代谢的供能过程。水分流失占体重的6%以上时,则有严重热痉挛、热衰竭、中......
2023-11-01
心理与人体健康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一门研究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影响的新科学———心理生理学,应运而生,且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医学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是受其精神与心理状况影响的。有50%的疾病是由精神与心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因此,经常保持自己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事。要保护健康,延年益寿,就必须不断调节,平衡心理状态,预防由于心理的失调而导致健康受损与疾病的发生。......
2023-12-04
饮食平衡与人体健康均衡营养是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物质基础,而营养的均衡来源于饮食平衡。所谓饮食平衡,是通过多种食品的摄取,供给每个人对总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适当的比例组成。人体能量的来源,主要是三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
2023-12-04
体姿与人体健康人体的姿势表现着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与健康状况。据科学调查,儿童与身体健康的成年人仰卧有利于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将手放置在胸部,以免引起梦魇。一般来说,人们都不提倡俯卧的姿势,这会使腹部与胸腔处于受压状态,不利于健康。......
2023-12-04
额叶脑肿瘤可以发生一侧视乳头水肿,另一侧视神经萎缩的特有现象。妊娠中毒症的病人,眼底往往可见到视网膜血管痉挛变细,视网膜水肿,甚至视网膜脱离,视力受到暂时或永久的损害。......
2023-12-04
汗:人体的心之液人的皮肤约有汗腺250万至500万个。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医学文献《黄帝内经》认为“汗为心液”。因此,出汗不正常,汗的颜色、气味异常,都可以作为某些疾病的指标值得引起注意,常见的有:自汗:不因劳动或活动而常汗出,多由于阳气虚弱不能固密所致,治宜益气固表。另有外感时发热而出汗者,亦称“自汗”为卫气不和,治宜调和营卫。肝硬化病人的汗液带有黄色,糖尿病患者的微汗则带有芳香味。......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