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长三角城市休闲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识别及优化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识别及优化

【摘要】:(二)长三角城市休闲化耦合协调发展驱动因素分析经计算,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及排名如表6-11、图6-4所示,显而易见国控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是最能影响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的因素,而星级饭店数量的多少与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的好坏的关联度最弱。由此可见,“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与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关联度最高。

(一)灰色关联分析

考虑到城市休闲化内部5个子系统相互作用时的交错性、关联性和时序性,本研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驱动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进一步揭示城市休闲化内部耦合协调机制。灰色关联分析是指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列和若干个比较数列的几何形状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数列。

参考数列(母序列):X0(k)=(X0(1),X0(2),X0(3)…X0(m))

比较数列(子序列):Xi(k)=(Xi(1),Xi(2),Xi(3)…Xi(m))其中,k=1,2,3…m,i=1,2,3…n。本研究将长三角城市休闲化综合得分设为参考数列,将40个城市休闲化三级指标设为比较数列,即m代表年份,n代表指标数。

第二步,数据标准化。由于系统中各因素列中的数据可能因量纲不同,不便于比较或在比较时难以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需要对搜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研究采用均值法进行处理:

第三步,逐个计算每个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对应元素的绝对差值。

第四步,计算灰色关联系数。

其中,ρ为分辨系数,ρ越小,关联系数间差异越大,区分能力越强。经研究,当ρ≤0.546 3时,分辨能力最好,因此本研究将ρ取0.5。

第五步,计算灰色关联度。

(二)长三角城市休闲化耦合协调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经计算,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影响因素灰色关联度及排名如表6-11、图6-4所示,显而易见国控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是最能影响城市休闲化发展质量的因素,而星级饭店数量的多少与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的好坏的关联度最弱。为便于观察,本研究依据计算得出的灰色关联度结果,将城市休闲化40个指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高关联度指标,即灰色关联度介于(0.8,1.0];第二层次为中关联度指标,即灰色关联度介于[0.7,0.8);第三层次为低关联度指标,即灰色关联度<0.7。

表6-11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驱动因素灰色关联度及排名

(续表)

图6-4 长三角城市休闲化驱动因素灰色关联度分布

1.高关联度指标

40个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中高关联度指标共有16项,分别为国控主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上一年为100)、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年末彩色电视机拥有量、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公共图书馆数量、文化馆数量(省、地级市+县城)、城市化率、公共汽车/电车客运量、城市人均绿地面积、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比重、城市夜间灯光指数、每百户城镇常住居民家庭年末家用电脑拥有量、城镇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入境旅游人数。其中,经济与产业发展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高关联度指标的19%,休闲服务与接待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高关联度指标的19%,休闲生活与消费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高关联度指标的31%,休闲空间与环境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高关联度指标的57%,交通设施与规模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高关联度指标的31%。

由此可见,“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与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关联度最高。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长三角城市居民的消费行为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逐渐从基础物质消费转变为享受型和发展型的精神消费,呈现休闲消费化特征。以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中城市休闲化综合得分首位的上海和末位的合肥为例,上海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25 339元,比上年同比增长8.8%。从分类来看,城市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总计16 026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4.4%;合肥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46 015元,比上年同比增长8.7%。从分类来看,城市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城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总计9 564元,比上年同比增长10.2%。两座城市的休闲消费增速均超过了消费总额增速。

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相互毗邻,生态环境问题休戚相关。当前,长三角区域在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污染综合防治、跨界污染应急处置、危废环境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探索,摸索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协商机制,为区域环境共治共建共享打下了坚实基础。2017年,上海黄浦江两岸45公里岸线正式贯通,该项改造工程拓展了城市滨江绿地面积,切实为上海市民更新休闲游憩公共空间,也为长三角区域打造了“城市会客厅”的样板间。2018年,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又进入了新阶段,包括制定方案深化了重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联合制定实施了首个区域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印发实施了太浦河水质预警联动方案等。2019年,三省一市联合签署《加强长三角临界地区省级以下生态环境协作机制建设工作备忘录》;上海市青浦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联合签署《关于一体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合作框架协议》;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联合签署《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信息共享备忘录》。多项政策和举措聚焦于整个长三角的城市生态发展,三省一市在环境领域不断寻求合作,深耕项目培育,致力于为长三角居民提供“绿色”的休闲空间。

2.中关联度指标

40个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中中关联度指标共有11项,分别为旅行社数量、城市绿地面积、空气质量大于二级的天数、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民用航空旅客发送量、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企业个数、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城镇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公园个数、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从业人数。其中,经济与产业发展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中关联度指标的18%,休闲服务与接待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中关联度指标的18%,休闲生活与消费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中关联度指标的36%,休闲空间与环境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中关联度指标的18%,交通设施与规模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中关联度指标的10%。

显而易见,除休闲生活与消费、休闲空间与环境外,经济与产业发展、休闲服务与接待与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关联度也较高。经济与产业发展的优势项主要体现在批发/零售/住宿和餐饮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在一定程度上为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性支持,进而形成深度融合发展机制,激发休闲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住宿餐饮业与休闲产业的互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住宿餐饮业为休闲旅游各类活动的开展提供住宿及餐饮等基础性服务;二是各类休闲旅游活动,尤其是大型节庆赛事为住宿餐饮业提供了大量客源,扩大了区域消费需求。批发和零售业与休闲产业的互动集中在休闲制造业和旅游装备业领域。电子商务零售业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休闲用品的制造与消费,且随着近年来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健康休闲的倡导,休闲消费逐步偏向高尔夫舞蹈乐器等这类运动产品,休闲制造业占休闲产业总产出的比例稳步增加,休闲产业对批发和零售业的需求也不断扩大。

休闲服务与接待系统主要从文化业和旅游业去评估:第一,文化业和休闲业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幸福产业”,其内在属性决定了二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发展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其中,长三角27座中心区城市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数量上出现持续增长,可见文化业逐渐成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文化设施的改善也为休闲化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是休闲服务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旅游业与休闲业的互动是全方位的,首先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餐饮、酒店、交通等硬件设施的完善,而基础设施也恰恰成为城市休闲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其次,旅游业为城市休闲化进程提供了客源保障。上海市旅游产业较为发达,每年吸引数以万计的国内外游客来沪开展休闲旅游活动,当然,如上海国际电影节、《不眠之夜》浸入式戏剧、五五购物节等极具影响力的休闲活动品牌也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促进了上海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因此,经济与产业发展、休闲生活和消费与城市休闲化发展具有较高的相关性,而随着文旅设施和居民消费水平的稳步提升,休闲服务和活动如何进一步优化升级,更好地适应居民消费需要将成为休闲产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3.低关联度指标

40个城市休闲化评价指标中低关联度指标共有13项,分别为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国家4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总收入、轨道交通客运量(地铁、轻轨)、公路运输客运量、星级饭店数量。其中,经济与产业发展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低关联度指标的31%,休闲服务与接待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低关联度指标的31%,休闲生活与消费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低关联度指标的23%,休闲空间与环境系统内相关指标数量为0,交通设施与规模系统内相关指标占据低关联度指标的15%。

可以看出,交通设施与规模对长三角城市休闲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弱。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适度合理的运输承载力是连接休闲服务对象与休闲活动的桥梁,是发生休闲行为的必要保障。同时,休闲的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线路与城市交通设施的多元化繁殖也具有原动力。但目前长三角城市交通规模和城市休闲化发展水平间尚未同步,主要原因是城市间的差距过大。截至2019年,上海共有16条地铁运营线路,相较之下合肥只开通运营了2条轨道交通线路,而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温州、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这些城市还在等待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给他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因此长三角区域仍有大量载客需求亟待满足,也有巨大休闲潜力需要被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