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填补国内特殊群体休闲研究的全纳休闲研究方向

填补国内特殊群体休闲研究的全纳休闲研究方向

【摘要】:从相关研究回顾来看,虽然国内社会、公众和学者开始重视无障碍休闲环境建设,但国外已有丰富实践的全纳休闲服务和研究在国内尚未兴起,涉及纳入残障人士,为其提供专业服务的休闲机构、休闲项目和专业人员等方面的实践和相应研究少之又少。基于文化制约观点,跨文化环境下全纳休闲的发展在中国有着深远的研究价值。

国内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特殊群体的休闲生活始于21世纪初,一是哲学视角下平等休闲观的提出,朱菁菁和徐炎章[58]、可妍[59]等最早提出应当在休闲服务中给予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特别关注,从外在环境和自身因素两方面改善弱势群体的休闲生活,消除偏见和歧视,体现人文关怀。二是以社会学、教育学视角下的城市残障人士的休闲现状研究,张哲乐[60]、别江侠[61]分别运用社会学冲突理论和社会排斥观点关注无障碍建设和社会排斥因素对残障人士休闲生活的影响,此外,李群力[62]、付善民[43]、肖昕茹[63]、李果[64]、汪丽娟[65]、陈文力[66]、刘文璐[67]、宋湘勤[68]、王凌瑾[69]等学者分别以特教学校学生、听障者、视障者等群体为研究对象,对其休闲空间、娱乐方式、休闲教育等开展了深入研究。三是体育学和跨文化视角下对国外残障人士休闲权利保障和措施的介绍,唐征宇介绍了美国全纳娱乐,提倡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娱乐活动的双向融合[70];刘洋基于社会融合观点分析了欧美残疾人体育立法特征[71];郭叶基于残障人士康复介绍了美国治疗游憩的发展历程,并分析了美国支持治疗游憩的相关法律与公共服务[72]

从相关研究回顾来看,虽然国内社会、公众和学者开始重视无障碍休闲环境建设,但国外已有丰富实践的全纳休闲服务和研究在国内尚未兴起,涉及纳入残障人士,为其提供专业服务的休闲机构、休闲项目和专业人员等方面的实践和相应研究少之又少。北美休闲研究对中国学术界最重要的影响,是中国休闲研究必须立足于自身的文化与历史发展,集体主义文化导向意味着在休闲方面对不同人群的分析可能要优先于社会心理学研究[73]。结合中国社会发展与残障群体现状,全纳休闲对国内研究的启示在于:第一,引入全纳休闲服务供递的概念,重视全纳休闲效益和休闲制约研究对休闲主体的心理和体验,深度揭示全纳休闲服务对特殊群体而言的社会融入价值,以及全纳休闲对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主观体验的提升程度等;第二,构建全纳休闲服务体系,包括服务环境和氛围营造,全纳休闲项目设计的理论与知识,全纳休闲服务的标准化等,国内可结合无障碍旅游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等方向,进一步考量无障碍休闲服务体系的构建;第三,中国文化传统深厚,国人的行为、意识形态、价值观等受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基于文化制约观点,跨文化环境下全纳休闲的发展在中国有着深远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