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传承先辈之殷切希望:当代青少年不负厚望,推进中国革命

传承先辈之殷切希望:当代青少年不负厚望,推进中国革命

【摘要】:我们的革命先辈不仅以行报祖国,而且以言励后人。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令人敬佩,他们的殷殷嘱托更令人难忘。我们的革命先辈不仅具有崇高的理想,而且具有丰富的感情。廖承志同志一生曾7次入狱,最后一次坐牢时间最长,竟达5年。我们的先烈对同志、对子女、对革命的后来人寄予了多么殷切、多么诚挚的希望呵!当代青少年一定要不负先辈厚望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

我们的革命先辈不仅以行报祖国,而且以言励后人。他们不屈不挠的斗争令人敬佩,他们的殷殷嘱托更令人难忘。

当他们身陷囹圄之后,当他们走上刑场之际,他们所想的不是自己的生命,而是革命的事业。

鲁迅先生在一首诗中写道:“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何必不丈夫。”我们的革命先辈不仅具有崇高的理想,而且具有丰富的感情。不过,他们的感情不是倾泻于个人家庭,而是与革命事业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罗世文被押上囚车“转移”之前,巧妙地留下遗书。在遗书中,他表达了自己的坚定决心——“高扬我们的旗帜”!也就是决心为革命而捐躯。他又告诉党组织剩余经费的存放处,让党组织使用。他的遗书虽仅寥寥数言,但言少而意深,他对党对同志的一片挚情全部包含在内了。

廖承志同志一生曾7次入狱,最后一次坐牢时间最长,竟达5年。漫长的铁窗生涯并未消蚀掉他的革命信念,“丹砂粉碎丹仍在,铁链锻成铁愈铮”,他的生命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华。他在狱中写给周恩来的信向党汇报了自己光明磊落的行动,表达了以身殉党的决心。他在给母亲和妻子的信中,劝母亲珍惜身体,愿妻子教子成才,“继续英勇事业”。廖公对党、对家全是出以公心。

何功伟(何彬)烈士为国而忘家,以家庭利益服从人民利益,表现了所有先烈们共有的高尚品格。他嘱托妻子转告朋友“加倍的努力”,“把革命红旗举得更高”,他盼望妻子善教后代,“继续完成我们未竟的事业”。他对革命、对亲人的嘱托都联系着革命事业。

蓝蒂裕是一位诗人,他以诗的语言嘱咐儿子“把祖国的荒沙,耕种成美丽的园林”。

我们的先烈对同志、对子女、对革命的后来人寄予了多么殷切、多么诚挚的希望呵!他们盼后人继承革命遗志,完成革命大业,造福祖国人民。

当代青少年一定要不负先辈厚望把中国革命推向前进。在当前,就应该献身于四化建设,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现代化的“美丽的园林”!

【注释】

[1]《在狱中与给母亲和妻子的信》:此信写于1942年。

[2]椿:廖承志的妻子经普椿。

[3]咏几首:此信附诗共四首。

[4]肥仔:系廖承志的小名。

[5]《在狱中写给周恩来的信》:此信写于1942年。

[6]涂胡公:系周恩来的代号。

[7]群情尽望春:人民群众都盼望着革命胜利,翻身解放。

[8]“英雄”夸统一:蒋介石吹嘘全国统一(实际上并不统一,解放区已占全国很大部分)。

[9]后笑是何人:最后的胜利属于谁呢(意思是胜利属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