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湘江战役的结果与深远影响

湘江战役的结果与深远影响

【摘要】:反第五次“围剿”以来的迭次失利,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数万红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许多高级领导人再也无法忍受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就是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遵义会议。会议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的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反第五次“围剿”以来的迭次失利,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数万红军将士的鲜血和生命,使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许多高级领导人再也无法忍受李德、博古的“左”倾错误,部队中明显地滋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

1934年12月上旬,8万多红军以折损过半的惨重代价突破敌人的湘江防线,约3万人渡过湘江登上了越城岭,翻过老山界到达湖南通道县境内。

12月11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通道城外一家农户的厢房召开紧急会议,应邀参加的毛泽东在这次会议上起到了支配作用。会议决定:避开十倍于我的强敌,放弃李德、博古既定的进军计划,不再前往湘西与贺龙、肖克的二、六军团会合,而改向贵州的黎平进发。由于与会大多数领导人对毛泽东的坚决支持,李德、博古别无选择,只好同意在通道转兵向贵州黎平。

12月18日傍晚,中共中央在黎平县城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周恩来以铁的事实几次发言批评李德、博古的错误路线;毛泽东则再次阐述他在通道会议上的发言意见,重申向贵州进军的主张,正式建议红军向贵州第二大城市遵义进发。

1935年1月8日,红军攻占遵义城。

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城内的柏辉章公馆召开会议。这就是决定中国革命成败的遵义会议

会议对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突破四道封锁线的教训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周恩来、毛泽东、洛甫(张闻天)、朱德、王稼祥等人先后对李德、博古“左”倾军事路线和军事指挥的严重错误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参加会议的大多数人都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在遵义会议上,博古和李德被撤销了最高军事指挥权,而毛泽东则在这次会议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又被推为三人军事小组成员。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了毛泽东同志对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中国革命而由此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