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南王乡: 重点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并优化企业管理水平

南王乡: 重点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并优化企业管理水平

【摘要】:南王乡始终把水、田、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田间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发各个方面,大力争取农业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资金投入,新增机井5眼,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针对南王乡大部分企业为起步较早、规模不大、占地不多、设备落后的传统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现场堆放杂乱、档案资料不全、硬化、绿化、美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

【基层组织建设】 一是抓阵地建设,夯实基础硬件设施。利用贫困村提升工程,新建藏孤台、西笏口2个村级活动场所,改造升级眉应口、龙门、赵村、大南邢等村级阵地,提升村级阵地整体形象,13个千人以上的村成立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配套图书资料和文体用具,全乡除山区村外其余21村的村级活动场所基本实现“议事决策、党员活动、便民服务和文体娱乐”的综合服务功能。

二是抓队伍建设,提高党务工作能力。明确党建工作指导团队,14名科级干部、3名科级挂职干部、组建成17支党建工作指导小组,覆盖全乡23个农村党支部,调整党支部书记一名(湖村),充实支部班子成员一名(西笏口),加强了村支“两委”领导力量,管理使用好7名“第一书记”。

三是抓特色建设,扩散辐射带动效应。破解个性难题。培植特色产业。董家堰山区以移民产业、扶贫产业培育为切入点,创建飞地生猪养殖扶贫产业,黄场峪村以村集体兴办养鸡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同时,帮助村民发展产业,拓宽了村民发家致富的渠道;让党建工作在产业基地上开展,使村民得到更多实惠。开展多元活动,开展便民服务、慰贫帮困、扫黑除恶、乡村清洁、精神扶贫、文体娱乐等主题活动,有效发挥党支部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带领群众的堡垒作用。

【“三农”工作】 2018年,南王乡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三大工作重点,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为总抓手,加大农业设施建设力度,发展设施农业,努力提高农业机械普及程度,增加农业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围绕农民增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效优质农业,有力地促进了粮、林、牧等产业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推进,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南王乡始终把水、田、路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围绕田间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综合开发各个方面,大力争取农业开发、土地治理等项目资金投入,新增机井5眼,节水灌溉面积1.4万亩。全乡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6.07万亩,2018年全年粮食产量3109万千克,实现稳定增收增产。

二是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在完善大南邢、赵村、镡村三个设施农业园区的基础上,在各村依据立地条件、生态环境、生产传统、供给侧结构改革需求等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全乡推广种植万寿菊、辣椒、莲藕、西瓜园艺苗木、瓜菜制种、干果经济林、矮化香椿、渗水地膜谷子等10余种特色种植品种,经济作物占到全乡播种面积的25%以上,亩均增收680元以上。

三是积极培养科技示范户,种粮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累计聘请市县专家进行培训1000余人次,推广玉米高产品种大丰30、沃丰9号,中地9988共5万亩,推广应用优质水溶复合肥,改良土地1000亩。

四是发展规模养殖、特色养殖、生态养殖。新规划养殖用地100亩,投入养殖项目500余万元,新建圈舍1000余平方米,秸秆综合利用5万余亩,以环保督办案件为抓手,整改养殖场5座,推进传统畜牧业向规模化、生态化迈进。8月底全乡猪存栏1.35万头,牛存栏5200头,羊2.1万只。

【项目攻坚】 一是按照“巩固、发展、提高”的方针,营造“六最”营商环境。发挥干部入企服务推动作用,着力创优招商环境,多渠道招商引资,合理引导,全乡重点项目定襄县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叶黄素提取和辣椒颗粒生产线建设项目、同力锻造有限公司锻压机加工生产线扩规技改项目、海正医药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口服固体药用高密度聚乙烯包装材料生产线项目、南王村生猪一体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二是推广企业管理6S管理理念。对23户规模以下运行企业按县政府要求全部以按照提升企业形象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安全保障,提升员工职业素养,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目标,通过按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标准逐户验收,对好的典型予以表彰并总结经验,对不达标企业按“小散乱污”企业进行停业整顿或彻底关停,促使在2018年底全乡所有锻造企业实行6S管理。

三是推动法兰锻压企业多元整合重组。通过以订单联企业,靠大户带小户,加快实现规模扩张。分类整合。按照留晖、龙门、东王、镡村四个相对集中园区,企业资产、产能和产品类别,鼓励产能优势企业并购整合小微企业,实现强强联合、强弱联合,扩大产能。通过设备创新、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益,使自由锻和模锻广泛应用。按照法兰锻造产业指导目录和能耗、环保、安全标准,采取市场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淘汰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低效益的小冶炼、地条钢制造企业。至2018年底,将正在运行的23户企业将整合重组为11户企业。

四是推进企业规范化管理验收。针对南王乡大部分企业为起步较早、规模不大、占地不多、设备落后的传统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水平不高、现场堆放杂乱、档案资料不全、硬化、绿化、美化、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按照锻造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十条标准,今年以来,配合工商质监、消防、环保、安监、经信、财政、税务、电力国土等12个部门对所涉企业进行了联合验收。截至目前,我乡的28户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基本完成厂区内硬化、绿化、美化工作。但从验收结果看,全部为需整改提升的企业。目前,验收组所涉单位对企业发放了整改通知单,并对企业进行了现场指导,所有企业正在按照锻造企业规范化管理三十条的标准进行逐步整改。

【脱贫攻坚】 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督促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充分发挥帮扶作用,认真落实帮扶政策;组织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动态调整,圆满完成了线上线下的数据审核。制定了2018年工作计划及减贫方案,明确减贫任务,围绕产业扶贫,认真落实五位一体小额信贷扶贫政策,鼓励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小额贷款自身发展产业脱贫,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将贷款入股大型企业,通过分红实现脱贫,认真落实一村一品一主体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好退耕还林生态补偿脱贫政策,为了解决贫困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了月嫂、护工、新型职业农民、残疾人护理等培训,共培训1100人次,23名大中专贫困大学生申报了雨露计划等专项救助。落实易地扶贫搬迁,集中移民户7户26人,分散移民户23户58人,2018年达到全部村摘帽,完成258户,507人的脱贫目标。

社会保障】 健全和完善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应保尽保,共对全乡2235户低保户进行清理核查,清退不符合条件低保户150户。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良种补贴等各项惠农资金,全部及时足额地发放到户。落实农村危房改造19户。全面贯彻执行放开两孩政策,搞好优质服务,完成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审核58人,组织完成妇女“两癌”筛查750人,孕前优生检查夫妇170 对,产前筛查137人。

【农村特色风貌和乡村卫生专项治理】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两年分别开展了“八道四治四建”专项行动、乡村环境卫生“黄红牌”督战、乡村“三乱”治理行动,大南邢、黄场峪、茶房口等村分批启动农村特色风貌村整治工程。按照建绿色环境、建整洁风貌、建良好秩序、建长效机制的要求,量化分解,稳步推进,边整治边建立了农村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累计出动装载机260台次,对全乡道路沿线21个村的垃圾进行了定期清理,累计清理5万余方,并对村中垃圾池进行了分片,分人负责,使垃圾清理维持长效管理。累计下达拆违通知书20件,拆除建章建筑15处。

【森林防火】 在秸秆禁烧,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森林防火常抓不懈,出动宣传车,利用喇叭、墙体广告、横幅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了浓厚的防火氛围;加强巡查值班,护林员尽职尽责,巡山护林、应急队伍巡查;加强防护措施,继续在边坡开设隔离带;对重点林区,强化火源管理,严格执行南王乡制定的《田间可燃物清理办法》。

【安全生产】 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443”工作法,扎实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切实抓好“六打六治”打非治违专项行动,经营单位分部门、分片划分责任人,开展安全生产“七进”活动,进行了消防知识培训、安全演练等,无安全事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