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襄县科技在区域经济转型中的重要角色

襄县科技在区域经济转型中的重要角色

【摘要】:2018年市委、市政府给定襄县下达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中涉及科技方面的占到五分之一左右,这些指标涵盖了科技部门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多项工作。目前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争取国家科技部门支持推动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和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抓手。

【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 2018年市委、市政府给定襄县下达的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指标中涉及科技方面的占到五分之一左右,这些指标涵盖了科技部门包括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创业孵化、技术交易、知识产权等多项工作。2018年,围绕完成这些转型升级指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全局上下克服诸多困难,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千方百计做好工作,至12月底各项指标基本完成。1.高新技术企业数:任务数3个,完成3个。(昊坤法兰、双环法兰、济达电气)2.技术合同交易额:任务数0.4472亿元,完成0.5亿,占任务数的118%。3.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任务数1个,完成1个,占任务的100%(金瑞)。4.省级及以上众创空间数量:任务数1个,申报认定1个(阳坡婆众创空间)。5.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入库数:任务数2个,完成2个(天宝集团公司、双环法兰公司)。6.市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任务数3个,已完成3个(恒跃、天宝、金瑞)。7.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任务数34个,完成34个,占任务数的100%。8.发明专利申请量:任务数10个,完成16个,占任务数160%。

【“国家火炬定襄县法兰锻造特色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 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针对国家鼓励发展的细分产业领域,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各方优势资源汇聚、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特色、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显著支撑和带动作用的产业集聚区。目前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已经成为争取国家科技部门支持推动县域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特色化和集群化发展的重要抓手。2018上半年,在山西省科技厅和忻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定襄县开展了国家火炬定襄县法兰锻造特色产业基地的申报工作,编写了近20万字的申报资料,经市科技局推荐、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评审,已报送至国家科技部。下一步我们将积极准备科技部组织的专家评审答辩会,争取通过评审。

【扶贫工作】 1.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了科技扶贫。一是开展科技人员结对扶贫。全县从农口部门选派120名科技人员,分别深入到57个贫困村,与贫困户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科技人员不定期为所包村和贫困户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帮助贫困户解决技术需求问题。二是因地制宜开展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科技、农业林业农机等部门,通过印发资料、现场咨询、专题培训、科技下乡等多种方式开展了温室甜瓜栽培技术、甜瓜吊蔓栽培技术、温室大棚水肥一体化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瓜菜无公害生产技术、现代养殖技术、杂粮种植栽培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农产品储藏、电子商务等10个系列的技术培训。共印发科技宣传与培训资料5000余份、开展技术咨询850人次,组织科技下乡及培训活动5期,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余人,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技术支撑。三是开展了驻村扶贫。科技局负责蒋村乡土岭口村精准扶贫工作,该村85户,194人,耕地1256亩,农作物种植面积770多亩,退耕还林面积479亩,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主要以种植高粱、谷子和玉米为主。2018年全村有精准贫困户4户,5人,其中五保户2户,因病致贫户2户。科技局派出5名工作队员开展驻村帮扶,2018年,突出抓了五个方面的工作:1.精准帮扶、精准施策,抓实、抓细、抓严单位帮扶工作。在年初走访了全部贫困户和59个非贫困户,对低保户、无房户、大病户、困难户进行摸底调查,召开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座谈会5次,反复听取大家对脱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在一年两次的识别当中,按照中央省市要求,协助所包村搞好贫困户的精准识别,对全村每个农户的家庭人口、收入情况、贫困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对应该列入贫困户的做到不遗漏,不出错,应列尽列,对不够条件的坚决杜绝列入贫困户,避免出现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现象出现。同时,在上报脱贫户过程中也绝不因为体现扶贫成绩搞所谓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等虚假现象。2.积极开展产业扶贫。(1)根据本地实际抓好小杂粮种植。2018年全村种植高粱350亩,谷子250亩,玉米150亩,因当年雨水较多,高粱亩均收入700元,谷子亩均收入1000元,玉米亩均收入500元。贫困户温如成,种植自己耕地+租种别人耕地共13亩,全部种植高粱,2018年总产高粱9000多斤,总收入7000多元,除去投资等仅种植一项纯收入可达4000多元。(2)发展林业产业。新栽香椿树5000株,全村香椿树达到4万多株,年收入约5万元。新增核桃树300亩,全村核桃树达到1000多亩。(3)安装光伏发电项目。村集体争取扶贫投资8万元,安装光伏发电板120平方米,建设光伏发电项目一个,每年可为本村增加集体收入9000多元,为贫困户增收600元。3.建立电商服务平台。在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和县供销社的帮助下,土岭口村建设了供销e家土岭口服务社,解决了村里没有商业销售服务点,村民购买食用、百货产品难的问题。下一步将进一步扩大电子商务为农服务范围,把村里的农副产品通过供销e家推销出去,把农户需要的消费品送进来。4.协助土岭口村开展了整村提升工程建设。2018年全村新按太阳能路灯21盏,解决了晚上街头照明的问题;新建村集体办公房2间,新修村委大院围墙2.5×104米,水泥铺设村委大院地面385平方米;安装高音喇叭一个,建设村务公开栏2个,新修村民文化活动场所2处,500平方米,总投资14.5万元。5.开展送温暖活动。包村单位及驻村工作队在春节中秋节等节点,多次开展慰问贫困户活动。全年慰问支出近3000元。

【党风廉政建设与党建工作】 1.加强理论学习,促进党员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提高。根据各个时期和机关党工委的要求,党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学习了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党纪党规文件,开展了党纪政纪教育活动,增强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2.加强制度建设和廉政建设,促进支部战斗力的进一步发挥。先后制定了党支部《一课三会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学习教育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等规章制度,对党支部建设和活动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形成了制度规范、运转良好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按照县委和县纪委的部署,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对党风廉政建设和作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题学习,专题研究,制定了《科技局党支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清单》《党风廉政建设谈话制度》等多项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和责任分解细化、责任到人。同时,坚持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作风建设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强化和落实好“一岗多责”,增强抓党建、带队伍、促发展的意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保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用党章党规约束党员干部行为,促进党风廉政建设。3.严肃党的政治纪律。教育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维护党章、严肃党的纪律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项任务,自觉担负起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的责任,教育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常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使党员干部以案明纪、引以为戒,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4.改进工作作风。积极下基层调研,走访企业20多家,帮助企业解决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有关问题46项。把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创优工作环境,确保机关作风的持续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