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定襄县城郊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定襄县城郊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与发展情况

【摘要】:编制了“定襄县城郊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书、《定襄县城郊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方案》已经上报市农委,目前方案已通过。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任务指标是增速6.17%,截至年底全县完成销售收入5.318亿元,增速15.49%,全市名列前茅。农业部、省农厅连续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一核”即城郊农业核心区。

【指标完成情况】 创建一个特优区、产业园或优势产业集群。定襄县的创建意向“定襄县城郊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了专家的审核。编制了“定襄县城郊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书、《定襄县城郊瓜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方案》已经上报市农委,目前方案已通过。

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任务指标是增速6.17%,截至年底全县完成销售收入5.318亿元,增速15.49%,全市名列前茅。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任务增速是7%以上,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94元完成增速7.9%。

“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情况:任务是10个,目前已有19个产品认证,完成任务的190%,产地面积8.56万亩,完成任务的305.7%,规模养殖场2个,完成任务的200%。全市排名第一,全省名列前茅。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达到32.28万亩,占到总耕地面积的63.81%,耕地地力水平提高1个等级,亩均增产100千克。全县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5%,超过全国平均水平(66%)17.5个百分点,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4%。全县“三品一标”认证单位43个,产品45种131个,产地规模20.4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4%,养殖规模3.4万只。全县5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达到525户,面积达到7.8万亩,500亩以上的达到18户,面积1.45万亩。土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2.35万亩。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总面积20.15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39.8%。农业部、省农厅连续3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按照农业部6大项24项指标综合评分,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程度的96.2%(农业部要求2020年达到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水平)。

【滹沱河万亩生态农业经济带建设】 村连云农业公司水稻种植加工一体化项目和吉福寺生态农场芦笋、莲藕、中药材等功能食品建设。村连云公司水稻种植面积3200亩,并投放了200亩螃蟹苗,探索“水稻+螃蟹”生态种养模式。

吉福寺生态农场2018年已新增芦笋种植270亩、莲藕180亩、玉露香梨树250亩,林下中药材套种面积达到了450亩。在莲藕池中养鹅5000只,预订了2000斤小龙虾,利用“鹅、藕、虾”不同层次分布,达到藕田除草增氧目的,建立起了生态循环农业。

【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 2018年,定襄县耕地面积52.4万亩,其中二轮计税面积38.6万亩,全县辖9个乡镇,155个行政村,6.2万户,18.02万人。自2014年受禄乡三个村试点开始,全县9个乡镇155个村全部展开土地确权工作,截至目前,149个村已全部颁证完成,完成率96.1%,达到了省里规定的完成95%以上。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县成立了领导组,制定了《定襄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定襄县人民政府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界定的指导意见》《定襄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流程时间节点安排》《定襄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1566”工作法》《定襄县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印发了《定襄县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致广大农民朋友一封信”,为全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做出了指导性意见,确定了2018年底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任务和成员身份界定工作任务、2019年10月完成全部改革任务的时间节点,同时编印了500 本培训资料、3000 本宣传手册下发到每个乡镇村。截至目前,一是各乡镇各村已基本按程序按时间节点安排展开工作,账面资产基本澄清,减免税费及政府部门投资形成资产也已安排就绪,各村正做盘盈盘亏工作,达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证相符公示无异议即可完成清产核资工作;二是成员身份界定工作已同步展开,各乡镇重点村已完成摸底工作,其余村也已开始成员身份界定摸底,按照程序及时间节点展开摸底调查、开会公示等工作。此两项工作已完成。

【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召开了“全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工作推进会”,参会人员包括武强副县长、政府办、农委、财政、人行、信用联社和各乡镇主要负责人、分管农业副乡镇长、经管站站长、155个村的村委主任共200余人。会议由农委王主任主持。会上经管站站长讲解了《定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定襄县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农委总农艺师讲解了各种表格的正确填写,武强副县长做了重要讲话,要求各乡镇和村委会要高度重视,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好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工作,并按时上报相关资料。

【《定襄县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 按照市农委统一安排,2018年8月1日全市统一进行政府采购,确定了山西农大农村区域经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为编制单位。从今年3月起,以县农委牵头着手开展了《定襄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的编制工作。2018年8月8日签订了《定襄县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编制》合同书,2018年9月23日该编制公司提供了规划初稿,各成员单位就各单位的实施内容、完成指标进行了核对审查。向山西农大农村区域经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提供了修改审核后的文稿。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提出整改意见,报县委常委会通过后印发实施。12月11日通过市农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出台了《中共定襄县委定襄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讨论通过了农业绿色发展行动、产业兴村强县行动、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品牌建设提升行动、科技创新行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程、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程、龙头企业培育和转型升级工程、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工程等11个行动和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了《定襄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18年—2025年)》,提出了着力打造“一核”“两圈”“三区”“五带”“百园”空间布局结构,实施“12563”战略。“一核”即城郊农业核心区。“两圈”即平川水地区粮经立体种植及特色瓜菜种植产业圈和丘陵旱坡地区杂粮、果树及畜牧养殖产业圈。“三区”即北部以受禄乡为龙头的设施农业辐射区、南部以南王乡为引领的生态畜牧养殖示范区、东部以河边镇为重点的水果种植推广区。“五带”即以忻台线为轴心,依托西河头地道战遗址、河边民俗馆、五台山旅游景点,种植甜瓜、礼品西瓜、稀特蔬菜等,打造旅游经济产业带;以定北线为轴心,依托凤凰山植物园、受禄乡设施农业长廊,种植早熟甜瓜、五彩西红柿、稀特蔬菜等,打造休闲采摘、体验农业产业带;以滹沱河为轴心,以生态保护为主线,种植“莲藕+小龙虾”、水稻、油用牡丹、芦笋等,发展生态种植和休闲观光业,建设万亩生态农业产业带;以山瑶线为轴心,发挥传统种植优势,种植玉米套辣椒、西瓜复种秋菜等,打造特色粮经、瓜菜立体种植高效农业产业带;以忻宏线为轴心,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和优越的丘陵山地立体气候条件,种植优质谷子、香椿、玉露香梨等,打造特色杂粮、特色林果产业带。“百园(场)”即在全县打造1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标准园(场)。

“12563”战略:“1”就是打造全国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2”是开展2个创建,即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5”是建设5大产业基地:特色蔬菜(包括西甜瓜)、特色杂粮、特色干鲜果、特色养殖、观光(休闲)农业;“6是实施6项行动:农业物质装备水平提升行动、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农产品加工业推进行动、农技推广服务支撑行动、农业经营体系升级行动、农业绿色发展行动;“3”是提供3项保障:即组织保障、政策保障和资金保障。

农资市场监管】 按照《定襄县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草案)》文件要求和工作部署,结合定襄县实际,以种子、农药、肥料等农资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认真组织开展了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专项整治行动,有效地维护了全县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一是检查农资经营者有无产品登记证、批发证、生产许可证、经营许可证、审定证书、营业执照等;二是检查农资经营者有无按照规定建立购销台账并进行记录。检查农资经营者销售的产品有无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经营国家明令禁止、过期、失效、变质以及其他不合格农资;三是检查农资经营者有无经营标签标识标注内容不符合国家标准,伪造、涂改国家标准规定的标签标识标注内容,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假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之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的农资。四是检查农资经营者有无利用广告、说明书、标签或者包装标识等形式对农资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适用范围、有效期限和产地等做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此次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执法人员200人次,车辆80台次,检查9个镇43家农资经营门店展开了一次拉网式排查。

【产业扶贫】 目前全县有57个贫困村,贫困户4197户,贫困人口8000人,其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为4150人。2018年产业带动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为1746人,产业总投入1360万元,带动企业数6个,合作经济组织42个,有股份制合作经济组织村数39个。全县贫困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共涉及种植、养殖、光伏、务工四大增收项目。其中种植业带动主体29个带贫620户,养殖业带动主体10个带贫357户,光伏产业带动主体3个带贫68户,其余务工467户。①实施优质杂粮提质增收工程。一是引进高粱新品种晋杂18号、晋杂22号等,增加种植面积0.5万亩;二是增加甜糯玉米,饲用玉米等0.5万亩;三是继续以张杂谷10号为骨干品种,推广种植杂交谷,全县谷子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四是积极推广马铃薯、豆类等新品种,努力提高单产水平。②实施特色林果业增收工程。今年主要:一是推广发展玉露香梨1000亩,共吸收带动贫困户100余户;二是依托瑞锦隆公司继续推进栽桑养蚕项目,今年新发展面积600余亩,共吸收带动贫困户200余户;三是依托林业项目,新发展干果经济林3000余亩。③实施中药材种植加工增收工程。2018年新发展8000亩,在南王乡建设一个高产示范区1000亩,宏道吉福寺新品种示范区3000亩。④实施规模健康养殖业增收工程。今年继续依托温氏集团40万头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采取“公司+园区+农户”的合作模式,全县共发展猪舍70栋,其中新建扶贫养殖小区2个。此外,各贫困村还积极利用扶贫专项资金、扶贫贴息贷款等大力发展牛羊养殖,呈现出回升态势。⑤实施农产品电商营销增收工程。充分利用乐村淘、阳坡婆、村连云等电商平台,推动贫困山区农产品销售,拓宽当地群众增收渠道。目前乐村淘村级服务网点已达到121个,其中贫困村14个;阳坡婆18个,其中贫困村6个,村连云9个,其中贫困村2个。⑥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增收工程。今年一是加强对马家窑、继成、白玉沟、上东留等乡村旅游的功能提升;二是因地制宜积极开发创建新的旅游景点。⑦实施兴教提质工程。至目前,我委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杂粮生产、病虫害防治、新品种新技术应用等实用技术培训,共计20余场,累计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户比例达到30%以上。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农委召开了动员会,成立了农委扫黑除恶工作领导组,出台了实施方案,遵循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原则,全面摸排,整改不规范行为9条。

太阳能路灯电池更换】 太阳能路灯安装已5年,需更换蓄电池,今年组织顺利完成7个乡镇58个村1160 盏太阳能路灯蓄电池更换工作。

【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 一是成立了由农委主任任组长的定襄县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推进领导组,制定并印发了《定襄县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实施方案》和《定襄县种植业污染源调查技术方案》,全县划分为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和北方高原山地区两大区域。其中,黄淮海半湿润平原区共62个抽样调查地块,北方高原山地区共8个抽样调查地块,全县共70个抽样调查地块。目前已完成了70个抽样地块面积、产量、耕作方式、施肥、施药、灌溉、地膜、秸秆等相关信息的调查。

二是制定了《定襄县第二次农业污染源普查质量控制实施方案》,成立了数据审核专家组,对70个抽样调查地块的相关数据进行了集中审核,并通过系统上报,目前已通过了市级审核。

【粮食功能区划定】 定襄县粮食功能区划定为玉米功能区,划定面积24万亩。目前已完成了国土、发改、林业、开发办等6个相关单位的资料收集,全县9个乡镇95个村的种植作物调查工作已结束。

【“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 一是组建了由县政府县长张生明同志担任组长的定襄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定襄县深入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实行了领导包保制度。县四大班子领导对“大棚房”清理整治行动实行包乡镇工作方式,对所包的乡镇进行了专项督导,全面排查各乡镇“大棚房”问题情况,切实推动了全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全县九个乡镇组织乡镇领导、乡镇干部、支村两委干部对辖区内设施农业园区和零散设施农业种植户实行网格化管理,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做到了对辖区内设施农业所有耕地全面监管,不留死角。二是组织全县九个乡镇进行严格整治排查。一是全面排查:9月25日在县政府第五十一次常务(扩大)会议上,定襄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组长张生明县长具体安排了“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要求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各项工作,排查工作要做细、做实、做到心中有数,发现后严格按照政策进行查处整治。各乡镇负责人对全面排查结果进行了签字背书;二是开展“回头看”:10月30日县政府武县长召集农委、九个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镇长在农委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排查清理阶段工作“回头看”。具体安排了各乡镇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精神,认真开展排查清理阶段“回头看”工作。三是落实“回头查”工作:11月15日武县长召集农委、国土以及九个乡镇分管农业副乡镇长在农委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查”会议,要求各乡镇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查”工作。会后县农委和县国土局协调推进了全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运用国土大数据和国土卫星遥感技术,做到全覆盖、无遗漏。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对辖区内的“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回头查”结果进行了签字背书。背书结果乡镇留存后上报领导组办公室归档保存。各乡镇对辖区内设施农业建档立卡,建立起了设施农业台账,全面实行监管。三是警示教育专项行动。12月3日县农委主任、分管领导、农技中心主任、蔬菜站站长在农委三楼会议室集中观看了市“大棚房”领导组办公室组织的“大棚房”警示教育片。12月7日县政府武县长组织政府办、农委、国土等成员单位和全县九个乡镇分管农业领导在县政府三楼会议室集中观看了“大棚房”警示教育片。12月8日—10日全县九个乡镇组织设施农业园区、设施农业重点村两委干部观看了“大棚房”警示教育片,真正起到了震慑作用。四是扎实开展“大棚房”问题督查。12月7日政府副县长武强召集农委、国土以及九个乡镇的乡镇长在县政府3楼会议室,专门召开了全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督查会议,会上对督查内容进行了重点安排。抽调国土、农技中心技术骨干分成3个督查组对全县九个乡镇的“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进行督查,重点督查内容包括乡镇人民政府主要领导是否督导辖区内“大棚房”问题清理整治、对辖区内“大棚房”问题清理摸排整治是否实行网格化管理、对违法违规建设“私家庄园”、大棚内建房等一、二类问题是否做出全面排查、对城市郊区、各类农业园区和违法违规占地的工商企业、非农主体是否全面排查等16项内容。通过督查扎实推进了全县“大棚房”问题专项清理整治工作。

【辣椒、甜瓜推广项目】 项目总投资50万元。由定襄县雨田现代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温室甜瓜试验、定襄县美康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定襄县向前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露地特色蔬菜(辣椒)产品基地建设项目500亩、定襄县绿裕种苗培育有限公司和定襄县聚能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蔬菜集约化育苗技术推广应用。

【千亩玉露香梨示范园建设项目】 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建设规模1000亩。其中:受禄乡上零山村新起点经济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栽植300亩;宏道镇马城村马城吉福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栽植250亩;河边镇青石一村文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栽植250亩;河边镇二村文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栽植200亩。

【中药材产业崛起工程项目】 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0万元,定襄县康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地粗加工,仓储设施,粗加工设备;定襄县彦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实施规模400亩;定襄县马城吉福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品种、新技术试验面积110亩。

【玉米统防统治项目】 项目总投资21万元。玉米重大病虫统防统治10000亩,每亩补助15元;蝗虫、黏虫、小地老虎等暴发性害虫统防统治5000亩。

【玉米病虫绿色防控项目】 项目总投资11万元,其中玉米病虫绿色防控推广3000亩,每亩补助20元;开展玉米病虫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5000亩。

【参加山西省(太原·阳泉)特色农产品北京展示展销活动】 组织山西益众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定襄县维尔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参加了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山西省(太原·阳泉)特色农产品北京展示展销活动”,集中展销了我县特色农产品:富硒小米、石磨小麦粉、石磨玉米面、石磨荞麦面、粗粮馆礼盒、定襄蒸肉和甜糯玉米系列产品等,扩大了我县农产品的知名度。在9月13日举办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定襄县人民政府和北京明晋隆果品销售有限公司签订了年产3万吨植物蛋白饮料5万吨小杂粮5千吨纯净水加工项目合同,招商引资金额3亿元。定襄县是唯一一个代表忻州市出席了2018年山西省招商引资贸易项目签约仪式的县。该项目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工,仪器设备正在调试中。农委是该项目的招商引资主体,超额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2亿元的招商引资指标。

【参加山西(忻州)首届农民丰收节暨杂粮产业博览会】 定襄县组织了山西益众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山西大谷穗食品有限公司、定襄县维尔康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定襄县鑫如制粉厂、定襄县班氏酿造厂五家企业参加了博览会,展示展销的产品有石磨杂粮面系列产品、粗粮馆礼盒、纯手工把把粉、老陈醋、手工老醋、香醋系列产品、十八川小米、甜糯玉米系列产品,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7年3月,定襄县被农业部确定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单位,我们按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考核办法》的要求,全力推进监管体系、标准化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四个体系”建设。一是强化宣传,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在县电视台20多个频道滚动播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宣传字幕,制作播放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监管专题新闻5期。在晋昌大街西入口和县城北外环路口高速路高架桥上制作4块大型广告牌,在晋昌大街制作56个路灯宣传广告牌,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园区)、畜牧养殖场重点路段喷写墙体广告20条,张贴宣传彩贴1000张,并积极利用微信现代宣传工具,向公众推送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内容,有效提高了全县广大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二是实行目标考核,增强各乡镇和各部门工作主动性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9个乡镇和11个县级部门年度考核内容。三是列入财政预算,强化投入保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工作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预算总投入资金260万元。四是建立例会制度,加强对验收点的检查督促工作每2周召集主要创建成员单位、乡镇分管副职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站长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例会,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综检中心、溯源大厅、重点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资兽药经营门店进行了多次检查督促,对检测进度、追溯平台建设、生产基地生产记录和检测记录完善等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进作用。五是加强检测工作,按质按量完成检测任务从2018年5月起县综检中心抽调6名乡镇农技特岗人员充实到检测队伍中,检测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完成检测总任务的98.5%。六是制定生产技术标准,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制定了17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出台了《定襄县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奖励办法》,建立健全认证监管和补贴奖励机制,2018年已完成“三品一标”产品认证20个,完成任务的190%;产地面积8.56万亩,完成任务的305.7%;规模养殖场2个,完成任务的200%。全县共有“三品一标”认证单位49个,产品58种144个,产地规模23.54万亩,占到耕地面积的46.3%;养殖规模8.6万只,占到总养殖量的53.6%,总产量182480.8吨,占到食用农产品总量的49.5%。七是配备村级协管员,完善县乡村三级监管网络县级层面,农业、畜牧成立了农畜产品监管监测机构,负责农畜产品质量监管和监测任务;乡镇级层面,按照“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制度、有设备、有经费”的“六有”标准,成立了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与乡镇农技站一套人马,两块牌子;村级层面,共有152个行政村配备了154名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负责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传递和监管工作。八是严格生产过程管控,严肃查处农资经销违法行为农业、畜牧部门对7个生产基地,22个种植合作社(企业)、25个养殖合作社(企业)、1个生猪屠宰点共55个监管对象开展了网格化监管,监管责任人83人,监管频次数628人次;深入开展农药及农药残留、“瘦肉精”、兽用抗菌药、生猪屠宰注水和春、夏季农资打假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县共开展各类专项整治56次,其中农业投入品检查38次,兽药、饲料、生猪屠宰检查18次,出动执法人员130余人次,查处违规农药案件3起。九是建设安全监管平台,实现农产品源头追溯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与监管平台和14个蔬菜、水果生产基地追溯点,将县域内主要农产品生产主体、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逐步纳入追溯系统管理,实现线上监控和线下监管相结合,提升监管效率,实现农产品生产源头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11月27日通过专家组验收,以97.1分全省六县排名第一通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