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卫计工作概述:严格监督、提升考核、加强基层工作

卫计工作概述:严格监督、提升考核、加强基层工作

【摘要】:三是严格监督,确保了工作质量,圆满完成了计生考核平台的上报工作。县委考核办对成员单位、各乡镇、各部门计生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考核结果上报县委书记、县长,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开展。最后巩固加强乡村两级计生工作。进一步稳定基层队伍,推进职能融合、工作转型、服务升级,出台了《定襄县推动卫生计生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实现了卫生计生工作“双加强”。

【概况】 定襄县卫计系统所属单位共20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6个,乡镇卫生院9个。全县村卫生室有143个,共聘用乡村医生347名。有社会办医机构6个,厂矿医院1个,全县共有个体行医诊所42个。全系统现有干部职工总数622人。

【党委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其他党委成员为成员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局党委认真研究制定了《2018年度全县组织工作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工作方案的通知》《基层党组织党员活动室规范化建设和使用标准(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二是强化责任主体。主要领导重要工作亲力亲为,按照“四个全面”的总体要求,将主体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中。三是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认真履行分管职责,对分管科室反腐倡廉工作及时安排部署,结合日常业务加强督促检查,对牵头负责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务,认真研究,具体落实,取得实效。

【基本公共卫生工作】 1.确立工作目标和任务,成立定襄县医疗集团公共卫生领导组,负责乡镇卫生院、分院、村卫生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具体实施。2.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医卫结合,相辅相成,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3.为各乡镇卫生院量身定制特色科室,统一规范科室设置,配备基本基础设施,心电图、B超、除颤仪、洗胃机等设备,提升乡镇卫生院具备突发危急重症的急救服务能力和收治常见病、多发病、日间住院患者的诊疗服务能力,努力实现65%患者留在乡镇卫生院,90%患者留在县级医院的目标。4.对基层卫生院重点帮扶,优质资源下沉,集团分管院长分片负责各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各专家定期优质资源下沉,特别是对蒋村卫生院中医馆运行进行帮扶,县医院每周2次派中医专家定期坐诊,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一致好评。5.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医疗集团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采取“1+1+1+X”模式,统筹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村计生员加入签约服务团队。集团共组建签约团队81个,签约团队中县医院79人,乡镇卫生院110人,村卫生人员186人,村计生员203人。

【医养结合工作】 2018年,县政府办公室出台了《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县卫计局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在县医院、中医院两个二级综合医院开设了老年病科,增加了老年病床数,提高了护理床位占比。二是将医养结合纳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是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12个项目中涉及老年人的3项为载体,每年为老年人提供一次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健康状况评估等服务,并为辖区内老年人免费建立和更新健康档案。四是积极引导、扶持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开展医养结合社会化服务。定襄县仁爱医疗养老院是全县唯一一所社会办医养结合医院,2017年4月正式投入运营以来现已入住80岁以上老年人36人。二期工程计划土建投资5000万元,拟建老年人养护楼2栋,总建筑面积12200平方米,设计养老床位600张,现工程基础已完工,预计2019年9月投入使用。

【妇幼保障水平】 孕前优生优育、农村宫颈癌筛查、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免费产前筛查与诊断服务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均已逐项实施,并全部按计划完成任务。不断提高母婴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畅通孕产妇绿色通道,县人民医院建成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县妇计中心已按照《二级妇幼保健院评审标准》和实施细则进行了科室设置和人员配备,强化引进产科、儿科和助产士等紧缺人员的培养。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五台山飞机场建立了母婴室,配备了基本设施,为哺乳期妇女和婴儿提供了安全、舒适、便利的环境和服务。

【疾病预防、卫生应急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树立公共卫生治未病的理念,进一步完善重点传染病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截至10月份,全县无甲类传染病发生,共报告乙、丙类传染病14种,540例。加快推进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全面加强食品安全和饮用水风险监测体系建设,今年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医疗机构、学习卫生都进行了定期或随机的检测,充分发挥了卫生监督的保障职责。

【服务基层】 1.配备基本基础设施,努力实现65%患者留在乡镇卫生院,90%患者留在县级医院的目标。

2.对基层卫生院重点帮扶,优质资源下沉,实行家乡专家建家乡的原则,县级医院各专家定期优质资源下沉。【计生工作】 保持计生政策国策高度不变。一是坚持党政同责,县委、县政府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书记、县长亲自安排部署,各乡镇、各有关部门“一把手”直接抓。二是每月实行例会制度,促进各项工作按进度完成。三是严格监督,确保了工作质量,圆满完成了计生考核平台的上报工作。四是部门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合力

县委考核办对成员单位、各乡镇、各部门计生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考核结果上报县委书记、县长,促进了计生工作的开展。同时,搭建互动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机、在线网,与群众沟通互动,加强交流,使群众对自己该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一目了然。落实奖扶政策,实施扶助关怀。首先认真做好奖扶上报工作,根据奖扶规定标准,严格上报程序。2018年共发放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633.52万元。其次对独生子女死亡和伤残的特殊家庭进行关怀扶助。全县共有特殊家庭17户25人,每家每户都确定了具体联系人和包户责任人,随时给予关怀帮助,各医疗机构建立了计生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使他们的生产生活就医得到了可靠保证。最后巩固加强乡村两级计生工作。进一步稳定基层队伍,推进职能融合、工作转型、服务升级,出台了《定襄县推动卫生计生深度融合实施方案》,实现了卫生计生工作“双加强”。

【健康扶贫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成立由健康扶贫领导组。切实把健康扶贫工程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摆到重要日程,层层压实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确保健康扶贫政策高效实施。二是聚力宣传引导,提高政策知晓。印制了3万余份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册,将全县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对象和计划生育“两户”人员、计生特殊家庭人员共19566人的姓名、身份证、所属乡村等信息制成电子版本,下传至各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精准实施健康扶贫。三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大救助力度。全县实现“一站式”服务全覆盖。2018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核准核实根据县扶贫办和新农合动态化管理。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住院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病人持有相关证件在建档立卡“一站式”服务窗口办理出院手续,只需缴纳自付部分。跟进完善落实“三保险”“三救助”制度。

【一体化改革】 1.2017年11月完成了医疗集团组建行政班子、党委班子和纪检组织的组建工作。

2.2018年2月县卫计局向医疗集团正式移交了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权限,医疗集团对所属医疗机构完成了行政、人事、资金、业务、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今年3月份,医疗集团完成了法人变更登记,对乡镇卫生院院长进行了重新聘用。

3.县医疗集团组建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医保管理、综合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药械采供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科教管理八个管理中心,并已逐步开展各项工作。同时,集团成立了医学检验、放射影像、远程会诊、120 急救、消毒供应、健康管理、信息管理七个业务中心。

4.县医疗集团已完成了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制定了药品采购“五统一”实施方案,实现了药品采购统一目录、统一议价、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结算。

5.县医管委出台了《定襄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示范县建设方案》《关于对医疗集团的举办、监管权责清单和医疗集团经营自主权责清单及工作流程的通知》,县卫计局制定出台了《定襄县医疗集团监管办法》和《定襄县医疗集团绩效考核方案》。

6.县医保中心于2017年12月制定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医保总额打包预算实施细则,并与县医疗集团签订了协议,实行医保总额打包付费制度。

7.开展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定襄县人社局、财政局、卫计局联合印发了《定襄县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中医保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试行)》(定人社发〔2018〕16号)。

8.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定襄县发改局、卫计局、人社局、财政局联合印发了《县医疗集团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方案》(定发改价格发〔2018〕4号),医疗服务价格调整政策2018年9月1日执行。

9.我县医疗集团信息化建设已完成招投标工作。

10.医疗集团为持续增强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提出家乡医生建家乡,利用医生自身的有利条件,回到家乡,为自己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优质的诊疗服务。并将医疗、护理优质资源下沉,提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医生和护士的服务能力,为老百姓进行健康宣教,提高老百姓对慢性病的认识,注重自身健康。对建档立卡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进行健康扶贫双签约,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不出家门就能看病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