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定襄县的气候特点以及年变化和日变化趋势

定襄县的气候特点以及年变化和日变化趋势

【摘要】:定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温和,干燥多风;夏季气候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气候寒冷,风多雪少。平川地区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可一年两作。最暖区为南庄的滹沱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0.8℃左右。次暖区为宏道镇西北部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0.5℃左右。极端最高气温41.7℃,出现在2005年6月22日。定襄县各地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都是一月最低而七月份最高。

【四季】 定襄县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气候温和,干燥多风;夏季气候炎热,雨水集中;秋季天高气爽;冬季气候寒冷,风多雪少。县内大部分地区4月11日至6月10日为春季;6月11日至8月15日为夏季;8月16日至10月10日为秋季;10月11日至4月10日为冬季。但由于地形差异,不同地区的气候略有不同,海拔1000米以上的地区气候寒冷,无霜期短(120天左右),农作物只能种植一茬。平川地区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180天左右),可一年两作。

【气温】 定襄县年平均气温在3.4℃—10.8℃之间。有两个高温中心和一个低温中心。最暖区为南庄的滹沱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在10.8℃左右。次暖区为宏道镇西北部的丘陵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0.5℃左右。最冷区在董家堰,年平均气温只有3.4℃左右。整个平川区年平均气温则大都在8℃—10℃之间。一年中最冷月为一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基本与年平均气温的分布相似。其中董家堰一带最低,为-13.1℃左右,南庄河谷地带最高,为-4.7℃左右。宏道镇北部为-7.2℃左右,平川区大都在-9℃。七月份为一年中最热月,平均气温的分布与年平均气温分布略有不同。其中最热处为平川区的东北部和受禄、季庄、神山、蒋村、杨芳、南王乡的坡前地带,以及南庄的河谷地区,月平均气温均在24℃—25℃之间。晋昌、杨芳、官庄一带月平均气温则在22℃—24℃之间。董家堰最低,在17℃—18℃之间。年平均最高气温16.4℃,其中七月份平均最高29.6℃,一月份平均最高0.2℃。极端最高气温41.7℃,出现在2005年6月22日。年平均最低气温2℃,一月平均最低-15.4℃,七月平均最低17.1℃。历年极端最低气温-29.9℃,出现在2002年12月8日。定襄县各地气温年变化和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气温都是一月最低而七月份最高。三、四月份增温较大,十、十一月份降温较大。其年振幅(最热月与最冷月之差)在平川最大为33℃,南庄最小为29.3℃,董家堰为30.8℃。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日出前,日出后太阳逐渐升高,气温亦逐渐上升。到下午2点—3点一般达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一直到日出前。气温的日较差(日最高和最低气温之差)五月份最大为16.2℃,八月份最小为11.7℃。全年平均日较差为14℃。

【降水】 定襄县降水量总的分布特点是山区大于平川,南山大于北山。全县少雨中心有两个,一是位于忻定盆地中心的受禄和杨芳的交界处,二是宏道镇大部分地区和相邻季庄乡的部分地区,其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一个多雨中心是位于南山的董家堰境内,年平均降水量可达700毫米。李家庄与南庄交界的山地地带年均降水量则在500毫米—600毫米之间。年降水量除各地分布不均外,就同一地方来说,各年间的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的1988年降水量为664.9毫米,而大旱的1972年只有164.9毫米,两年相差达500毫米。较涝的1973年为632.1毫米,较旱的1986年为193毫米。降水量年际分配不匀,一年内各季各月降水的变化差异较大。其中夏季降水量多而冬季降水量少。夏季六至八月降水量平均为251.4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3.3%,冬季十一月至一月降水量仅有10.9毫米,只占年降水量的2.7%。春季降水量也少于秋季。平均一年内降水量≥0.1毫米的日数为78天,其中日降水量在0.1毫米—9.9毫米之间的小雨日数就有65天,日降水量在10毫米—24.9毫米之间的中雨日数平均为10天。日降水量≧25毫米的大雨日数3天,所以一年中“喜雨日”平均仅有13天,且多集中在六至九月份。

【蒸发】 定襄县历年平均蒸发量为2630.5毫米,其中5月蒸发量最大,为274.2毫米,12月最少为166.4毫米。不同地区的蒸发量有差异,平川区较大,山区较小。

【风】 一年内,定襄县有将近一半的时间处于静风状态。当有风时,其最多风向为西南风,占到各风向的7%。年平均风速为1.1米/秒,与忻州各县市比较,为风速较小的地区。月平均风速四、五月份最大可达2.3米/秒,八、九月份最小0.8米/秒。在定时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两分钟平均为20米/秒,发生在1978年4月15日,其风向为西北风。而任意瞬间的最大风,其风级可达11级,风速可达30米/秒以上。定襄县全年出现八级(17米/秒)或以上的大风日数平均为6天,多出现在四、五、六三个月中。十二月份出现次数最少。大风携带尘沙形成沙尘暴(黄毛风)的天数较少,一年平均不到一次。当农作物生长时,则基本不会发生沙尘暴。

【地温】 定襄县历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1.5℃。其中七月份最高为29℃,一月份最低为-9.3℃,三、四月份增温较大,十、十一月份降温较大。极端最高温度为65.3℃,出现在1986年7月23日和1987年7月30日。极端最低温度为-30.6℃,出现在1972年1月26日。地中5、10、15、20、40、80厘米平均地温在10.3℃—10.9℃之间,各月地温变化程度是浅层地温变化大,深层地温变化小。10厘米深地温最热月与最冷月相差32.6℃,而40厘米深地温仅差25.9℃。定襄县平川区历年冻土深度最深可达106厘米,出现在1988年2月,持续12天。10厘米深处的土壤一般在11月27日开始冻结,于次年3月4日开始解冻。最早年在11月9日开始冻结,最晚年于3月16日解冻。30厘米深处的土壤一般在12月17日开始冻结,于次年3月14日开始解冻。最早冻结期为12月5日,最晚冻结期为3月29日。

【无霜期】 定襄县平川区平均无霜期初日为5月5日,平均无霜期终日为10月3日,平均无霜期152天。其中,无霜期最早的初日为1973年4月18日,最晚的初日为1980年5月18日。最早的终日为1974年9月17日,最晚的终日为1976年10月23日。最长无霜期为1973年178天,最短无霜期是1980年127天。由于各年间无霜期的不规律性,有将近一半的年份无霜期小于平均无霜期。用80%的保证率计算,定襄县平川区10年中有8年无霜期长达142天。县境内无霜期最长的地区是南庄河谷地区,平均无霜期180天左右。最短的地区是董家堰,平均无霜期仅120天左右。由于定襄县大部分地区的无霜期均小于大秋作物的生长期,故一般采用霜前播种,霜后出苗的办法,来充分利用无霜期。

【日照】 定襄县平川地区的太阳总辐射值为135.9千卡/平方厘米/年,生理辐射值为66.75千卡/平方厘米/年。全年可照时数为4435.9小时,实照时数为2602.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8.7%,日照辐射能较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其特点是:冬半年云量较少,且多为透光高云,日照百分率较大,但太阳斜射辐射值较小;夏半年浓厚的低云较多,日照百分率较小,但太阳直射辐射值较大。从各月看,日照时数主要受各日夜长夜短的影响,故夏季日照时数长于冬季,其中五月份最长,达273小时以上。冬季一月、十二月最少,在199小时以下。全年中,十一月份日照百分率最大,为62.2%,七月份最小,为52.7%。五月和六月是日照辐射值和生理辐射值最丰富的月份,为农作物生长的最好时期。

四至九月份太阳辐射总量为86.3千卡/平方厘米,折每亩为5.754亿千卡。如对光能利用率以1%计算,可亩产农作物干物质1353.8千克,按35%折成经济产量,平均亩产粮食473.8千克。我国高产地块光能利用已达2.6%,故定襄县光能利用率还大有潜力可挖。

【湿度】 定襄县年平均相对湿度为57%一72%,月平均相对湿度为51%—77%。最大相对湿度在8月,达81%,最小相对湿度在2月,只有51%。年平均绝对湿度5.4%—7.6%,最高绝对湿度在8月,高达10.3%;最小绝对湿度在2月,低至1.7%。

【气压】 定襄县年平均气压为929.8毫巴。十二月平均气压为937毫巴,七月份平均气压为920.1毫巴。其变化是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压逐渐增高,随着夏季的到来气压逐渐降低。一日之中,最高气压一般出现在上午9时—11时,最低气压一般出现在下午14时—15时。历年来气压最高达到955.4毫巴,出现在1981年12月1日。最低为907.9毫巴,出现在1988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