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努力建设五大示范区,开创我县社会全面发展新局面

努力建设五大示范区,开创我县社会全面发展新局面

【摘要】:五要创建省级开发区。依托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推进临空经济产业布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落实2018年全省“转型项目建设年”。今后,要聚焦习总书记要求的破解创新发展等“五大难题”,聚焦我省创建转型综改试验区和我市关于全面深改工作的安排部署,推动定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四是建设全市民生改善的示范区。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还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解决好农业农村问题、统筹做好各项民生的保障和改善工作、坚持绿色发展、攻坚深度贫困等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既着眼当前攻坚突破,又立足长远趋势谋局;不仅给我们坚定了信心,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全面贯彻习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在抓好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要统筹谋划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环境、途径、底线、目的和保障等多方面的工作,努力建设好全市对外开放、深化改革、绿色发展、民生改善、安全稳定“五大示范区”。

一是建设全市对外开放的示范区。当前,定襄县面临中央“一带一路”建设、国务院42号文件出台、雄安新区启动、太原都市圈加速、忻定同城化等战略机遇,我们要主动打开门户、大开门户,加强与太原、京津冀、环渤海等经济圈合作,全面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示范区。一要深化忻定同城化战略。开通五台山机场国际航空口岸,确保机场高速连接线通车,促进定襄县撤县设区行政区划改革工作进程,建设庄力工业园区,加快定襄县城镇化和工业化步伐。二要发挥品牌作用。发挥好定襄九大品牌作用,力争签订几个法兰利用境外产能合作协议。三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转变政府职能,进行大招商活动,做好京津冀、沿海等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工作,实施精准招商、专业招商、情感招商,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四要建设电子商务中心。抓住大数据产业机遇,学习贵州贵定县经验,引进大数据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电子商务经济,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五要创建省级开发区。依托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推进临空经济产业布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落实2018年全省“转型项目建设年”。加快发展园区经济,把开发区打造成为新兴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的大平台,把开发区改革创新作为全县经济转型发展的总引擎,确保2018年成功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二是建设全市深化改革的示范区。2017年我县代表忻州市接受了省年度综合考核组的考核,深改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今后,要聚焦习总书记要求的破解创新发展等“五大难题”,聚焦我省创建转型综改试验区和我市关于全面深改工作的安排部署,推动定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改革任务,推进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要突出重点,加大各领域的改革力度,突出用改革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强化用改革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措施,全力推进我县具有比较优势的改革项目取得实效。要强化改革自觉,积极主动争取改革试点任务,确保今年在已经成功争取到3个国家级(中国出口法兰锻件产品质量技术促进委员会、国家级机械工程学会服务站、国家级百姓生殖健康促进工程示范项目)和8个省级(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示范县、粮改饲试点、法兰锻件院士专家工作站、院士专家服务中心、定襄法兰锻件产业科技人才服务站、山西省专家学者学会定襄法兰锻造产业专家服务站、2018年率先实现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县)试点的基础上,再把今年拟争取的2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国家火炬定襄县法兰锻造产业特色基地)试点和8个省级(永旺物流自贸区、永旺物流转型综改示范项目、省级开发区、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企业、食品安全示范县、文明县城、园林县城)试点落到实处。要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进一步增强改革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把改革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进行到底,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以慢不得、等不起、坐不住的紧迫感,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激发发展活力。

三是建设全市绿色发展的示范区。首先要树立底线思维,聚焦突出问题,拿出超常举措,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农村人居环境保卫战四场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城乡环境好起来。第二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绿色发展作为我县生态建设的根本要求和路径。聚焦“一都四基地、五大示范区”,着力推动生态农业项目建设和乡村振兴,着力推动法兰锻造产业绿色发展,着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着力推动节能环保项目落地,让定襄发展包含更多绿色质量。第三要强化绿色倒逼,让传统产业焕发生机。采取更为严格的排放标准和总量管控,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倒逼“两高”企业转型,倒逼传统产业升级,打造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实现生产方式的绿色转变。第四要实施绿色工程,让大地重现秀美风光。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切实解决滹沱河、牧马河污染,努力重现“古定襄八景”的生态形象。第五要推动绿色富民,让群众最大程度在增绿中增收。鼓励采取购买式造林、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等创新举措,充分发挥荒山绿化、森林管护、水土保持等生态项目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健康产业等“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第六要完善绿色制度,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能力。加快推动我县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落地见效,着力抓好具有牵引性重大改革。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执法检查,用法治力量管权治吏、保蓝增绿,为建设美丽定襄护航。

四是建设全市民生改善的示范区。民生改善是发展成果的直接体现。对照习总书记视察山西对改善民生提出的各项要求,要把握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新要求,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工作。一要抓好脱贫攻坚,确保决战决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攻坚深度贫困现场推进会和全市践行领袖嘱托决战深度贫困现场推进会精神,深刻领会骆惠宁书记提出的六点工作要求,认真开展李俊明书记亲自布置的“10+10破零清零”专项行动,认真对标省市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脱贫攻坚“秋季总攻”行动,对标年初任务、退出指标、省市督导、破零清零“四项清单”,持续提质提效,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二要抓好教育振兴,满足群众需求。坚持教育兴县战略,深入实施“14661”教育发展思路,全面总结近年来我县教育振兴工作取得成绩的经验,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多方调动社会力量,狠抓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提振精气神,强化精细实,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努力实现重振定襄教育辉煌的目标,满足人民群众的希望和要求。三要抓好健康事业,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强乡镇卫生院、农村合作医疗室基础设施、卫生队伍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四要抓好文化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精神文明、文化阵地建设为抓手,发挥定襄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优势,弘扬当代中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五要抓好社会保障,关注各类困难人群。要特别关注城乡低收入人群、特困供养人员、大病困难人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政策帮扶力度;要不断巩固并提高新农合参保率,持续推进残疾人保障事业,创新发展城乡养老院所。六要抓好民生重点工程,建设美丽定襄。确保集中供暖工程在入冬时如期供暖,加快六馆一院、牧马河综合治理、职教中心新建和二中迁建、文化广场改建、西大街棚户区改造等“五大民生工程”施工进度,持续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巩固”“省级园林县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创建”三城联创,充分激发全县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确保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五是建设全市安全稳定的示范区。要深刻领会、认真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总体安全观的思想和要求,把握我县安全稳定的趋势特点,统筹做好各领域安全工作,做到“三个坚决防止”,打造安全稳定的示范区。一要抓好安全生产。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责追责的责任体系,坚持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持续开展隐患排查整治,不断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持之以恒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二要推进法治建设。以争创全市法治建设先进县为目标,严格落实法治创建责任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全力构建法治工作新格局。三要创建“平安定襄”。围绕中央要求,坚决打好“扫黑除恶”战役,保持“严打整治”高压态势,实现“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的目标。四要防范金融风险。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做好金融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管理,打击非法集资,加大对投资者教育管理。五要做好信访工作。完善“12431”信访工作法,积极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矛盾调解机制,创造稳定发展环境,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县人民安居乐业,巩固全县信访工作平稳向好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