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非标资产在银监会的监管下虽然变换形式或是隐藏在表内继续存在,但是如前文所说,大量积聚的非标资产无疑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提出了重大挑战。最后,对于银行来说,进行非标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在于非标资产转成标准化资产时风险计提的调整。非标资产的证券化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2023-07-17
1.银信合作模式
非标资产的交易结构最初很简单,即通过银信合作。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9月末,银信合作的业务余额约为5 900亿元,而截至2010年4月末,银信合作的业务规模达到1.88万亿元,在半年多的时间内,银信合作业务余额成倍增长,实现“井喷”式发展。在监管薄弱的情况下,银行直接与信托公司合作,通过发行理财产品直接对接信托计划,这种方式简单直接,投资效率高。交易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银信合作模式交易结构1
银行将信托公司信托计划通过理财产品的形式销售给投资者,获取资金,实质上是将银行贷款打包切分,销售给投资者。信托公司一般可以获得通道收益。投资者获得高于同期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商业银行在不动用自身存款、不增加风险资产的情况下,利用其信用,发挥了担保或隐性担保的作用。筹得资金被注入实体经济中,变相地实现了信贷的作用。
72号文的下发限制了银信合作,在之前的基础上交易方式发生了变化。这时的交易结构如图1-2所示:
图1-2 银信合作模式交易结构2
这种模式下银行A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资者通过银行渠道进行购买,之后银行借助信托公司渠道,以理财资金认购信托公司的理财计划。信托公司利用理财资金购买银行B的资产,而银行B的资产是其对企业发放的贷款。通过贷款的转让,信托公司取得对企业的债权,间接完成对企业的放款。这种模式中,银行A是核心主导者,由其组织寻找投资者、企业,并寻求信托公司提供渠道,沟通银行B与企业间的贷款事宜,间接实现对企业的放贷。此种模式加长了银行A和需要贷款企业的链条,资金流向更加隐蔽。
此外还有通过过桥企业进行受益权转让的模式,这种模式从表面上看,银行和信托公司没有直接接触,银行和信托公司没有关系,理财资金购买的产品不是信托计划产品而是收益权,隐藏了银信合作的本质。银行理财资金直接投资过桥企业转投信托公司,也可以避开72号文的监管。这种交易结构如图1-3所示:
图1-3 银信合作模式交易结构3
这种模式中银行发行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投资者通过银行渠道进行购买,之后银行通过信托收益权转让的方式,用理财资金从过桥企业买入信托收益权。过桥企业用资金认购信托公司的理财计划,而信托公司理财计划通过贷款的方式发放到企业。这种模式中,银行是核心主导者,其余四方都是在银行的组织和安排下进行融资活动的。
2.银证合作模式
该模式的产生主要是由于72号文的发布限制了银信理财的快速发展。受政策影响,在信托通道难以持续的情况下,券商通道开始兴起,银证合作业务一时间在各大银行迅速展开。2012年,以银证合作为代表的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资管规模从0.28亿元激增至2万亿元。
3.同业业务模式
该业务模式从2013年开始,当时8号文已经发布,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进行了规范,此时业务模式为买入返售。通过同业业务,绕过商业银行理财中非标的规定,将非标资产转到同业资产中。因此,买入返售成为同业发展的重要部分。关于信托受益权的买入返售有很多形式,其本质依旧是银信合作。三方协议模式是最标准的信托受益权买入返售合作模式,之后的很多模式都是在该框架上演变而来的。三方协议的交易结构如图1-4所示:
图1-4 同业业务模式交易结构1
在该模式中,甲银行和信托公司一样,仅仅是充当了过桥和通道的作用,通过它产生了信托受益权,因此,除了银行可充当甲方外,也可以是券商、基金子公司、财务公司、资金充裕的企业等。该模式中,丙银行其实是融资客户的授信银行,同时也是风险的真正承担方。乙银行作为实际出资方,以自有或同业资金受让了甲银行的信托受益权,关键仍然在于丙银行承诺在信托计划到期前无条件购买乙银行从甲银行受让的信托受益权。在这种多方合作框架下,信托公司和甲银行主要赚取通道费用,乙银行获取利差收入,丙银行的收入则大多以财务顾问费的名义实现,但一层层的融资成本归根结底均由融资客户承担。
该模式迅速发展的原因:一是由于该资产不受75%存贷比上限、信贷规模和信贷投向的严格限制,成为部分银行规避信贷监管的工具。二是能够进行资本套利。根据《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同业业务的风险权重为3个月以内20%、3个月以上25%,而贷款业务的风险权重为100%,两者最低也相差75%,在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普遍压力较大的背景下,可以通过非标业务进行资本套利。三是不受存款及准备金限制,银行业务可以进行规模扩张。银行受利率市场化因素导致存款加速分流、存款准备金率高居不下、资金来源受限的影响,有发掘新的资金来源的强烈需求。同时由于同业融入主动性强、无须缴纳存款准备金,因此通过同业融入匹配非标资产模式可实现规模快速扩张。四是收益率高。非标业务类似于贷款,其收益率普遍在6%以上,远高于同业融入成本,导致其套利空间巨大。
但2014年5月127号文发布后,买入返售发展受限,随之而来的是同业存单质押模式,该模式可通过同业存款和同业投资渠道实现与信托合作,且既不出现“买入返售”,也不出现“信用担保”,从而避开127号文监管。其交易模式如图1-5所示:
图1-5 同业业务模式交易结构2
该模式中实际出资银行A在银行B存入一笔同业存款,同时银行B为银行A开具存单。随后,银行B以这笔同业存款投资于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以信托公司为通道实现向融资企业发放资金。此后,在信托公司向企业融资客户以信托贷款发放资金过程中,银行A以同业存单质押提供担保。
另外一种模式为T+D模式同业业务,银行间信托收益权的转让,以“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形式存在,让监管机构难以判断业务种类,难以有效监管。这种交易结构如图1-6所示:
图1-6 T+D模式同业业务交易结构
首先由授信银行A为持有项目的融资企业提供授信,授信规模一般为企业所需融资规模;出资行B通过信托向企业发放资金。银行B提供资金的当天(T日),就将上述信托收益权转让给项目银行,并由银行A“名义代持”。直到T+D日,银行A向B行支付转让价款。T+D日一般为融资项目到期日。
有关结构化融资工具案例分析的文章
1.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非标资产在银监会的监管下虽然变换形式或是隐藏在表内继续存在,但是如前文所说,大量积聚的非标资产无疑对金融体系的稳定提出了重大挑战。最后,对于银行来说,进行非标资产证券化的优势在于非标资产转成标准化资产时风险计提的调整。非标资产的证券化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2023-07-17
非标资产是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简称,最早的存在形式有信托受益权、信托贷款和信贷资产,但其存在形式一直不断变换,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非标资产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截至2012年末,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汇票等非标准化债权资产在融资总量中占比达到23%。2013年,商业银行对利率债券的偏好日益下降,不断追逐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至2013年6月末,银行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达到2.78万亿元。......
2023-07-17
由于非标资产的类贷款性质削弱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导致风险积聚,因此银监会不断对非标资产做出规范。非标资产因此被排除在外。在127号文出台前,同业业务通过票据、信托受益权、存单质押等资产的买入返售,以绕开监管为目的,将大量资金投向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其他监管限制的行业,以获得高额回报。随着监管层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同业项下的非标资产规模将持续下降,企业的融资需求可能转向传统融资渠道。......
2023-07-17
非标资产为规避监管不断变换交易结构、增加参与方,使其越来越复杂。1.导致货币空转,干扰宏观经济正常运转和调控“货币空转”指的是资金通过转几次才进入实体经济,社会融资存在重复计算,体现在货币供给量、新增信贷规模和社会融资总量等体现货币供应和社会资金的指标,其增速大幅高于经济总量增速。其次,就非标资产本身来说,进行资产证券化也是转为标准资产的选择之一。......
2023-07-17
现金流量型CDO是最常见的CDO交易结构。在现金流型CDO交易中常用互换交易来规避汇率风险与利率风险,此外,由于需要真实出售基础资产组合,因此其法律、会计等手续较为复杂。图5-3现金流型CDO的交易结构在证券化过程中,首先,入池资产的构成是实现证券化的前提和基础。该CDO的入池资产组合必须包含绝大多数行业组,一个CDO通常包含至少25个行业,为了将上述行业门类包含在内,绝大多数CDO都要求每个行业组的份额不能超过8%。......
2023-07-17
然而在信托受益权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中,经常采用“信托+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双SPV交易模式,第一层SPV仅是发挥通道作用,第二层SPV采用专项资产管理计划通过证监会线条来发行证券。综上所述,对于目前我国在资产证券化中SPV设计模式的问题只有通过信托的方式才能真正实现破产隔离,使特定的资产具有独立性、排他性,有效保障资产证券化的成功运作。......
2023-07-17
所有的热喷涂工艺,包括普通火焰喷涂、喷焊、电弧喷涂、HVOF、爆炸喷涂、等离子喷涂等均可获得具有特定性能的单层结构涂层。图4-1 涂层与零件结构的匹配设计a)不合理 b)可以选择 c)优先选择3.多层结构多层结构是指涂层层数达三层或三层以上的涂层结构,在实际应用中并不常用,只在特殊工况条件下才采用。......
2023-06-18
第五步,由中立的信用评级机构对SPV拟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进行信用评级。资产证券化运作的一般流程如图1-7所示:图1-7资产证券化运作一般流程3.资产证券化的核心要素标准的资产证券化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分别是真实出售、破产隔离和信用增级。真实出售与否对证券化交易会计和税收的处理影响巨大。资产证券化产品实践中采取的信用增级措施包括内部信用增级和外部信用增级两类。......
2023-07-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