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乌克兰哥萨克酋长伊万·斯特凡诺维奇·马泽帕与卡尔十二世的关系被严重误解,而且伊万·斯特凡诺维奇·马泽帕对1708年到1709年事件的影响被严重夸大。1708年5月26日,卡尔十二世写信命令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1708年6月月初从里加出发直奔第聂伯河,并在第聂伯河等待进一步的命令。因此,直到1708年9月中旬,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才到达第聂伯河岸的什克洛夫。......
2023-07-16
精彩看点
彼得大帝统治下俄罗斯人的觉醒——为俄罗斯帝国获得一个海滨的必要性——争夺波罗的海沿岸的领土是不可避免的——彼得大帝在纳尔瓦战役之后的活动——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诸省的弱点——俄罗斯人的入侵——诺特伯格沦陷——尼恩沦陷——塔尔图沦陷——夺取纳尔瓦——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战胜了俄罗斯人——卡尔十二世前进对抗彼得大帝——拒绝和平——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的战争计划——卡尔十二世决定朝着莫斯科前进——穿过贝尔齐纳河——德鲁特河——霍洛辛战役——战争的结果——卡尔十二世在莫吉廖夫休息——军队所遭受的苦难——交战——塔塔尔斯克——卡尔十二世的难堪——“我没有计划”——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建议撤退——卡尔十二世朝着乌克兰前进
在跟随卡尔十二世完成俄罗斯战争之前,我们必须简要回顾一下自从纳尔瓦战役之后,发生在波罗的海沿岸诸省的事情,以及卡尔十二世是如何背弃这些省的。最终证明,对于卡尔十二世来说,纳尔瓦取得的胜利比他遭遇的数次失败危害更大。因为纳尔瓦取得的胜利让卡尔十二世忽视了瑞典主要政治家们已经开始认识到的事实,即俄罗斯帝国这个懒惰的“巨人”已经从几个世纪的沉睡中突然苏醒过来。俄罗斯帝国的苏醒没有逃出像本特·奥克森谢尔纳、尼尔斯·利耶罗斯这样善于观察的政治家的眼睛。在彼得大帝统治下,俄罗斯人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力量,并打算利用自己的力量获得一个海滨,以作为俄罗斯帝国获得天然边界的第一步。这种情况下,这一目的绝不仅仅是外交辞令,因为没有海滨,俄罗斯人便不能恰当地开发其巨大的资源。俄罗斯人最近的一条通往大海的道路位于西北方向,而瑞典的英格里亚、爱沙尼亚和利沃尼亚都挡在这条路上。虽然这些跨国界的财产并没有构成瑞典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瑞典如果没有放弃帝国梦想,就不能放弃这些省份。瑞典即将降到第二大国的地位,并放弃已经拥有了一个多世纪的北方霸权。瑞典能否将俄罗斯人永久地排除在波罗的海之外,这一点值得怀疑。瑞典先进的文明、强大的军备及所有资源都集中在一位具有非凡人格魅力的专制国王——卡尔十二世手中。从表面上看,即使卡尔十二世还有很长的寿命,瑞典最多也只能阻挡一代的俄罗斯人,或者最多阻挡半个世纪。但为了完成这样一项任务,瑞典都必须将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艰巨的任务上来。然而,不幸的是,卡尔十二世似乎从未意识到瑞典强大的外表下是多么脆弱,仍对整体情况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在纳尔瓦被占领之后,卡尔十二世蔑视俄罗斯人。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战役中,俄罗斯人在卡尔十二世面前落荒而逃。这更让卡尔十二世无法尊重俄罗斯人。从此以后,在卡尔十二世的眼中,俄罗斯人都是胆小鬼,而且可以任意抽打。卡尔十二世完全不把彼得大帝放在眼里。如果非要让卡尔十二世回忆起彼得大帝,毫无疑问,卡尔十二世只能记起彼得大帝在第一次交战中逃跑。对于这样一个人,卡尔十二世自然会争辩说,彼得大帝没什么好害怕的。当然,卡尔十二世必然会去惩罚狡诈的彼得大帝,只是惩罚的时间可能会往后推迟一下,因为卡尔十二世现在需要处理更加紧急的事情。为了追求那终将有一天会引诱卡尔十二世走向毁灭的政治愿景,卡尔十二世离开了那些防卫得当,在战争时期曾是瑞典的堡垒,在和平时期曾是瑞典粮仓的省份,并不顾一切地投入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尴尬处境。不过,卡尔十二世的强悍对手很快地察觉到了他的错误。在纳尔瓦战役之后,彼得大帝立即采取行动,表明他是多么清楚地了解形势。事实上,彼得大帝对卡尔十二世的了解甚至超过了卡尔十二世自己。彼得大帝料到卡尔十二世会在俄罗斯人从恐慌中恢复之前乘胜追击,向普列什科沃和诺夫哥罗德的要塞挺进,因此不仅巩固了这些要塞,还在这些要塞布置了新的武装力量。然而,一直以来,彼得大帝自己的立场是十分关键的。整个俄罗斯帝国都对彼得大帝新引进的改革暗感恼火。博亚尔人[1]痛恨这样一场似乎毫无目标、毫无希望的战争。如果瑞典的军队出现在俄罗斯帝国的领土上,即使不会造成公开的叛乱,也势必会使普通民众开始倒戈。不过,瑞典军队没有出现。消息灵通的彼得大帝一发现卡尔十二世为了休整自己的军队离开波罗的海,就立即决定发起进攻。
博亚尔人
即使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波罗的海沿岸诸省也很难抵挡住整个俄罗斯帝国的势力,更何况现在的情况也绝非有利。一方面,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因接二连三的歉收而变得贫穷。另一方面,它们不仅遭受了纳尔瓦战役以前的敌人的蹂躏,还得忍受后来的朋友的“勒索”——支持卡尔十二世那渴望胜利的军队的重担几乎完全落在了它们的肩上。当卡尔十二世最终离开的时候,不仅带走了它们最好的军队,还要求它们通过波美拉尼亚派遣增援部队。卡尔十二世不想浪费一个团,甚至是一艘护卫舰在博特尼安的财产上。此外,无论私人或官方之间的争端和忌妒,都给可怜的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增加了很多其他麻烦。对此,英格里亚、爱沙尼亚、利沃尼亚和芬兰的四位总督也无能为力,只能因每一次接二连三、不可避免的灾难而相互责备、相互推诿责任。英格里亚、爱沙尼亚、利沃尼亚和芬兰的四位总督向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卡尔十二世和斯德哥尔摩的参议院提出了请求,但卡尔十二世根本不会听他们的请求,而参议员则不敢听。此外,陆军和海军上将们都因太过独立而不愿一起行动,又因太过软弱而不敢单独行动。他们清楚地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毁灭,因为为数不多、忍饥挨饿、衣衫褴褛的士兵虽然依然顶着“军队”的名号,但根本无法抵御比他们多十倍的俄军,也无法守护瑞典从拉多加湖延伸到佩普西湖,从佩普西湖延伸到德瓦那,从德瓦那延伸到里加湾的边界。只有在堡垒的城墙下,俄军才会遭受长时间的抵抗。而边界沿途的要塞自身军需供给不足,人手不够,如果没有英勇的前辈或经验丰富的军人防守,那么只要敌人一召唤,他们就会投降。彼得大帝带领着势不可当的军队缓慢而谨慎地前进着。整个行程规划清晰、有条不紊。彼得大帝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向前行进着,并尽可能地少冒险,必要时也会毫不犹豫地后退,但从不浪费片刻时间,即使在一个地方浪费了时间,也会在另一个地方补回来。1701年夏天,沃尔玛·安东·冯·施利彭巴赫从利沃尼亚赶走了彼得大帝。然而,1702年春,彼得大帝回到利沃尼亚,并同时蹂躏着英格里亚和利沃尼亚,驱赶着瑞典的小部队。1702年秋天,彼得大帝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在一次英勇的战斗之后,彼得大帝攻占了拉多加湖的关键要塞——诺特伯格要塞[2]。1703年,在芬兰湾的上方,彼得大帝攻下了尼恩要塞,取得了又一次胜利。1703年5月27日,彼得大帝在涅瓦河下游的兔子岛上奠定了俄罗斯帝国要塞的基础,并根据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圣彼得堡”。1703年年底,整个英格里亚都落入彼得大帝的手中。取得成功后,彼得大帝变得更加大胆。1704年,彼得大帝包围了利沃尼亚的核心要塞塔尔图,并占领了佩普西湖和纳尔瓦。佩普西湖和纳尔瓦当时是瑞典东部边境最坚固的堡垒所在地,并在波罗的海沿岸占据重要位置。在六周的坚强抵抗后,塔尔图沦陷了。[3]彼得大帝的军队战死了五千人。接下来,彼得大帝把所有军队都集中在纳尔瓦周围——1700年他曾被耻辱地打败过的地方。为了拯救纳尔瓦,瑞典尽了最大的努力。[4]芬兰和爱沙尼亚的军队被命令一起合作解决这件事。为了分散圣彼得堡军队的注意力,海军上将雅各布·德·普鲁率领的一小支舰队被派往涅瓦河的河口,但他们错过了最佳时机。海军上将雅各布·德·普鲁发现圣彼得堡及其周围新增的战舰和双桅帆船实在太强大了,他那弱小的舰队根本无法攻击它们。后来,纳尔瓦的指挥官鲁道夫·霍恩留下来竭尽所能地守着纳尔瓦。1704年4月至1704年8月期间,纳尔瓦堡垒被严密地包围了。1704年8月7日,载满荣誉的纳尔瓦堡垒突然沦陷了,而且城墙上留下了一个缺口,足以让十二个人齐头并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流血事件,彼得大帝向鲁道夫·霍恩提出他可以体面地投降,但鲁道夫·霍恩的回复中暗指彼得大帝曾在纳尔瓦战役中可耻地逃跑。于是,愤怒的彼得大帝下令轰炸纳尔瓦,并发动全面攻击。尽管卫戍部队英勇地保卫着纳尔瓦,三千名俄罗斯人在突破口中倒下,但俄罗斯人最终取得了胜利。晚祷时,彼得大帝成了纳尔瓦的主人。[5]
纳尔瓦的沦陷使瑞典非常痛苦。当消息第一时间传到斯德哥尔摩时,人们几乎都感到恐慌。为了更好地确保安全,许多人甚至把自己的钱和珠宝都送到汉堡。随即,参议院代表向卡尔十二世提出了严肃的抗议。他们一五一十地描述着瑞典目前的情况,并表示现在与奥古斯特二世讲和是拯救瑞典免遭毁灭的唯一途径。如此一来,卡尔十二世及瑞典军队才能脱出身来,回来救助受苦的瑞典人民。同时,参议院代表暗示,卡尔十二世应与普鲁士王国结盟以加强自己的地位。普鲁士王国一直在等待卡尔十二世的请求,但卡尔十二世的回答礼貌地避开了问题。卡尔十二世说,和平在上帝的手中。卡尔十二世在为和平而努力,但他的子民必须耐心地遵守上帝的意愿,而不是灰心丧气。人们越是述说战争的激烈,就越肯定全面的和平将很快来临。参议院应该为瑞典有这些虔诚的人民而感到欣慰。
米夏洛·塞瓦西·维希尼奥维奇
1705年,瑞典人太过软弱,除了阻止俄军舰队进入波罗的海,什么都做不了。一方面,俄军舰队是彼得大帝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拉多加湖和涅瓦河上建造的。[6]另一方面,瑞典军队三次远征圣彼得堡都完全失败了。与此同时,为了帮助朋友奥古斯特二世,彼得大帝在波兰立陶宛联邦投入了很多精力。奥古斯特二世虽然当时的前景十分黯淡,但奥古斯特二世的注意力一直在里加上。奥古斯特二世想去攻下里加这座伟大的堡垒,但目前里加正由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守护着。与卡尔十二世一样,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能最好地运用军用物资创造奇迹。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现在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辉煌事业,那便是尽快结束这场瑞典人民不应该忍受的苦难。1703年4月,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取得了第一次功绩。当时,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带领只有一千三百人的部队彻底打败了拥有五千二百人的波兰和俄罗斯联军。随即,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被提拔为少将和库尔兰的总督。在接下来的五年里,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继续作为卡尔十二世在波兰立陶宛联邦的军队和波罗的海沿岸各省之间的联系纽带。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的任务是维护两方之间的通信联系,并在任何一方有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因此,1704年,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与萨皮哈家族一起在立陶宛行动,尽管在整个行动中,他们更像是一种阻碍而不是增援部队。除了占领波兰重要的比尔斯堡垒,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还带领着六千人在雅各布斯塔德击败了米夏洛·塞瓦西·维希尼奥维奇率领的一万两千名由俄罗斯人和波兰人组成的军队。1705年,他最大的成就在与彼得大帝最优秀的将军鲍里斯·彼得罗维奇·舍列梅捷夫的对战中得以体现。1705年年初,彼得大帝带着协助奥古斯特二世和夺下里加这个双重目标入侵立陶宛。因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及其七千名士兵挡在路上,鲍里斯·彼得罗维奇·舍列梅捷夫和两万名俄军士兵被派去驱逐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及其部队。瑞典人坚守着离米托不远的杰马厄霍夫古堡。1705年6月16日,杰马厄霍夫经历了大北方战争中最血腥的一场交战。瑞典人以损失六千人的代价击溃了俄罗斯人,最终结束了这场战争。由于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势单力薄,不能在保住库尔兰的同时保护里加,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明智地决定为了必不可少的里加要塞牺牲库尔兰。然后,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便回到了里加。这让目前已经占领了库尔兰的彼得大帝无限懊恼。1706年和1707年,波罗的海沿岸诸省未遭受到任何进一步的入侵,因为仅仅有传言说卡尔十二世正在向东行军。然而,这就足以使彼得大帝十万火急地赶回去保卫自己的边境。不过,关于卡尔十二世向东行军的传言被证明是虚惊一场。1707年秋天,卡尔十二世确实离开了萨克森,但由于波美拉尼亚的增援部队没有到达,他在波兰立陶宛联邦耽搁了几个月。因此,直到1707年11月,卡尔十二世才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诸省。然后,一切都表明卡尔十二世和彼得大帝这两大竞争对手之间即将有一场恶战。在阿尔特兰施泰特,卡尔十二世曾告诉大不列颠王国的大使:他打算废黜彼得大帝,就像当初废黜奥古斯特二世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了补偿失去的波兰王位,卡尔十二世已经下定决心把俄罗斯帝国的皇冠交给詹姆斯·路易·索别斯基。在俄军的保护下,彼得大帝在华沙召集了一个议会,并选举了新的波兰国王。彼得大帝曾试图通过法兰西王国大臣与瑞典进行谈判。彼得大帝提出,除了涅瓦河及其两岸委婉地称为“圣彼得堡”的土地和其封锁线内相关的要塞,他愿意放弃所有战利品。但卡尔十二世很清楚拥有涅瓦河的重要性,并立刻宣布,他宁愿战死最后一名士兵,也不愿“圣彼得堡”落入俄罗斯人之手。于是,卡尔十二世就向彼得大帝开战了。1707年12月25日,卡尔十二世就已经到了维斯瓦河;1708年1月1日,尽管冰层有三英寸厚,尽管几乎失去最好的一支军队,但卡尔十二世成功地渡过了维斯瓦河。很快,彼得大帝怀着沮丧而郁闷的心情从华沙撤退了。为了抵抗卡尔十二世的追击,彼得大帝驻扎在格罗德诺的默默尔河河边。然而,卡尔十二世以难以逾越的速度前进着,猜测着彼得大帝的行踪,并于1708年1月28日,从彼得大帝的手中抢走了格罗德诺。事实上,在维尔纽斯,卡尔十二世就追上了彼得大帝,但瑞典的骑兵已经精疲力竭,无法在同一天攻击俄军。然而,1708年1月29日早上,彼得大帝逃走了。在离维尔纽斯不远的斯莫尔贡,疲惫的士兵们得到了短暂的休息。能干的军官们建议,卡尔十二世现在转向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去收复英格里亚,摧毁圣彼得堡,占领俄罗斯强大的普列什科沃要塞,并把普列什科沃要塞作为进一步行动的基地。纳尔瓦战役结束后,人们立即提出了许多类似的计划。这些计划都很容易实现,因为卡尔十二世带领着一支经验丰富的军队,而且军需长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7]非常仔细地制订了整个计划,并将其提交给卡尔十二世。卡尔十二世批准了这个计划,但告诉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把这个计划放在一边并保密。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自然地认为,随着瑞典军队继续向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和普列什科沃的方向稳步前进,他的计划很快就将成为现实。但很快,他就醒悟过来,因为离开斯莫尔贡之后,卡尔十二世命令军队转向东南方向,在距离明斯克几英里外的拉多谢维采安营扎寨。接下来的路线直接通向莫斯科。显而易见,卡尔十二世决定去莫斯科。[8]毫无疑问,卡尔十二世现在有一个伟大而迷人的想法,那就是袭击俄罗斯帝国的心脏,从而一下子结束战争。如果卡尔十二世很好地权衡了所有机会,并谨慎地应对每一个不利的偶然事件,这个想法甚至可能已经实现。尽管瑞典军官提醒卡尔十二世应注意权衡机会,但卡尔十二世并没有这样做。卡尔·古斯塔夫·雷恩施霍德元帅似乎对卡尔十二世的运气一直抱有一种盲目的自信。除了卡尔·古斯塔夫·雷恩施霍德,每一位瑞典军官都强烈反对改变战场前线,并指出将瑞典现在依赖的唯一军队暴露在一片广阔的荒野中十分危险。在荒野中,不仅通信可能很容易被切断,而且也无法确定是否有军需供给。卡尔十二世对俄罗斯人的蔑视与他对自己士兵的信心一样强烈。对于卡尔·皮佩、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9]和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及时提出的建议,卡尔十二世只是一笑了之。1708年6月月初,瑞典军队离开了拉多谢维采,转向了东南部。带领着七万人的彼得大帝一直密切关注着卡尔十二世的动态。一开始,彼得大帝很好奇卡尔十二世将要朝哪个方向走。但当彼得大帝得知卡尔十二世决心要通过斯摩棱斯克到莫斯科时,彼得大帝立刻采取了有力的预防措施。为了完全防守位于瑞典行军路线上的俄罗斯帝国的中部地区,巩固从莫吉廖夫到奥尔沙的第聂伯河全线,彼得大帝派戈尔茨将军带领八千人去争夺贝尔齐纳河的优先通行权。在谋略布局上,卡尔十二世比戈尔茨将军更胜一筹。卡尔十二世成功地穿越了贝尔齐纳河,并且不负众望地跨过沼泽地,朝着第聂伯河前进。卡尔十二世每前进一英里,行军就变得越困难。[10]与此同时,俄军也在稳步撤退。但在途中,俄军烧毁了所有桥梁,并派出了成群的鞑靼骑兵紧跟在瑞典军队的侧翼。瑞典军队每走一步都不得不忍受鞑靼骑兵的骚扰。尽管如此,卡尔十二世还是不屈不挠地带领着卫兵前进。瑞典军人尽管饥肠辘辘、疲惫不堪,但仍然怀着必胜的决心跟着卡尔十二世,没有发出一声抱怨。瑞典军队毫不费力地穿过德鲁特河。但当来到瓦比希河时,卡尔十二世发现俄军已经在瓦比希河的对岸——靠近霍洛辛小镇的地方排兵布阵完毕了。显然,俄军是下定了决心,要阻止卡尔十二世通过。乍一看,俄军的布阵几乎是坚不可摧。俄军与瓦比希河之间有一片沼泽,而俄军身后则有一片茂密的森林。俄军的战线沿着瓦比希河延伸了六英里,[11]而且他们的人数也远远超过瑞典军队。新加入的步兵和骑兵不断增强着俄军的力量。鲍里斯·彼得罗维奇·舍列梅捷夫指挥着右翼部队;安妮卡·雷普宁负责左翼部队;戈尔茨将军负责骑兵。
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
霍洛辛战役(1708 年7 月3 日):1=森林;2=沼泽;3=俄军的右翼部队;4=俄军的左翼;5=卡尔十二世放置炮火的小山;6=卡尔十二世和步兵穿过瓦比希河的位置;7=卡尔·古斯塔夫·雷恩施霍德和骑兵穿过瓦比希河的位置
安妮卡·雷普宁
卡尔十二世等了三天,直到大约三分之二的瑞典军队都来了。然后,因为急着战斗,再加上害怕俄罗斯人会撤退,所以卡尔十二世决定立即攻击他们。卡尔十二世敏锐的眼睛发现了俄军长长的战线上的薄弱点。俄军的左右两翼之间有一个无人看守的缺口。缺口的前面是俄罗斯人认为无法逾越的泥沼。于是,卡尔十二世率领所有兵力朝那里前进。1708年7月3日黎明时分,在一声炮响中战斗开始了。接着,卡尔十二世骑在马背上带领自己的步兵,先是潜入河中,然后进入了一千五百码长的沼泽地。尽管在俄军猛烈的纵向射击下,瑞典军队的战力明显被削弱了,但没有什么能阻止瑞典军队的迅速前进。瑞典士兵把武器高高地举在头顶,因为水已经涌到了他们的肩部。他们像在游行一样平静地前进着。在把马给了一个受伤的军官之后,卡尔十二世就开始给刚走出沼泽的瑞典士兵打气。安妮卡·雷普宁害怕与鲍里斯·彼得罗维奇·舍列梅捷夫失去联系,因此撤到了身后的树林里。1708年7月4日5时30分,近在咫尺的瑞典军队和俄军开始了一场残忍的战斗。随后,安妮卡·雷普宁的骑兵继续向前推进,并试图通过攻击瑞典人的侧翼来协助己方的步兵,但这一企图被卡尔·古斯塔夫·雷恩施霍德察觉到了。于是,卡尔·古斯塔夫·雷恩施霍德迅速冲过了瓦比希河。卡尔·古斯塔夫·雷恩施霍德的龙骑兵连续九次击退了比他们多两倍、不断攻击他们的俄军。但他们也一度处于极度危险中,直到剩下的瑞典骑兵渡过瓦比希河,马上加入战争,逐渐壮大了他们的队伍。经过一场生死搏斗之后,俄军的骑兵终于被击退了。一位著名的军事评论家[12]对瑞典骑兵这次创造的奇迹做了如下评价:霍洛辛战役中,瑞典骑兵施展了最佳的作战能力,这在军事战术中是一个经久不衰的战例。与此同时,其余的瑞典步兵也越过了瓦比希河。现在,卡尔十二世下令全面前进。随后,又发生了一些非常激烈的战斗,但卡尔十二世更愿意称之为“四场愉快的混战”[13]。最后,整个俄军左翼被迫放弃了炮火和营地,撤退到了后面的树林里。在树林里,俄军虽然重新集合了,但最终还是被打散了。卡尔十二世带领着自己的骑兵追了俄罗斯人六英里多。1708年7月4日8时,一切都结束了。瑞典人的进攻如此迅速和突然,以至俄军右翼都没有时间去帮助他们的左翼,而左翼部队在这场战斗中首当其冲。卡尔十二世追捕敌人回来后发现,战场已经完全被遗弃了,因为鲍里斯·彼得罗维奇·舍列梅捷夫也认为迅速撤兵才是明智之举。瑞典人损失了约一千三百人,而俄罗斯人损失了三千多人。当然,霍洛辛的胜利也并非没有影响。它不仅开辟了通往第聂伯河的道路,在一段时间内缓解了瑞典人更加紧迫的困难,而且对欧洲普遍的公众舆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斯德哥尔摩,人们开始认为远征俄罗斯帝国可能会成功。在彼得大帝的鼓动下,奥古斯特二世一直努力建立对抗瑞典新联盟的热情也极大地减弱了。这场战斗虽然没有取得决定性的结果,但使瑞典人认识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现在要对战的俄罗斯人跟之前在纳尔瓦逃跑时已经大不一样了。那时,瑞典人可以轻松地战胜比他们多五倍的俄罗斯人,而现在能战胜两倍的俄罗斯人就已经不错了。但瑞典军队确实是胜利了。瑞典人如果能立即乘胜追击,那将获得不可估量的好处。但当时的瑞典军队已经精疲力竭,无力追击了。事实上,卡尔十二世甚至不愿冒险去攻打沿途的霍尔基村。当时,彼得大帝迅速地将霍尔基村变成了一个堡垒,但卡尔十二世放弃攻打这个堡垒,而是转向了第聂伯河上的莫吉廖夫。1708年7月8日,卡尔十二世到达了莫吉廖夫,并在那休息了一个月。彼得大帝利用这次喘息的机会,小心而无情地毁灭了莫吉廖夫周围数英里的地区。1708年8月6日,卡尔十二世继续向前行进,而瑞典军队也开始遭受重创。面包快吃完了,马的饲料也几乎没有了。不过,士兵们仍然有肉,因为他们捕获并带走了一大群牛。军官和士兵们都疲倦不堪。污水引起了痢疾和其他疾病。从大家的脸上可以或多或少地看到他们渴望休息。然而,只有与彼得大帝和平相处,他们才能得到休息。但卡尔十二世来这里是为了战斗,而不是为了做客。卡尔十二世竭尽全力地与两支谨慎的俄军部队交战。它们既让卡尔十二世一直处于自己的视线中,又小心翼翼地避开激烈的战斗。事实上,在恰恩库夫的索日河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冲突,俄罗斯人试图阻止瑞典人越过索日河,但最终徒劳无功。而在马拉蒂茨则发生了一场更激烈的战斗。俄军试图消灭与瑞典主力军相隔很远的一支部队,甚至几乎成功。但彼得大帝不愿冒险,只是在侵略者面前慢慢地撤退,焚烧并摧毁了途经道路上的一切。直到最后,瑞典人眼前只剩一片燃烧着的村庄,脚下只有一片烧焦的荒野。由于空气中充满了烟雾,瑞典人甚至都看不见太阳。尽管如此,不屈不挠的卡尔十二世还是继续追击俄罗斯人。卡尔十二世每天都在追赶着俄罗斯人的脚步,并试图超越难以捉摸的俄罗斯人。现在,卡尔十二世离俄罗斯帝国边境只有三英里,[14]但从来没有越过边境。卡尔十二世的军队虽然完好无损,但遭受的痛苦是可怕的。除了卡尔十二世本人,所有瑞典人都明白自己的忍耐力已经接近极限了。几个星期来,瑞典士兵们几乎没有休息,但他们不敢落伍,因为每一个落伍的士兵都会立刻被警惕的鞑靼人和巴什基尔骑兵杀死。鞑靼人和巴什基尔骑兵时刻徘徊在前进的瑞典军队周围,日夜骚扰着他们。与此同时,瑞典军队的面包和粮草几乎都快吃完了,并且似乎也没有机会得到补给。瑞典士兵非常清楚两件事:其一,彼得大帝打算先使瑞典士兵饥饿难忍,然后再攻击他们;[15]其二,卡尔十二世想进攻莫斯科的计划是完全行不通了。与此同时,卡尔十二世也终于感觉到了危机即将来临。卡尔十二世第一次开始犹豫该怎么办。在为难时,卡尔十二世开始寻求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的帮助。一天早晨,当瑞典军队驻扎在索日河的支流塔塔斯克时,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惊讶地看到卡尔十二世进入了自己的帐篷。卡尔十二世问道:“军队现在应该向什么方向前进呢?”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回答说:“因为我不知道国王陛下的计划,所以无法给出任何建议。”“我没有计划!”卡尔十二世回答说。对于这样的回答,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惊讶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但在与其他战友商量后,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发现战友们一致认为不能再向莫斯科进发了。于是,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提议瑞典军队撤退到第聂伯河上,等待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的到来。此时,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正带着增援部队和一整车的储备物资、弹药从里加出发。根据估算,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现在可能再有几天就能到达。与此同时,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也可以承担为军队寻找粮草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这本是最明智的计划。这样一来,卡尔十二世不仅可以招募军队,还可以在更有利的条件下重新开始战争。不幸的是,卡尔十二世对任何类似撤退的建议都非常反感。因此,卡尔十二世询问是否还有其他选择。然后,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非常不情愿地承认:瑞典军队也可以通过西维利亚向南边哥萨克人的土地进军,并且哥萨克人应该是友好的。一方面,瑞典人可能会在哥萨克人的土地上找到粮食,因为迄今为止西维利亚和乌克兰都已经逃脱了战争的蹂躏。但另一方面,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指出,在那些偏远地区,瑞典人的通信将会完全中断。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强烈要求,瑞典军队无论如何都应该先与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及其一万四千名士兵会合,但卡尔十二世并没有同意。卡尔十二世认为现在没有必要等待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就像之前在柯里佐夫[16]等待尼尔斯·于伦谢纳一样。卡尔十二世命令军队立即分散前进,并派遣安德斯·拉格克罗纳将军提前去寻找粮草。于是,瑞典军队先沿着索日河来时的路返回,然后朝着东南方向的西维利亚和乌克兰前进。据说,从塔塔斯克向南进军是一个不可原谅的战略错误。这个错误不可避免地导致了最后的灾难。[17]
【注释】
[1]博亚尔人是保加利亚、俄罗斯、塞尔维亚、瓦拉基亚、摩尔多瓦及后来的罗马尼亚和利沃尼亚贵族中最高等级的成员,其地位在10世纪到17世纪仅次于执政的王子。——译者注
[2]现在被称为“施吕瑟尔堡”。——原注
[3]在顽强抵抗这一点上,就像在除了纳尔瓦的其他任何情况下一样,卫戍部队被允许带着所有荣誉出征。——原注
[4]尼恩桑茨沦陷之后,卡尔十二世嘱咐参议院巩固波罗的海沿岸诸省。——原注
[5]据说,尽管彼得大帝亲手砍了五十名如同强盗般的俄罗斯士兵,但这个城镇还是遭到了俄罗斯人的野蛮掠夺。然而,比起奥利弗·克伦威尔在德罗赫达的屠城行动,彼得大帝已经相对仁慈了。——原注
[6]彼得大帝曾亲手建造了一些船。——原注
[7]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是一位出色的军官,生于1664年,死于1730年。正如我们将看到的,阿克塞尔·于伦克罗克将被俄罗斯人俘虏。——原注
[8]毫无疑问,卡尔十二世一开始就打算去莫斯科。——原注
[9]亚当·路德维希·利文豪普被召唤到拉多谢维采,接受关于他将在接下来的战役中需要承担的任务的命令。之后不久,他回到里加做最后的准备。现在,阿尔维德·霍恩、芒努斯·斯滕博克和卡尔·尼罗特都在瑞典。——原注
[10]卡尔十二世在写给妹妹乌尔丽卡·埃莉诺拉公主的信中也承认:“整个夏天,由于天气和道路恶劣,行进十分困难。除了一小队俄罗斯人在他们过河的时候出现,其他时候俄军都很少露面。”(《埃根简介》,第70页)——原注
[11]这样的布局是为了避免在过贝尔齐纳河和德鲁特河的时候被瑞典军队的侧翼包围。俄罗斯人从没有想过瑞典军队敢穿过沼泽。——原注
[12]乔治·弗雷德里克·卢维格·萨拉乌:《卡尔十二世的帝国》,莱比锡,1881年。——原注
[13]关于这场战斗最好的描述可以在1708年8月4日卡尔十二世写给妹妹乌尔丽卡·埃莉诺拉公主的信中找到。在信中,卡尔十二世将事情清晰地罗列出来,加之用词谦逊有礼,使人印象深刻。在信中,卡尔十二世从来没有提到过自己。出自《埃根简介》,第70页。对比《卡尔十二世远征俄罗斯》,第368页到第371页。——原注
[14]这是18世纪初俄罗斯帝国的边界。其实,卡尔十二世当时已经位于现在俄罗斯帝国的核心位置了。——原注
[15]从俄罗斯人那里截获的信是如此描述的。——原注
[16]见第4章。——原注
[17]埃尔·恩斯特·卡尔松:《卡尔十二世:远征俄罗斯》。这本有价值的专著对这场灾难性战役做出了最新的描述。——原注
不仅乌克兰哥萨克酋长伊万·斯特凡诺维奇·马泽帕与卡尔十二世的关系被严重误解,而且伊万·斯特凡诺维奇·马泽帕对1708年到1709年事件的影响被严重夸大。1708年5月26日,卡尔十二世写信命令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1708年6月月初从里加出发直奔第聂伯河,并在第聂伯河等待进一步的命令。因此,直到1708年9月中旬,亚当·卢德维格·利文豪普才到达第聂伯河岸的什克洛夫。......
2023-07-16
波尔塔瓦的灾难确实很糟糕,但对瑞典造成的伤害远比不上1675年费尔贝林战役失败带来的伤害。1710年年底,整个瑞典的波罗的海沿岸省份都沦为了彼得大帝的领地。克里斯蒂安斯塔德赫尔辛堡战役胜利后的瑞典军队幸运的是,在赫尔辛堡战役后,瑞典的敌人认为瑞典比实际的情况强大得多。......
2023-07-16
及战,射共王,中目。旦而战,见星未已。晋入楚军,三日谷。王使止之,弗及而卒。本为古代妇女所行礼节,男子则以拜或顿首等示以恭敬。“卫懿公”二句:鲁闵公二年,狄人侵卫,卫懿公率军与之战于荧泽,卫军大败。按,晋军此举的目的是想借楚囚之口告诉楚王,晋军亦早有准备。其率楚军与晋军战于城濮,兵败自杀。到晋、楚正式交战时,魏锜射中楚共王的眼睛。唐苟因此而战死。......
2023-09-22
据上述判断,我松潘战役由于预先估计不周,番反阻碍及粮食困难,颇失时机。现特改以攻占阿坝,迅速北进夏河流域,突击敌包围线之右侧背,向东压迫敌人,以期于洮河流域消灭遭遇之蒋敌主力,形成在甘南广大区域发展之局势,为这一新的战役目标。夏洮战役计划是中革军委北上计划中的重要战役计划,因张国焘擅率四方面军南下而未能实现。[7]刘、李:指国民党川军将领刘湘、李家钰。......
2023-08-23
21日下午3时,毛泽东派人找叶飞去他的住处。毛泽东听后,再也不问其它问题,也不作什么指示,就宣布休息。大家知道,这是毛泽东要进一步考虑问题了。毛泽东下决心了,看来没有理睬林彪的建议。并要叶飞留在北戴河指挥,跟彭德怀在一起住。他们商定,前线直接同叶飞通话,叶飞再通过王尚荣转报毛泽东,毛泽东的指示也由王尚荣转告叶飞。所以,炮击金门是在北戴河指挥的。也可以说是毛泽东直接在指挥。......
2024-06-26
后阿赤兔等重整其部,联合青海鞑靼抵抗官兵,并于是年七月初三乘雨挖边,欲从镇羌、岔口越长城入青海,被官兵击退,打死卜打台吉等5名头目和50余名散众,其余败走,退入松山。至此,大、小松山收复。松山战役结束后,为巩固边防,于万历二十七年修筑了松山城。从此,松山城驻重兵防守,犹如一道天堑,保障了周围广大地区的安定。......
2023-08-07
拉塞尔则是一脸严肃。比赛开始后,拉塞尔把全部精力放在防守上,张伯伦则专心进攻。一次又一次张伯伦表演他的绝活,但几乎每次都被拉塞尔盖掉。这场比赛张伯伦得分超过了拉塞尔,他得了30分,而拉塞尔只有22分。然而拉塞尔的表现无疑超过了张伯伦,全场他共18次投篮,而张伯伦投篮数达到39次却只命中12次,其中只有4次是面对拉塞尔所得。在篮板方面张伯伦也输给拉塞尔,他只抢到28个,拉塞尔抢到35个。......
2024-05-02
十二纵在通过平汉路后,纵队司令员赵基梅突发重病去世。12月8日,粟裕和陈赓同时提出破击平汉路的方案。进攻西门的8师23团以山炮轰击敌军工事和火力点,并集中轻重机枪压制敌军火力。九纵27旅攻占临颍,四纵11旅15日占领确山。10旅分三路乘隙袭击漯河,因动作突然,敌军全无准备......
2023-08-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