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与影响因素

传播过程中的干扰与影响因素

【摘要】:运用传播模式来说明传播过程及其内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传播过程的有效方法。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使信息失真的因素统称为干扰,干扰可以出现在传播过程的任何环节。而整个传播过程,总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之中,如时空环境。传播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双方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此外,信息内容的权威性和受传者对传播者信赖的程度,都极大地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

传播的起点就是传播者,其终点就是受传者,传播的内容称为信息,而信息,又是由各种符号来表达的。运用传播模式来说明传播过程及其内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传播过程的有效方法。

美国学者申农和韦弗描述的传播过程模式是:信源是信息的来源,由传播者将信息编码,把要表达的意思转化成一定规则排列起来的符号或信号,通过信道即传播信息的通道进行传递,当符号或信号被受传者接收后,受传者对符号或信号译码,将信息内容进行还原及理解。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使信息失真的因素统称为干扰,干扰可以出现在传播过程的任何环节。例如:电话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通信系统:信源是说话者的语言声音,话筒起到编码作用,通道是导线,听筒起解码的作用,信宿是受话者,电话线中的杂音是干扰。

随着传播理论的发展,国内外许多学者从自己的研究领域描述过不同的传播模式。现被国内学者普遍认同的是:传播模式中必须包括十个基本要素,即传播者、信息、编码、通道、受传者、译码、干扰、共同经验范围、反馈、环境。这十大基本要素互相配合,缺一不可。

信息从传播者发出,通过某种媒介途径,到达了受传者,受传者接受了信息后,引起了一定的反应,产生了某种效果,这种效果又反馈给了传播者。信息在流动的过程中还会受到种种干扰,如说话人口齿不清、环境喧闹、字迹模糊,乃至来自受传者自身对信息内容或传播者所持有的偏见(比如电视观众常常对电视节目中的广告有反感态度)。而整个传播过程,总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环境之中,如时空环境。不同的环境条件会使人对信息有不同的感受,并产生不同的传播效果。传播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传播过程中,传播双方的文化差异必然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不同的经济环境、风俗习惯、民族心理、性格特征、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使人们对同一信息内容可能产生不同的主观感受。此外,信息内容的权威性和受传者对传播者信赖的程度,都极大地影响着信息传播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