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形成与演变

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形成与演变

【摘要】: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和职业,是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而步入的。公共关系的活动首先是在中外合资的服务性行业,如酒店、宾馆中开展,以后逐渐向其他行业扩展。1985年8月,世界第一大公共关系公司博雅公司与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开展公共关系业务,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独立的公共关系公司——环球公共关系公司。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中国公共关系市场自2011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理论和职业,是伴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而步入的。此前,大约20世纪60年代之后,公共关系在台湾香港地区迅速发展起来,到了80年代,香港的公共关系已经发展到较高水平,公共关系公司达20多家,兼营公共关系业务的广告公司也有上百家,所有的酒家和新闻传播机构以及大中型工商企业几乎都设置了公共关系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的确立,1980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正式设立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在这些地区最先出现了一批合资企业。1981年,在深圳的一些中外合资企业中,现代科学的新的经营管理方法——公共关系被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公共关系的活动首先是在中外合资的服务性行业,如酒店、宾馆中开展,以后逐渐向其他行业扩展。广州的一些大型合资宾馆、酒店如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家、花园酒店等也开始设置公共关系部门,并从香港和海外聘请公共关系专业人员主持工作,公共关系在经营管理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1980年,深圳蛇口华森建筑设计顾问公司率先成立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性质的专业公司。1982年,深圳竹园宾馆成立公共关系部,开展以招揽顾客为目标的、扩大影响的服务性公共关系活动。1983年,中外合资的北京长城饭店成立公共关系部,并因成功策划接待当时的美国总统里根访华而名扬海内外。1984年,广州中国大酒店设立公共关系部。后来,广东电视台以宾馆、酒楼的公共关系活动为题材,拍摄了中国第一部反映公共关系理论与实践的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1984年9月,我国国有企业的第一家公共关系部——广州白云山制药厂公共关系部正式成立。该厂每年拨出总产值1%的资金作为“信誉资金”,用于赞助社会公益和体育事业,在开展公共关系实务方面进行了大胆有效的尝试。1984年10月世界第二大公共关系公司“希尔-诺顿公司”在中国设立办事处。1985年8月,世界第一大公共关系公司博雅公司与中国新闻发展公司达成协议,共同开展公共关系业务,并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独立的公共关系公司——环球公共关系公司。

接着深圳大学率先开设了全国第一个“公共关系”专业,广州中山大学等一些高等院校也相继举办了一系列讲习班,普及公共关系知识。1987年成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此后各省相继成立公共关系协会。1991年4月,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已经逐步扩展并走向世界。1997年11月15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成立了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审定委员会,并正式确定中国公共关系职业命名为“公共关系员”,并于1999年5月将公共关系职业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标志着经过近20年的发展,公共关系职业终于取得了社会的认可。2000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公共关系人员上岗资格考试,公关员与律师、会计师、医师一样,走上了职业化与专业化的道路。2003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宣布,将把每年的12月20日定为“中国公关节”。

在公共关系理论研究方面,各种不同版本的公共关系教科书、通俗读物和公共关系案例汇编相继出版,一些国外公共关系名著(如《有效的公共关系》和《公共关系学》)被翻译出版,《公共关系报》《公共关系》《公关世界》《国际公关》等专业杂志也不断面世,中国公关网、公共关系网也宣告成立,对于传播、沟通公共关系信息,促进公共关系理论体系的完善与实务规范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在公共关系人才培养方面,中国的公共关系教育已经走向正规化、系统化、多层次化。有高层次的“公关”学士和研究公共关系方向的硕士、博士、博士后,也有培养公共关系专业人员的自学考试、夜大、电大培训等形式;有公共关系专职培训、资格证书培训,也有内部厂长、经理、党政干部与公共关系师培训。目前,中国已有1000多所高校开设公共关系课,几十所高校开设公共关系专业。

在公共关系实务方面,工商企业界以新颖的构思、高超的策划手法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成功的公共关系事例。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了较完整的公共关系理论体系和一套公共关系实务运作规范,特别是近百家公共关系咨询公司的有序发展,更意味着我国公共关系已步入了正常化发展的轨道。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中国公共关系市场自2011年保持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据调查统计,2017年中国公共关系市场规模已达到560亿元,2018年则达到627亿元,年增长率约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