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说理之“为什么”着眼于挖掘原因,探究意义。相信未来,对现代社会的建设者来说,虽然少了那份在战场厮杀的血腥,却多了一份为建设祖国而承担的家国大任。愿新时代的人们对未来抱有信心,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奋斗终生。若要突围,就要突破对其的误解。个人的突围为自己搏出舞台,一群人的突围则为国家拼出未来。......
2023-07-16
议论文的说理之“怎么办”着眼于文章深度与广度的扩展,是证明中心论点充实与否的关键部分。
举事例证明论点,可以集中用例,也可以三五个实例同时证观点。例如,《拿来主义》第八、九两段,鲁迅先生用反例把面对大宅子中的三种人“孱头、昏蛋和废物”的错误做法予以讽刺,接着举正例论证,从而明确了面对外来文化和本国的遗产要“敢拿、会拿”的观点。再如《劝学》第二段,作者为了强调“学习的意义”,分别举“青和蓝、冰和水、木和轮”来论述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举例可谓形象生动。
文章还可以引用经典名言等来讲道理阐述。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学习要有谦虚的态度,“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强调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告诉人们要学会善始善终……
举事例与讲道理在议论文中不可以割裂开来,要有机结合巧妙运用,游刃有余地运用得当,才能体现写作技法的高超,这样论证才会更深入,主旨才会更鲜明、具体。
【作文示例】
(2019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三期中语文试题,第22题)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反对离开活生生的现实人生去思考死后的问题。我们也不妨说:“未知苦,焉知乐?”离开“苦”的经历也无从解悟“乐”的真谛。
请以“苦乐”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
【审题指导】
先应明确“苦乐”是关系型作文题目,因此,行文中应重点谈二者的辩证关系。作文材料中的“离开‘苦’的经历也无从解悟‘乐’的真谛”是一种提示,而非限定,目的是让考生能去思考二者的关系。所以,行文应以二者的关系为结构,如:经历“苦”方能体悟“乐”,追求“乐”须能承受“苦”;“苦”是“乐”的前提,“乐”是“苦”的终极目的。另外,还应看到,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让文章更有深度、更具辩证性。
【优秀例文】
苦 乐
大兴一中2017级高三(1)班 李重弛
先哲言:世界是相对的。从表面上来看,“苦”与“乐”是一对反义词,但我认为,“苦”与“乐”也是相对的。“苦”是“乐”的源头所在,“乐”是由“苦”归结而来。
《论语》中,孔子以“未知生,焉知死”反对离开活生生的现实人生去思考死后的问题。同样地,离开“苦”的经历也无从解悟“乐”的真谛。
遭贬是李白的大部分人生境遇,他处于人生的低潮时,仍能于山水中发掘出乐趣,满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雄心壮志,为我们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为后人所称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在事业巅峰时跌落低谷,可谓境遇坎坷,但他不畏坎坷,挥洒自如,发出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感慨,他的乐观豁达也成就了自己的千古美名。
此二者,皆是踏足山巅,也跌落谷底。但不论身陷囹圄,还是处于顺境,他们都有高洁的志趣,于“苦”中作“乐”,不坠青云之志,这正是值得我们反复思索的主题。
梁启超曾说:“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客观的事自然会给人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但面对这些事情,我们虽不能决定它们的发生,却能够选择一种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大抵如是。
《世说新语》中,徐孺子与人争辩月亮的明亮,面对“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的说法,他的回答耐人寻味:“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倘若一个人从未经历过苦难,又怎能体会到战胜苦难后所得到的乐趣呢?苦难便是这漆黑的“瞳子”,没有了它,也无从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所在。
“苦”与“乐”本就是相互伴生的,其本身并无意义,但赋予它们实际价值,为一代代人所探讨的,是人在面对苦难与欢乐时所展现的态度与信念。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正确面对“苦”与“乐”,才能让我们在苦乐年华中更好地成长,把握住自己的未来。
【点评】
这是一篇关系型作文,开篇引入先哲的话切入论题,引出论点:“苦”与“乐”的关系,回答了“是什么”。第二段,引材料中孔子的话强调“苦”“乐”的辩证关系(为什么)。第三至四段,集中用李白、苏轼两个事例强调所谓“苦”对人生的重要影响。第五段,进行论据分析。第六至七段,引用梁启超的道理论据和《世说新语》中徐孺子的事例,证明所谓的“苦”很多时候在于内心感受,人应该乐观地对待生活。最后作结,“苦”“乐”是相互伴生的,我们需要正确地面对“苦”与“乐”,才能更好地成长,把握好未来(怎么办)。文章一气呵成,脉络清晰。
(点评教师:大兴一中 周翠莲)
有关高中议论文写作指导校本教程的文章
议论文的说理之“为什么”着眼于挖掘原因,探究意义。相信未来,对现代社会的建设者来说,虽然少了那份在战场厮杀的血腥,却多了一份为建设祖国而承担的家国大任。愿新时代的人们对未来抱有信心,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奋斗终生。若要突围,就要突破对其的误解。个人的突围为自己搏出舞台,一群人的突围则为国家拼出未来。......
2023-07-16
议论文的说理之“是什么”着眼于阐释概念的内涵,挖掘现象的本质。感谢贫穷不如感谢自己大兴一中2016级高一班张思琪前段时间,河北女生王心仪备受关注。但我认为,王心仪在实现自己的梦想改变人生后,与其感谢贫穷,不如感谢她自己,感谢她即使身处逆境却仍积极地面对生活,勇于奋斗、努力上进的态度。无论顺境逆境,奋斗才是唯一。这是本质挖掘“是什么”的部分。文章的组合方式是“是什么”与“......
2023-07-16
(二)真实情境体验如语文第二册第20课《我们的田野》一课中,运用信息化体验式学习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1.导入中引领学生克服本课文的第一个障碍——对田野的体验。......
2023-10-25
(一)形成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科学认识生活化教学也不是越多越好,必须要有合适的“度”。第二步是掌握好数学生活化的深度,当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时,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解决构思出的数学模型,更主要的是引导学生梳理清楚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思路及思考问题的方法。(四)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要实施数学生活化教学,就不得不对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变。......
2023-08-04
(一)合理利用说服过程中的“噪音”在劝说过程中,若情境中存在“噪音”致使消费者分心,就会影响劝说的效果。比如,在李娜退役后,伊利聘请她作为形象代言人,宣传伊利牛奶。(二)恰当地利用“重复”技巧重复对消费者态度的变化也会产生影响。有时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购物环境,是影响消费者态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除此之外,消费者所需要的商品是否有折扣,是否会赠送购物券等优惠活动也是影响消费者态度因素之一。......
2023-10-17
真实的武松并没有打过虎且惨死狱中行者武松是施耐庵笔下最着意刻画的人物,写得其几近完美。然而,这一切都是小说家言,在历史上并没有真实发生过。武松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且是位受人敬仰的侠义之士。疾恶如仇的武松对这个奸臣恨之入骨,决心拼上性命也要为民除害。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松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真实的武松并没有打过景阳冈上的猛虎,他义杀蔡京儿子最后惨死狱中。......
2024-05-18
在某种意义上,这种对情境创设的真实性的程度决定了学生对学习主题认知和意义建构的程度。只有在生动形象的客观事物面前,学生才能突破先入为主的先前概念,透过真实的教学情境,完成对主题的意义建构。由于真实情境具有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很容易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新知识,引起顺应过程,并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通过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023-08-15
(一)依据情境创设的意图分类依据教学情境创设的意图分类,可将教学情境分为认知型情境、启思型情境和激情型情境。到这里,这个环节的教学目标已然实现,但是我们并不满足于此,紧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与“竞争的影响”类似的知识点还有哪些?(二)依据情境创设的要素分类依据构成情境的要素不同,可将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分为实体情境、图像情境、动作情境、语言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等。......
2023-08-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