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真实情境下的说理:为什么是必要的?

真实情境下的说理:为什么是必要的?

【摘要】:议论文的说理之“为什么”着眼于挖掘原因,探究意义。相信未来,对现代社会的建设者来说,虽然少了那份在战场厮杀的血腥,却多了一份为建设祖国而承担的家国大任。愿新时代的人们对未来抱有信心,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奋斗终生。若要突围,就要突破对其的误解。个人的突围为自己搏出舞台,一群人的突围则为国家拼出未来。

议论文的说理之“为什么”着眼于挖掘原因,探究意义。

行文中可以揭示现象产生的根源。例如,《六国论》中,开篇即从“为什么”的角度提出中心论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原因清楚,观点鲜明。再如,《师说》中以三组对比挖掘“师道不复”的原因,形象生动,令人信服。议论文只有挖根溯源,才能更好地“对症下药”。

行文中也可以推断某种措施、行为的作用或意义。例如,荀子的《劝学》(高中语文教材节选部分)中从“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弥补不足”三方面论证学习的重要性,可谓透彻之至,深刻至极。

【作文示例】

(2019年北京市大兴区一模语文试题,第24题)

2019年,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也是方志敏同志120周年诞辰。1935年5月,方志敏烈士在他的散文《可爱的中国》里写道:“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请以“相信未来”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教师范文】

相信未来

大兴一中 韩艳涛

面对百年前的旧中国,面对帝国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方志敏同志发出了“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这一时代呐喊。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久终将实现。

相信未来,对老一辈革命家来说,就是坚定革命的初心和理想,即使在为人民谋独立谋福利的征途上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在烈火焚烧中,邱少云一动不动只为不暴露目标,赢得战争的胜利;激烈的战场上,董存瑞扛起炸药包,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革命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些先辈是伟大的,他们心中没有自身的利益和享受,只知道一心为人民谋幸福,他们的坚定信仰是从哪里来的呢?从时代中来,从人民中来,但归根结底是从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中来,他们坚信革命终将胜利,中国的未来必将一片光明,中国也的确如他们所愿,在他们的不懈奋斗中崛起,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信未来,对现代社会的建设者来说,虽然少了那份在战场厮杀的血腥,却多了一份为建设祖国而承担的家国大任。这使得我们与先烈们一样相信未来拥抱未来,却不用像他们那样抛头颅洒热血,而只需心系家国天下,为国家建设出一份力,尽一份心。这份力既体现在鞠躬尽瘁为中国天文事业耗尽毕生心力的南仁东身上,也体现在不怕危险随蛟龙号下潜到深海的唐嘉陵身上,还体现在不断探索新思路为乡村脱贫致富做贡献的毕业于耶鲁大学的村干部秦岳飞身上……新时代的我们坚定信念,有一分光,发一分热,每一天都走在为国家建设的康庄大道上,相信未来,拥抱未来。我们也坚信今日的中国早已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满目疮痍的旧中国。

中国之所以能够崛起、能够激荡出蓬勃的力量,其原因在于无数先辈们相信未来,为祖国的未来不惧困苦,不惜生命;也在于昨日的建设者们相信未来,拥抱未来,勇敢地迎接未来,这才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诚然,祖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等待我们的依然有中国梦的伟大蓝图。因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切不可盲目自信,将相信留给自己,将奋斗推给他人,而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和国家使命,用智慧和汗水去书写今天,这样,对未来的相信才有意义。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代在发展,为国出力做贡献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但不变的是对美好未来的信仰与期盼。愿新时代的人们对未来抱有信心,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奋斗终生。

【课后训练】

(2020年北京市东城区一模语文试题,第22题)

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拨开迷雾,发现真相;文学家穿越现实的荆棘,抵达心灵的彼岸;哲学家思考摆脱蒙昧,启迪智慧……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或思考?

请以“突围”为题作文。不少于700字。

要求:自选角度,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审题指导】

材料中的行为主体,无论是战士、科学家,还是文学家、哲学家,都明示了具体行为、突破的对象以及行为的结果,这些信息都是指引,告诉我们行文中论据可以选择的方向—文学领域的突围、科学领域的突围、精神与物质层面的突围。当然了,稍加思考即可拓展出历史上的突围、现实中的突围、发展阶段的突围、取得成就后的突围等。然而,文章绝不能仅仅摆事实,更要讲道理。

真正行文时必须关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从现象析本质,由结果挖原因,从个别事例分析出一般道理,这样才能以理服人。

【优秀例文】

突 围

大兴一中2017级高三(3)班 朱柯苇

迷雾蒙眼,荆棘丛生,前路不时会被障碍阻挠,唯有突围才是前行的唯一良方。

突围并非蒙眼撞南墙,而需用思考与真知做桨,乘着勇气,驶向阳光。教育还处在“山沟”中的时代,蔡元培以先进的国外经验及自己的知识,勇为“以教救国”开出山路;卞林根以学识勇敢迈出南极第一步,打破人类对南极的未知……种种事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向前冲这一行为,更多的是理性的真知与感性的勇气。若要突围,就要突破对其的误解。

突围往往是“生长素”,促人成长的往往并非突围成功本身,而是过程或伤疤。这些“突围”的过程是人生总结的“好题本”和“改错本”。费孝通突破千山万水的阻隔,多次踏足贫困山村,他把所见所闻与自己所提出的扶贫措施,凝练成了等身著作,这些“脚印”与奔波的“伤疤”,最终为他拓宽眼界,更为国家扶贫拨开迷雾。突围这条路中,处处都是收获,不用傲于结果或是悔于结局,放远于一点一滴,才是上策。

个人的突围为自己搏出舞台,一群人的突围则为国家拼出未来。“敦煌女儿”樊锦诗带着年轻的科研团队,突破了家人的劝阻、科技的局限、环境的不适应,搭起国家的文化舞台。如今的脱贫,上至高层领导的正确方针,下至各村,拿出特色,突破了交通不便、起点过低、资源匮乏的局限,国家驶向脱贫终点。泱泱大国,今日之辉煌,归功于不同小个体、小集体的突破,也让我们一起携手以突围再创明日之更加辉煌。

一往无前虎山行,拨开云雾见光明。只有我们步步突围,我们的人生、国家的命运才能冲入九霄,揽得星辉。

【点评】

本文语言酣畅形象,事例丰富,说理生动。文章开篇引出话题;接着提出“思考与真知”为突围的方法,阐释“怎么样”;然后从“促进成功(搏出舞台)”的角度谈个人突围的意义;再接着以“一群人的突围则为国家拼出未来”进一步深化“突围”的意义;最后总收全篇,言简意赅,干脆利落。文章的重心落在“为什么”上,但又不是平面铺开,而是层进深入,内在逻辑合理,非常具有启发性。

(点评教师:大兴一中 赵远华)